前幾日,我們聊了關於失業潮的那點事兒《2019,就業形勢將有多嚴峻我們一起聊聊!》討論了關於2019年就業形勢的分析,後臺和頭條號上也有不少小夥伴留言到,2018年,最大的年終獎就是2019沒有失業,讓人感到這個沒有雪的冬天,冷的異常。

而在不少人還感嘆經濟不景氣,自怨自艾的時候,那些新茶飲行業卻像雨後春筍湧了上來,因為不少有眼光的投資人,說這是新茶飲逆襲的最佳時機。

為什麼會這樣的,其實高曉松老師在《曉說》這個節目中曾提到到過,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娛樂業就會越發達;娛樂業不景氣的時候,說明經濟正在上漲。

不論是鹿晗和關曉彤的戀愛消息,導致微博癱瘓;還是那位明星藝人又被爆婚外戀,好像無論外面世界的風吹雨打,電閃雷鳴,娛樂始終佔據了人們眼中的焦點位置,你看或不看它都在哪裡,特比是娛樂世界的力量不僅在輿論佔著永遠的上風,而且還是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支柱,特別是在經濟衰退時期裏。

經濟越寒冷,「口紅效應」越抖擻

「口紅效應」指因為經濟蕭條而導致口紅熱賣,也叫「低價產品偏愛趨勢」。在美國,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因為,美國人認為口紅是一種比較廉價的奢侈品,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人們仍會有強烈的消費慾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奢侈品,這種廉價的非必要物,在消費者心中則像是「安慰劑」一樣的存在。

就像簽刻君昨天提到的故宮淘寶和故宮文創因為一支小小的口紅大打出手,引發嫡庶之爭,再一次驗證了口紅效應的魔力:經濟越蕭條,口紅越熱賣,這不是連手遊都來跨界湊熱鬧……

正如伊麗莎白·泰勒所說的:「給自己倒杯酒,然後塗上口紅,一切都會好起來。」

幾個月前,關於「寒冬」的說法已經蔓延著各個行業,裁員潮,降薪,轉崗,成為了這個冬天的關鍵詞,讓不少人感到危機重重。

曾有人說,2018年,是過去10年中國經濟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10年中國經濟最好的一年,然而,在這個嚴峻的經濟形勢中,生活娛樂的衍生產物奶茶極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新貴。

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耐心的看下去。

十年前,奶茶救了深圳一命。

你或許不知道,做為新茶飲的始發站,這個品類最火的城市——深圳,就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危機爆發時,正式進入了「奶茶時代」。

根據DT財經的《深圳奶茶的十年沉浮簡史》報道:2008年除了汶川地震和三鹿毒奶粉事件,深圳人民還還經歷了當地重大火災,創傷情緒眼中,而連鎖奶茶店,則成為了可以治癒人內心不安的利器。

直到2015年中國社會迎來一個極其重要的關頭,年中動蕩的股災和一股正在悄然而生的喪文化正在陰暗處生根發芽,但是隨著抗戰勝利70週年的到來,總算激起了部分羣眾的熱血和情懷,在這樣一片還算祥和的氣氛中,數據網紅也就是上述提到的DT均正式誕生,那一年的年底,也迎來了一位叫「喜茶」的網紅新貴,眾所周知「喜茶」聞名於上海,但是發源地卻是深圳。

普通人會在閑暇時,抽空特地排隊去買一杯,而不少對奶茶飲品追捧的狂熱者,會為了他們喜愛的食物、奶茶不惜花費千元機票從異地飛往深圳,只為了品嘗那一口奶茶,就像網友「HerladyshipSays」在微博中寫道而定那個樣子。

也許是得到了共鳴,這條微博的數據在發布的瞬間收穫了四萬餘次的轉發和兩萬次以上的點贊。

其實,二三十年代的美利堅經歷大蕭條時,幾乎所有行業都沉寂趨冷,然而好萊塢電影卻趁勢騰飛,最黑暗的1929年,美國各大媒體開專版,推薦適合療傷的專題電影,還順勢舉行了第一屆奧斯卡頒獎典禮。

同時始終暢銷的還有那個舉世聞名的可口可樂。

和人民共患難,為美國精神代言

1929年大蕭條時,人們陷入了集體的困頓和絕望,但是可口可樂的銷量不降反成倍增長,究其原因居然在推出的全新的廣告語中——養精蓄銳(The pause thatrefreshes),通過明亮美好的海報,描繪出沒有壓力,生活安寧和未來景象,讓購買可口可樂的人暫時忘掉煩惱,逃避階級矛盾,生活壓力,可以憧憬一個美好的未來。

由此可見,在經濟蕭條時期,人們對於美好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渴望,希望藉此尋求逃避或是安慰。

同樣,奶茶是青春和活力的象徵,代表著一種生活的美好,它不貴,卻能讓人打起精神。

這些新茶飲利用典型的「口紅效應」,以較低的價格,有心理慰藉作用,與同價位消費品相比,安慰劑的作用更強。「奶茶效應」的威力比「口紅效應」有過之而不及。

如果可以,你不妨在朋友圈做個調查身邊有多少人愛喝奶茶

奶茶不只是普通人的最愛飲品,明星也不例外,不少明星發福都是奶茶惹的「禍」,比如周杰倫就時常被網友吐槽,別人身體構造的70%是水,而周杰倫的則是奶茶,同樣因奶茶而「胖」上熱搜的還有歌手張惠妹,自曝減肥失敗,其中兩個最重要的原因:過勞和戒不掉奶茶。

其實,普通人也是同理,甜味會緩解資金的心理壓力,奶茶做為工作壓力大時對自己的心理補償,壓力越大就越愛喝,而且這個成本並不高,也無需口紅那樣的費用,偶爾花個一二十快來寵幸自己一天的辛勞。

奶茶究竟是怎麼擠進奢侈品的行列?

奢侈品在國際上被定義為:超出人們生活和發展需要範圍,具有獨特,稀缺,珍奇等特點的消費品。然而在壓力大節奏快的工作中,這些非生活必需品卻成為了大家的心理必需品。

奶茶為什麼可以躋身進來呢,以某奶茶店舉例,其空間設計利用了國外服裝、奢侈品店的輕奢明亮放個,還把一些名貴品種的水果做為產品加入奶茶中,對奶茶進行了全新改良和定義,而價格方面也從當初的幾元一杯,飆升到了二三十元一杯,相比星巴克的咖啡有過之而不及,最貴的曾賣到近百元。

喝這麼貴的奶茶,多少也要發朋友圈炫耀一下。

不管是空間還是產品,都使得新茶飲具備單獨品類中的奢侈品意味。

在每一年都有一個「喪潮」的經濟寒冬中,湊不齊50萬的首付,買不起10萬的車子,2萬的戒指不敢看,口紅動不動就200一支,而奶茶才20元,倒是可以天天喝的。

20塊錢就能買到的虛榮與快樂,誰會拒絕呢?

畢竟,你也會自己找理由說服自己,這個世界唯有愛與美食不可被辜負,勸自己繼續用奶茶帶來的慰藉,堅強的活下去。

正如有句話所說:只有每日嗑一杯奶茶,才能撐起一個中國年輕人的生活儀式感。

經濟寒流並不會讓所有行業陷入低迷,經濟增長緩慢了,消費者才得以有時間喝喝奶茶放鬆一下,尋找心靈的慰藉。對於那些茶飲品牌來說,這既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會,需要合理的進行自我分析和定位,嘗試去把品牌打造成「口紅效應」中那隻「口紅」,實現銷售長虹。

在經濟數衰退期,消費者的八卦和獵奇之心會越來越旺盛,正因為是經濟寒冬,他們更需要一杯可以為自己療傷的奶茶飲品,所以,請你給他們一個選擇你的理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