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周瑜說魯肅真長者也,是在《三國演義》中。

肅曰:「西川迢遞,取之非易。都督此計,莫非不可?」瑜笑曰:「子敬真長者也。你道我真箇去取西川與他?我只以此為名,實欲去取荊州,且教他不做準備。東吳軍馬收川,路過荊州,就問他索要錢糧,劉備必然出城勞軍。那時乘勢殺之,奪取荊州,雪吾之恨,解足下之禍。」

這裡,周瑜說要取西川,魯肅擔心有危險,所以周瑜才說魯肅「真長者也」,就是忠厚老實,一說就信。長者,一般古典小說就是那些為人坦蕩忠厚,沒什麼心機的角色。

翻遍整個《三國演義》(毛本),「長者」一詞出現的頻次很低,總共只有這麼幾處:

23回,黃祖殺禰衡:

後人有詩嘆曰:「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今來鸚鵡洲邊過,惟有無情碧水流。」

這裡是說黃祖不是長者。

28回,關羽收義子:

玄德曰:「既蒙長者厚意,吾弟尚未有子,今即以賢郎為子,若何?」

這裡長者是劉備尊稱關定,意思是「老人家」,和品行無關。

56回,三氣周瑜:

魯肅是個寬仁長者,見玄德如此哀痛,只得應允……瑜笑曰:「子敬真長者也。你道我真箇去取西川與他?我只以此為名,實欲去取荊州……」

這裡提到了魯肅是寬仁長者,又有周瑜說魯肅是長者。可見,長者就是心胸寬廣,能包容,為人仁慈善良的意思。這種品德很難得,但在亂世爭霸中,卻可能成為短板,遭到人的愚弄。在三國演義中就是如此。

第60回,張松勸劉璋:

松曰:「荊州劉皇叔,與主公同宗,仁慈寬厚,有長者風……主公何不遣使結好,使為外援,可以拒曹操、張魯矣。」

這裡張松說劉備是長者,長者也是這個仁慈厚道的意思。《三國演義》中劉備確實也是個長者,以至於魯迅說「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諷刺的是,誇劉備是長者,全書都可以,就是這裡不行。因為張松是在忽悠劉璋,隨後劉璋就被劉備奪走了江山。

第66回,關羽單刀赴會:

馬良亦諫曰:「魯肅雖有長者之風,但今事急,不容不生異心。將軍不可輕往。」

這裡馬良也是說魯肅有長者之風,可見魯肅確實真是個貨真價實的長者。不過,馬良這句話也蠻諷刺的。說魯肅雖有長者之風,但今事急,不容不生異心。可見蜀漢集團自己的人也知道,他們借荊州混賴(按演義)的做法,把人家長者都逼急了。

第84回,陸遜在八卦陣遇見黃承彥:

遜曰:「願長者引出。」老人策杖徐徐而行,徑出石陣,並無所礙,送至山坡之上。遜問曰:「長者何人?」

這裡,長者和28回一樣,就是對老人的尊稱。

由上可知,三國演義中,除了年長的人外,因為品行被評價為長者的,確實就只有魯肅一個。而且從演義中魯肅的表現,就是一個完全的老實人,完全擔當得起長者的稱呼。


剛意識到,原來周瑜也是蛤迷。


三國里,周瑜嘆魯肅乃真長者,依我看主要有這幾個原因。

其一,魯肅一貫正身立義,品性端良,與人無欺。身處高位,卻凡是皆為陽謀。素長者仁愛之風。

其二,俗語「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魯肅眼光獨到,戰略大局把控能力強。做豪強時家大業大久矣。孫策略江東時支援孫策糧倉,赤壁大戰時又能力排眾意,支持抗曹都是眼光明證,俱長者家老砥柱之資。

其三,好廣交良友,愛無私提拔才俊,忠心為孫家定謀,積極推動孫劉聯盟,政務兵權皆能,品質如山,絕不似血氣之勇。

這些都是儒家大學典範。寧吃小虧,大事明斷,真真正正長者大家也!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