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上方藍字關注 發現另一個自己 ^

佛教自從於東漢明帝時(西元65年)傳入中國後,伴隨而來的除了佛經、佛像外,尚有印度及中亞的用香文化。

大論師龍樹菩薩(150~250年)曾著有《香合寶鬘》、《和合香法》;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中亦記載了「法華諸香」:須曼苒華香、闍提華香、波羅華香、青赤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旃檀香、沉水香、多摩罹跋香、多伽羅香、拘陀羅樹香、曼陀羅華香、殊沙華香、曼殊沙華香等等,在在說明瞭香在佛教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入香如凈400集學香教程-第30集燜香爐品鑒沉香視頻

佛事中的用香,大約可分為二大類:一者為薰香,二者為焚香。

薰香:在古代是非常流行的一種活動,特別是在貴族階級和文人墨客的生活當中應用的極其廣泛,是他們居家養生、陶冶情操必備的日常用品。歸結起來薰香主要作用如下。美化環境:好的香料用於薰香,可以產生出非常清新優雅的香氣,對於祛除房間異味,美化室內環境有著非常明顯的作用。怡神悅心:沉香、檀香、麝香、龍誕香等高品質的香品用於燻焚是香道的首推香品產生出來的氣味清醇、幽雅,沁人心脾,不僅可以美化環境,更能夠給人增添幾分生活得情趣。參禪修鍊:美好的香氣具有安神開竅功能,可以輔助修鍊者達到入凈和正定。供神祭祀:已少有專門用於祭祀的優質香品,一些天然香料製作的用於輔助修鍊、陶冶情致的香品可以兼作祭祀用香。多見的「祭祀專用香」大都只是在包裝、名稱上對祭祀主題有所標註。例如,有的標明所敬奉的神明:供佛香、觀音香,財神香等;有的標明所求拜內容:祈福香,吉祥平安香等等;有的標明敬香地點:五臺山、普陀山等等。至於香的品質,則良莠不齊。養生祛病:類香品的原料為天然香料和中藥材,可依據功效的不同細分為不同種類,每一種香品都有相應的特定配方和製作工藝。養生祛病類香品重在配方、用料和製作工藝,至於外形則可以多種多樣,不拘定式。例如:防止瘟疫的香品:多為薰燒類的線香或盤香;改善睡眠的香品:可以是填充特殊香葯的香枕、香包,或是薰燒用的線香、盤香。

焚香:中國從古至今,從宮廷到民間,都有焚香凈氣、焚香撫琴、吟詩作畫和焚香靜坐健身的習俗。清太和殿前陛的左右有四隻香幾,上置三足香爐,皇帝升殿時,爐內焚起檀香,致金鑾殿內香煙繚繞,香氣四溢,使人精神振奮。古時的諸葛孔明,彈琴時不僅有童子相侍左右,而且常置香案,焚香助興。古代文士淑女操琴時焚香,也是為了創造一種幽靜風雅的氛圍。 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在觀書時,齋中常要焚香。他在詩中寫道:「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更十分青睞焚香靜坐和修身養性。他在赴海南儋州途中購買十多斤檀香,並建一「息軒」,常在軒中焚香靜坐。他題詩曰「無事此靜坐,一日是兩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可見焚香靜坐的養生健體之功。 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也十分尊崇焚香作畫的神奇作用。他說:「觀畫,在香霧飄動中可以達到入神境界;作畫,我也於香霧中做到似與不似之間,寫意而能傳神。」 在家中經常焚香,可以醒腦清神,去濁存清,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且有延年益壽之功。

這類觀其煙而嗅其味的焚香,不論其形狀為柱香、臥香或盤香,凡是點了火之後,可以自燃不滅的煙香,其實都是「合香」。古人為了儀式進行中,不會因香火的時斷時續引起麻煩,而依不同的需要,在香末中調和了不同程度的香草、香木、香花、香脂,及助燃劑等。

常見的發煙配料有茅香、甘草等,配味的則有丁香、肉桂等,而白芨、龍腦、煉蜜、甲香、松香等物則用來下膠。牙硝用來發火助燃,至於像麝香、沉香等高貴香料,則是在香配好後,方加入微量,用以提升香氣及品味。

有些講究的佛事用香,可以精確到誦經與燃香的時間完全一致;讀誦不同的經文,就拈不同長短的香。事實上,有很長一段時間,古人是用有刻度的柱香來計算夜晚的時辰的。

《大唐西域記》所記載的法華諸香中,看來大多數為花香(華者,花也),至於焚香,至今可辨認的有:旃檀香、沉水香和多伽羅香。旃檀是檀香木的一種,檀香樹的品種有白檀、蛇心檀、隨時檀等。其中,白檀樹又因樹榦木質部分色澤的不同,而有旃(紅)檀、紫檀(非硬木紫檀)等不同的名稱。印度的白檀香木品質為世界之冠,不但香氣濃烈,且紋理細緻,焚香、雕刻兩相宜。因此,印度的佛事用香,又融入了以檀香木來作焚香原料和雕造佛像的傳統。

沉水香,是今日之水沉香。沉香並不是一種樹木的品種名,而是古人對某一類型香木趣味判斷下的稱呼。這種香木遇熱時,會散發出令人愉悅的香氣,因而產生潛沉悠遠的美感,所以稱為沉香。其色澤有黃、褐、棕、黑等色,性狀有泥片狀、枝幹狀、皮殼狀等等。其中某些黑色、棕色條塊狀的比重甚大,密度亦高,往往堅如鐵石,投水則沉,所以俗稱「沉水香」。這些沉香類的樹木,生長於北迴歸線以南的亞洲熱帶雨林中。近年來,以海南島、越南、印尼、高棉、寮國所產為多。

除了沉水香外,古人在香品中分出了一個更為高級殊勝的類別,古稱「多伽羅香」,今名「棋楠」。棋楠其實也是香樹的一種腐朽變木,有木質及皮質兩種。從目前所知的各種棋楠香木來看,其樹種可分為二大類:多脂的產於越南,色深而重;清香者產於海南島、廣西、雲南等地的山林中,色淺淡而質材松。焚之,初香皆幽雅芬芳,本香都有乳香味,尾香則多帶濃鬱香氣,無比宜人。

越南產區的奇楠以芽莊最著名,此外,如越南邊界、泰國、柬埔寨、甚至馬來西亞等,亦產軟絲奇楠,但品質較差,早期日本進口很多,大部分收藏與寺廟內。

奇楠基本上可分為軟絲、硬絲、土沉熟結與生木。硬絲大多歸於黑棋,軟絲又因其顏色及碳化程度、結油時間、結油密度、樹種不同等,分為白棋。綠棋、紫棋、黃棋。生木白棋的香味是奇楠中最討喜的,其次是自然脫落熟香綠棋與紫棋。以顏色區分,綠棋帶綠,紫棋帶紅。依外形研判,土沉紫棋的腐爛時間應該比土沉綠棋久,但結油密度可能不如綠棋,故多呈鏤空不規則、條狀、細跟狀。土沉綠棋則多呈塊狀。塊狀土沉綠棋品質較佳,是因為結油時間久、密度較高, 多帶有涼氣,味道跟白棋類似,亦有人稱為土沉白棋。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