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比如男生會給喜歡的女生送花,但是在我的理科思維下,植物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大器官,花是植物的性器官,為啥要送這麼奇怪的東西!

市面上的玫瑰其實真名是月季,但是玫瑰和月季都是屬於薔薇科都叫rose,所以翻譯的時候出了差錯一直延續了下來! 真正的玫瑰是長樹上的,玫瑰其實是用來泡茶喝,或者是用來提取精油或者作玫瑰花醬一類的東西, 而且玫瑰還有其他很多品種,


蟹膏還是大閘蟹的精子呢。你們不過敏的不造樣喫?男朋友的都不一定願意喫。還不是因為好喫不好喫。送花不就是好看不好看嘛。送花在不喜歡的人來看,就是送了一堆垃圾。我也覺得是這樣。如果你不覺得美,只是一個禮儀,表達一種尊重的意願。

西方有在家裡放一瓶花的習慣。我記得看過一篇文章:

第二次大戰後,一個叫沃爾特斯的美國人在法國巴黎的大街上看到一片片瓦礫、廢墟,他很擔心地問當時美國駐巴黎辦事處主任哈里曼說:「你看他們還能重建家園嗎?」

「能,他們能做到。」「什麼東西使你這樣肯定呢?」沃爾特斯問。「你看見他們的地下室裏的桌子上放著什麼東西嗎?」「放著一盆鮮花。」「對!」哈里曼很有信心地說道:「任何一個民族,當他們處在這樣一個悽慘的境地,還能想到在桌上擺束鮮花,就一定能在廢墟上重建家園。」

生活的儀式感有時候是與希望相連的,這可以超越機械和利益的重複,給與文明以發展的方向。有時候一朵小小的花,就能創造一種信仰。

還有月季和玫瑰是兩種花,不過是歷史上中國的月季被西方神話為本國的玫瑰。月季葉子上沒有那麼多刺,葉子也好看一點。我記得小時候住在棚戶區,那是整個上海當時最窮的地方。我小時候倒不覺得窮和小,因為小孩個子也小,感受不到成年人的寒促與窘迫,再低矮的屋頂離我都很遠,再狹隘的牆壁之間我也能翻跟頭。第二個就是門前,有一個過去的教師,在那裡中了幾株月季,雖然有刺,但看上去整潔大方,再遠一點還有枇杷樹,後來看甲骨文的怡字,就想到喫枇杷。我總想到喫枇杷。

於是雖然在城市裡,我既沒有覺得遠離了自然,也沒有感受到壓力和貧寒。都是因為有這些沒有用的東西存在。所以我的童年對貧窮沒有恨。後來看美國電影史,最早的電影院,上面是休閑廣場,付一點錢可以玩一天,看看電影,喫喫喝喝,吹吹牛逼看看報紙。還能土耳其桑拿。底下就是花店,你可以買花帶回家去。在有信仰的國家,玫瑰成了文化裏的儀式感。就像法式大餐裏牛肉作的海龜湯一樣。都是傳奇成為了生活的習慣。

月季的花期在整個春夏,長江流域到處都是,本就是普通人隨便栽種的植物。先在歐洲當了外來的和尚,又回到亞洲作了外來的和尚。從而成為愛情的美好,特別是情人節,如果你算好時間囤積花朵並銷售,我們初高中的時候,還是經常這樣小小賺上一筆的。一開始沒算好虧了兩次。

月季不是長在樹上,是容易嫁接,中國人的月季,是園林裏拿來玩的。玩法就是兩三個品種組合出非常漂亮的色彩層次,屬於園藝的一種。也有人做成七色花的。不過這種我沒有見過。我想對七色花傳說的描述,大概就來自月季的嫁接。月季花那一小叢,比小孩略高一點,應該叫不上樹。也不知道能不能假借到大樹上。

中國玫瑰大多數是來做餅,也有醃製以後當下泡飯的泡菜,給小孩子的點心。主要是增香。不是很好喫。我更喜歡糖桂花。(魯豫一下)

精油嘛,也是用油脂留下了花的芳香。不是用玫瑰花榨油,那個是做不到的。

本來是隨處長的,所以採了就可以用。送花這件事呢?不要想太多。主要空手去,沒有什麼禮貌,要是記得別人愛好的,帶點別人提到過還沒買的東西,就沒必要送花了。

畢竟放一朵玫瑰花,本來就是廢墟里建構的想像力。你要用樂高玩具搭一個,我看也是很有趣的。花因為容易消逝,價格……過去也不高,所以既有美好的想像,又不至於太沉重。

你總不記得第一次見面直接扛條金華火腿,然後說一句:「不成敬意,希望您喫上幾年,都能常念著我的好。」也不是說這種畫風不可以,但這意思就近乎雞賊和卑鄙了。但你若是結婚久了,帶只烤鴨回家,隨便遇到好看的花偷偷剪一刀帶回家,意思都比買玫瑰好。對家庭更負責。除非你老婆需要你過節的時候在公司給自己爭點面子。沒辦法。但說實話,你普通人直播有朋友給點面子就很好了,怎麼能和當紅主播比火箭數量呢?那就不實在。

予人玫瑰,手留餘香。主要就是這件事不輕不重。大家都不需要太認真。給了別人比較大的自由。

花香也就是不輕不重的,沒有壓力的快樂。變重了,變僵死了,味道就不對,你可以再花心思。


兄弟,我跟你一樣啊。

我現在根本就看不了電影啊。電影太假了。武打片,警匪片,我看了十分鐘,至少可以找出十幾處違反重力規則的地方,物理,化學,生物,電影上都是一塌糊塗的。

我並不是反對導演扯鋼繩,我是說,即使加上鋼繩這個因素,也大規模的違反了物理規則。

我看愛情動作片也看不下去。因為大都是假的。真實的動物交配過程,其骨骼,肌肉,血液循環都是規律性的,電影就不行。

我現在沒法看電影,任意題材的電影,都太假了。

我只能看看相聲和科幻小說了。

尤其是律師類的電影或者懸疑類的電影,根本沒法看下去。

律師們在法庭上說著完全不合常理的話,他們一本正經的裝逼,其次到處都是破綻。

懸疑類的,就更加不用說。

我覺得,就像古董這種東西,我瞭解的,任何的金屬,暴露在正常的空氣中,其壽命都不會超過200年,出了博物館的那些真東西,你們說,市面上交易的所謂青銅器,金器,銅器,到底是哪來的?

書畫類呢?宣紙的壽命很長,可以保存很久,這個我承認,但是墨的壽命就沒有那麼長了。

所以,路邊會有祖傳手機貼膜。


我們默讀的時候留意一下就會發現,默讀時腦海里的聲音是自己的聲音,那麼啞巴默讀的時候腦海里是誰的聲音?

謝邀


剛才哪個美女,是我的他我具現化吧,無趣了


喜歡不等於愛。


謝邀。

這樣細思奇怪的問題在生活中很常見。

延續題主的想法,觀念轉變型

男生為什麼要送鑽石(和煤炭的本質都是C元素,只不過是形態改變了而已)

另一類,常識缺乏型/謠言成真型

為什麼人們覺得喝酸奶能減肥?

為什麼人們覺得敷上面膜能變白?

歸根結底,這些問題的最大受益者——商人是始作俑者。

為了宣傳自己的產品,將它與浪漫愛情掛鉤(情侶用品也是這類,不過其價格的可接受程度更高)、與健康美麗掛鉤(只需要找幾個人裝扮成專家,找幾個減肥成功變美案例把所有的運動、早睡、健康飲食、心理作用等其他因素全都淡化甚至乾脆不提,做幾個活動,搞幾次新聞報道大眾宣傳,只要你前期願意投錢,讓這些「觀念」深入人心,後期市場之大,利潤之高也是不可估量的)。


女生和我交流,我總是幻想她們裸體的樣子,你們是不是覺得很怪?

但我認為很正常啊!


你居然想跟女生講道理?

恐怕你沒有女朋友。


物質包括空氣,水,生命都是看起來非常普通平凡。但它們為什麼存在,是否有終極理論,我們都一無所知,我們所知的世界是必然存在,還是偶然存在,還無從知曉,目前人類還解釋不了物質的起源,只知道物質的作用規律,這種瞭解也只是粗淺的,比如相對論與量子場論的衝突,歲差的未知。


送花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好看又便宜吧。。因為好看,所以妹子喜歡收。因為便宜,所以漢子喜歡送。

我自己覺得很奇怪的現象,是很多人早早地失去了好奇心。星外文明?海洋探索?宗教起源?古代的傳說有多少是真的?上帝拋不拋骰子?地球是否是個試驗品?宇宙之外是什麼?

是因為城市燈光太亮,我們再也不仰望星空了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