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 在科學比較發達的今天,我們已經知道,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這種認識可以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得到證明。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從我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出的猿人遺骨和遺物的化石中可以看出:我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是距今有170萬年的雲南元謀人。另外,還有80萬年前的陝西藍田人、四五十萬年前的北京人。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約170萬年前,雲南元謀地帶是一片寬廣的亞熱帶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三紀殘存的動物在這裏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爲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在元謀上那蚌村附近的早更新世地層中,元謀盆地內暴露的695米厚、共4段28層的河湖沉積而形成的地層裏,發現了兩枚上內側門齒化石。經過考古學家們檢測,這兩枚牙齒屬於170萬年前的一個原始人, 男性,大約30歲左右。它確證了中國人的歷史起源和存在。在發現這兩枚牙齒化石的同時,從褐色粘土層中出土的還有7件元謀人制造和使用的刮削器與脈石英石核。從這一古蹟遺址中,我們看到了中華文明的萌芽。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又過了幾十萬年,也就是80萬年至75萬年前,在今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地帶,生活着一些原始人類。他們低平的前額上,明顯地隆起粗壯,但仔細一看,卻發現已經有不同水工的跡象。這就是著名的藍田人。他們1963 ~1965年在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更新世早期地層中被發現。考古學家研究表明,藍田人比後來的北京人大腦容量要小一些,大約有778毫升。但是有一點卻引起了人們的關注,那就是他們已經能完全直立行走,而且這是已發現的亞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這個發現的意義十分重大,因爲直立起來,是成爲人的重要標誌。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後來出現的北京人,他們的體質結構已經構成了人的基本特徵,但仍然殘存着某些猿類的性質。他們的身材矮小,男性平均身高只1.558米左右,女性平均身高約1.435米。他們和現代人相比較,面部稍短而嘴巴特別前伸,看不見下頜,前額比現代人低平,有點向後傾斜。他們的腦殼比現代人厚,大約是現代人的一倍。頭蓋靠下部膨大,上部收縮。平均腦容量是1075毫升,僅僅是現代人平均腦容量的75%,但是,他們比現代類人猿的平均腦容量大一倍以上,類人猿的腦容量只有415毫升。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北京猿人已經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他們使用的工具有骨器、木器,更多的還是石器。考古學家們以北京猿人制造和使用的工具爲依據,證明他們跟動物有了本質上的區別,已經具備了人類的某些特徵。

北京猿人還有一個更爲進步的舉措是已經會人工取火,這是一個確鑿無疑的事實。在北京人居住過的洞穴中發現了厚達數米的灰燼層,說明篝火在這裏連續燃燒的時間很久,也說明北京人已經懂得保存火種,不需要火時用灰土蓋上,使火陰燃,到下次要用火時,扒開灰土,添上草木,經風一吹便能引燃。灰燼中被火燒過的石塊、獸骨和朴樹籽,則證明北京人經能使用火燒熟食物。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同大自然的鬥爭中進化了。人類進人到石器時代,分爲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馬壩人和丁村人同屬於舊石器時代中期,他們在早期智人中很有代表性。馬壩人遺址殘存於今天廣東曲江馬壩圩獅子巖洞穴中,所發現的頭骨資料表明,“馬壩人”的腦容量大約爲1225毫升,頂骨前突處厚度薄於“北京人’,比現代人約厚7毫米。汾河中游臨汾寬谷的南端是丁村人遺址,即現在山西汾河流城襄汾丁村等地,“丁村人”的人骨化石己有明顯的進步,其中一點是頂骨較薄。他們的門齒舌面成鏟狀,和後來的黃種人相似,白齒的咬合面紋理結構介於直立人與現代人之間。以丁村、馬壩石器時代中期文化與早期文化進行比較,其差別主要表現在打製石器技術不斷提高,石器的形狀比較規整,類型比較明確,種類也有所增加,表明當時的技術和生產水平較舊石器早期有所提高。在丁村文化遺址中還發現了-些魚類和軟體動物的遺存,說明丁村人除以狩獵爲主要生存方式外,捕魚也提供了重要的食物來源。此外,我們從遺蹟中發現,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裏活動的原始人,已經和現代人沒有區別。我們把他們稱爲“山頂洞人”。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同以前使用的工具相比,在質量上有很大提高。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打製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

山頂洞人過着羣居生活,但他們的羣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係固定下來,彼此之間都有血緣關係。每個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於是產生了原始人羣。後來,又逐漸演變爲氏族公社。

距離170萬年的遠古人類,到底怎麼生活

  • 更多歷史趣事,敬請關注“歷史百科通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