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向上如何天天向上

從第一期就開始看了,很喜歡這一個「寓教於樂」的綜藝節目。當時芒果台的改革開放前,我也並不知道《天天向上》其實在全國的影響並不大,但是很多高校的校報都允許用去報道一個娛樂節目——可想而知,在那個時候天天向上是多麼被大眾所認同。不得不說,其節目形式的設置,內容的定位,以及主持群的出現都是當時國內首屈一指的良心製作。一時間聲名鵲起,成為芒果台能與多年經營的《快樂大本營》相抗衡的收視率保證,也曾多次擊敗其成為收視第一。

誠然,《天天向上》的出現並不能像開播19年的《快樂大本營》那樣讓很多80、90後或感激或調侃地說一句:「我是看著它長大的。」但是也毫不誇張地說,我們是被《天天向上》陪伴著成長起來的。也許你不確定,但是你不得不承認,每個星期五晚上準時出現的天天兄弟一定或多或少讓你開懷大笑過,這便是我們這一批觀眾,甚至這一代人潛移默化中對一個並不僅限於娛樂的娛樂節目產生的一種無需明說的情結。然而,近些年這檔曾經萬人空巷的綜藝脫口秀似乎開始變得一蹶不振,我們卻也看到他本身的努力和不斷的嘗試跟掙扎,但是,不得不承認它確實不再能與當年風頭正勁的《天天》同日而語。電視節目跟社會一樣現實,收視率就是最終話語權,當年,當《我是歌手》剛剛乘著韓國綜藝引進的熱浪橫衝直撞進入人們視線,頗受關注的時候,《天天》便開始時不時地遷就其調整時長,時段,甚至直接讓位停播。而今,芒果異軍突起的《全員加速中》的強勢插入,更是由於其第一季的收視頗佳擠佔了《天天》的黃金八點檔,使其不得不遺憾讓位。這不僅讓一個開播數十載的老牌節目有些尷尬。但是越來越疲軟的我天也只能默默承受,寶寶心裡苦,但是怎麼說。當然,《天天》的時段延後和轉型是有著多方面的原因,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今的它的發展正承受著內外多重的壓力,這值得《天天》深思。一、我天每況愈下的現狀有據可依首先,顯而易見的是主持陣容的反反覆復。當年最先也最完整的天天兄弟的成員有:汪涵+錢楓+田源+歐弟+灝明+小五+矢野浩二。不知從什麼時候起,七個人的陣容可以是這樣的:汪涵+錢楓+田源+小五,可以是這樣的:汪涵+錢楓+歐弟+小五,也可以是是這樣的:汪涵+錢楓+田源+矢野浩二。甚至到最後竟然可以是:汪涵+錢楓+小五。三個人演了一出天天兄弟的戲,《天天》兄弟團的反覆無常,經常缺席讓人不免有些凌駕於內容之上的思考,這讓人著實感到這個節目在門面上的凄涼。當然這是國內娛樂節目的通病,在此情況下,有事辦事,不知道還算不算得上我大中華的優良傳統,只是縱向對比韓國綜藝大熱《跑男》10年開播至今,除了宋仲基中途下車之外,其他固定成員均未出現缺席情況,這才是一個良心團隊樂見的結果吧。其次,主持風格的趨於模式化。作為一個以談話為主的綜藝脫口秀,主持人的重要性當然不言而喻,起初天天兄弟以主持群的出現打破了了國內訪談節目一人獨攬大局的穩固態勢,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當然,主持團隊的配合也是恰到好處。彼時,天天兄弟是可以翻跟頭倒立滿場跑,而現在的天天兄弟玩笑也只不過是嘿嘿一笑的文字遊戲,點到為止。當然,並不是說打把勢倒立就是比定海神針高明的技巧,其關鍵在於當節目立穩定型,主持團隊開始變得「老練」、「穩重」似乎給節目倒回到與《背後的故事》同基點的走心路線,這一定不是《天天》該走的路子。而涵哥,歐弟等天天兄弟慢慢為人夫,為人父,年紀也漸長,再讓其耍寶賣萌似乎變得不太符合時宜,當事人可能也會大喊臣妾做不到。誠然也沒有這個委屈求全的必要。天天兄弟從當初的七個人變成三個人,增加固定成員不就可以解決這一切了嗎?(後文再說)。

再次,節目定位與形式的問題。此處不必贅述,因為一個節目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一個模式的出現也不是一勞永逸。你不能因為它的一成不變而指責它的不與時俱進,也不能因為它的常換常新批評其定位不準確。也許你還對當初中華禮儀之美的小短片念念不忘,但也卻有人對其審美疲勞而頗為詬病,這正是一個節目的形成與發展需要面臨的矛盾與挑戰。備受國人推崇的韓國綜藝更是有預播和停播整頓這一機制,對於新形式的維穩和創新都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永遠在探索,要適時找到平衡點,通過嘗試確定一個能穩定近一年收視率的形式和內容的定位。嘗試不怕,可怕的是永遠在嘗試。最後,節目內容的選擇。作為一個有別於純娛樂明星的訪談節目,《天天》不應將重心放在打歌,電影宣傳上去,當然此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畢竟明星效應讓不少粉絲成為收視率的強有力保障。而草根明星的選取也不能一股腦地將當下最炙手可熱的焦點串串兒地放到節目里,最起碼要有個說得通的主題,並且要有爆點。這一點《天天》做得很好,美女,美食,主題鮮明,而且以明星引薦,確實是明智之舉。但還可以做得更好,不僅要弘揚中華文明,還要有娛樂性,畢竟這是一檔娛樂節目,比如,介紹某地旅遊景點,我們的節目就是一本旅遊書,以紀錄片的形式以「好」說「好」,不免有些空洞和乏善可陳。這一點我們不妨借鑒一下經常喜歡介紹旅遊和美食的台灣節目。二、國內外成功案例1、內地訪談類節目內地比較成功的幾類訪談類節目:《非常靜距離》/《超級訪問》;《楊瀾訪談》/《人生相對論》;《魯豫有約》:不難發現國內好多成功的訪談節目主持人是相同的,這就無形中說明了訪談類節目中主持人的重要性;以上幾檔節目均已知性主持探討受訪人心路歷程為主,這一點做過《真情》節目的涵哥綽綽有餘,不必多說。《四大名助》;《幸福的味道》:新晉收視保障節目東方衛視《四大名助》和北京衛視《幸福的味道》勉強地說也算是兩檔談話類節目。孟非的《四大名助》雖在開播之時惹來不少版權上的非議,但是依然一經開播就受到了很多關注,獲得了很好的收視率,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節目形式的重要性。當然,與此同時不得不說主持團隊選擇的成功,孟非的機智、謝依霖的活潑和時刻接受調侃的態度、尉遲琳嘉的敲邊打鑔,分分鐘讓人笑噴。北京衛視幸福的味道是栗坤一手打造的談話類節目,以家庭形式展開,也是頗為新穎。另外,栗坤聰明的是嘉賓的選取,大熱《奇葩說》成員、活潑開朗的謝娜、賈玲,即使當期節目在流程和設置上略微薄弱,嘉賓的功能性也會讓其永遠不會冷場。台灣地區相對成功的幾類訪談類節目:《SS小燕之夜》:類似於《魯豫有約》,主持人是圈內地位頗高的前輩,註定了節目的知性穩重;《國光幫幫忙》:三個四十幾歲的老男人,以一種不羈的態度進行訪談和選題,多以美女和整蠱為主,其收視率的保障要歸功於話題的開放和主持風格的不拘一格。當然,國內國情並不適合如此開放的選題;《康熙來了》:《康熙》不必說,紅遍兩岸,話題經典,經典到台灣地區以上節目都或多或少直接照抄。更重要的是,主持人的配合,辛辣活潑的小S和知性淵博的蔡康永可謂絕配,主持人不流於形式,深挖觀眾最想知道的八卦內容,被觀眾所津津樂道;《雅典娜轟趴》:作為《康熙》停播後的接力節目,納豆、陳漢典、阿雅也表現不俗,配合默契,話題沿襲《康熙》的風格,收視不錯。韓國比較成功的幾類訪談類節目:《Happy together》:由韓國主持界「何老師」劉在石擔綱,邀請韓國當下最火的明星進行訪談,節目從一開播就試圖營造一種輕鬆的聊天氛圍,以韓國最流行的汗蒸房為背景,其中還穿插食堂美食的環節。隨後由於多種原因節目開始轉型,做了兩期明星舊物整理,幾期傳送帶主題,可能是收視率依舊不盡人意,繼續改版,直到現在是以民居場景,明星按門鈴做客為前提進行訪談(細想,這一設置與當初汗蒸房的設置用意如出一轍,定位對於一檔訪談節目很重要)。與此同時,主持陣容也是反反覆復進行調整,除了拉主Key的劉在石沒變,一直有新成員加入(這一點與《天天》很像),現在女主持的作用就是撒嬌賣萌,收到很好的效果;《radio star 黃金漁場》:幾個資深前輩,帶一鮮肉圭賢(值得一提的是圭賢是韓國偶像組合的成員,有一定的粉絲基礎)的主持群設置。在此需要說的是,節目台本寫的很好,最精彩的是開場介紹嘉賓的串詞,機智幽默,句句都自帶笑點。而且台本甚是詳細,詳細到視乎收羅了受訪者近期在國內國外發生的一切事情,以使採訪透徹,有理有據。嘉賓的選擇是有主題的,比如光頭主題。雖然是個訪談類節目,但是卻在節目場景設置頗為用心,節目分為三個區域:上場前的小隔間、訪談期間圍坐的圓桌和表演的舞台區(這與《天天》改版後多區域劃分有點像)。但印象最深刻的是,《黃金漁場》的後制,五毛錢特效和花字做得十分用心,幾乎是一句一個笑點設置。三、從國內外成功案例中獲得的啟示1.主持陣容從各成功案例得出主持群角色擔當的成功模式:【一人拉主Key】+【一人做靶子,為大家搞笑提供受體】+【投靶者(搞笑擔當):能對笑點敏感,第一時間做出反應,拿靶子開涮】+【氣氛擔當:負責炒熱氣氛,能夠適時帶動現場】+【顏值擔當:負責一部分少女粉絲的拉攏,撒嬌賣萌】從當前主持群設置來看,其中有:汪涵(拉主Key)+歐弟(投靶者)+田源(投靶者)+錢楓)(靶子);所以還需要加入:A(氣氛擔當)+B(顏值擔當);A(氣氛擔當)目前節目邀請的大張偉,個人覺得他能很好地擔負起超熱氣氛這一職責;B(顏值擔當)最好可以是自帶笑點,活潑,呆萌值高,可以承擔起另一靶子的任務,畢竟錢楓在涵哥和歐弟,田源等元老主持群可以拿錢楓調侃,但新加入的氣氛擔當和顏值擔當不太好去調侃錢楓,而錢楓在接住元老投靶的同時,可以適時對小鮮肉開槍,效果一定會更好。而天天兄弟新晉小兄弟鮮度有餘,但本身內向不善言辭的他稍顯木訥,缺了些撒嬌賣萌的效果。另外,之前天天兄弟中小五和浩二體現了這個節目的文化多元性,運用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稍顯不熟,自帶萌點,功能性更強。與此同時,國內觀眾的哈韓情節,讓一眾少男少女自願為節目宣傳,帶動手術率。比如Henry加入《花樣姐姐》,宋智孝加入《我們相愛吧》,分分鐘讓節目上微博熱搜。2.內容、話題、嘉賓節目的定位決定了《天天》有別於當下眾多純娛樂性質的綜藝,高端大氣。之前的《天天》也從來都是秉持著這一定位選題,除了偶有明星宣傳外,也不忘請來國內外對社會有貢獻的大家、特殊行業從業者和不被注意的草根等社會中堅力量,為帶動農村發展,弘揚正確法制觀念、站台草根人群都作出了很大貢獻,當然,這也是在物慾橫流的當下觀眾所樂見的。節目全新改版,這一點不能丟掉,不然即使是博得了眼球,卻丟了脊樑。3.節目形式同於Happy together從當初的汗蒸房場景和廚房,到後來的傳送帶,再到明星舊物整理,到現在民居室內,以朋友做客為情景的開展訪談,經過不斷的嘗試進行收視率自救。很高興看到《天天》的大膽嘗試,但是作為一檔不光以娛樂性為主,甚至以弘揚正能量完全負責人的訪談節目,以兩隊PK的形式進行展現,依然值得商榷。第一,節目目前的形式未免過於娛樂化,雖然《天天》針對的受眾以年輕化為主,但明顯節目的設定過於年輕化,讓整個節目顯得有些浮躁。這似乎開始趨同於其它的一些以遊戲、舞蹈為主的純娛樂化節目,漸漸背離傳播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初衷。我想如果當初教務處領導看到當今的《天天向上》一定不會在BBS上為其宣傳。第二,兩隊PK的節目形式在無形中放棄了很多主題。試想,如果我們請的是諾貝爾獲得者,國內外巨擘,總不能讓他們相互以己之長相互PK吧?估計節目再想請這些有身份的學者會有一定的難度,畢竟目前節目的設定過於娛樂化,並不適合談學術,聊文化。故此,此種PK模式還是值得探討的。4.互動目前最火的詞就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群策群力是再聰明不過的選擇了。比如,《我歌》的微博經紀人就是很好的示例。加之台灣地區綜藝(如《綜藝大熱門》、《康熙》)很願意玩調查局的主題——就是確定一主題,在素人或者明星當中進行調查,現場揭曉結果。當然我們不要照抄人家的創意,但是這的確會給《天天》帶來一定的啟示,《天天》可以在網上發起話題,和各APP合作,運用好快手、唱吧、微博等平台,讓觀眾推選自己想要見到的明星或素人,或者想要看到的主題上《天天》,不僅加強觀眾的參與度,了解受眾反應,也能為《天天》加強話題熱度,形成線上線下二維一體的播出模式。5.後期後期的剪輯對於娛樂節目來說至關重要,但遺憾的是國內衛視播出的綜藝極少出現走心的後制,或者說重點更多關注內容大於後期。就花體字一項來說,多半的節目只是偶爾將嘉賓提到的笑點用花體字標註出來,而不是從每句話每個情景中挖掘出更多笑點。但不得不說,國內娛樂節目正在加強後期,開始做的越來越好。但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參照韓國《radio star 黃金漁場》的後制,便知道笑點是如何產生的。當然我們也不是說一定要像《黃金漁場》那樣見縫插針每句話都要找到笑點,進行特效處理,畢竟無觀眾的面對面談話和現場大型綜藝還是有差別的,但是,這確實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與此同時,如果能恰到好處地做到以上,後期最好要做到有特色,參照台灣地區《康熙來了》的花體字,彩色文本框內加「傻眼」,「尷尬」等註解的花字就極具特色,其成功性甚至一旦畫面中出現此風格的文字,就會讓人想到《康熙》。由於對《天天向上》有一定的感情,才使我看到《天天》被推倒10點檔,其卡在轉型的關鍵期時有很多話想說。而這只是我自己的個人感受,不一定對,卻是發自內心的。自從歐弟走後,就再也沒有看過了,不是新人不好,只是就忍不可代替。

希望大家輕噴,只願《天天》未來一路天天向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