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节目中心/综合报导

已解散的特侦组11年前调查「南港展览馆」弊案,认定前北科大教授王隆昌涉嫌收贿,依贪污罪起诉,王隆昌最后遭重判定谳,前年假释出狱,15日与司改会在最高检察署前喊冤平反,因为他是被诬陷。已64岁的王隆昌除递状声请非常上诉外,还要另提再审。《云端最前线》18日邀请当事人王隆昌教授、民间司改会常务执行委员林俊宏、全国被害人权服务协会副理事长刘承武、时事评论员王时齐,与主持人杨文嘉深入此议题。

前台北科技大学土木与防灾研究所教授王隆昌在2008年遭特侦组认定,卷入南港展览馆工程收贿案,2009年一审判决王隆昌犯不违背职务收贿罪,判刑7年8个月,2012年最高法院驳回王隆昌上诉,有罪定谳,王隆昌因而入狱。出狱后,王隆昌声请再审及非常上诉,15日与前大法官许玉秀、司改会、多名学界人士一同到最高检察署前召开记者会。

王隆昌在2003年受聘为工程案的评审委员,当时的委员决议由力拓公司得标,却遭特侦组认定力拓在得标前取得评委名单,向评委行贿才得标。司改会认为,此案存在诸多疑点,除了没有任何物证证明王隆昌收贿外,唯一的污点证人也只有力拓公司董事长的特助黄维安,但监察院调查报告以及司改会调查都指出,黄维安证词前后不一。

「我从第一秒到现在都一直重复一样的话,我不认识这个人(黄维安),也从没见过他」王隆昌边说边激动落泪,他说第一次见到黄维安是在法庭上。王隆昌指出,他并不认识黄维安,但黄维安说:「曾在土木技师公会建教合作班上过王隆昌的课程,也在研讨会看过王隆昌」,不过王隆昌并没有在该课程教课,王隆昌开课的修课名单及签到表也都没有黄维安的名字,后来黄维安一再改口,最后才说他没见过王隆昌。

法院判决王隆昌有罪的关键仍是黄维安的证词,但从证词来看,前后有多种不同的版本。在检方查扣黄维安的手机及掌上型电脑等关键物证后,因黄维安称已删掉,又忘了密码,检方未加以还原,也未调通联纪录,法院后续也没有详查。对此,监察院也曾针对王隆昌案做过调查报告,提出纠正,要求法务部调查关键物证,还原遭删除的资料,却遭法务部回函拒绝。

2013年监察院的调查意见指出该案诸多疑点,后来检察总长也提起非常上诉,但遭最高法院驳回。而司改会表示,本次再度提起非常上诉的理由是,黄维安已承认犯行贿罪,应该列为共同被告,且按照刑事诉讼法第156条,共同被告应有补强证据,如果仅依照黄维安的证词就判王隆昌有罪,就属违法。

前大法官许玉秀对此表示,关于此案件中,曾有段侦讯过程,检方在询问证人与王隆昌见面的时间时,叫证人直接回答白天或晚上就好,证人回答白天,后来又无法明确回答,检察官叫他回答不记得就好,许玉秀认为,检方一般问:「你不记得了吗?」就已经有诱导之嫌,更何况要证人直接回答不记得。许玉秀认为这个案子很简单,王隆昌根本不认识证人,也不会有后续的故事。许玉秀呼吁,正义应该从程序正义开始,也终结于程序正义,她要检察官与法官们自我检讨、反省,同理人民,让那些喊冤的人有机会陈叙他们的冤情。

王隆昌说自己在学术界奉献一辈子,信用是最重要的,王隆昌说:「指控一个人是比杀人还严重」,他表示自己唯一犯的错就是相信司法,他将证人说错的部分告诉检方,让检方去修正后续的证词。王隆昌说他多次想死,还好有学术界朋友的支持与信任,才让他走到现在,他要求司法还他清白,否则他死不瞑目。《云端最前线》18日邀请教授王隆昌、民间司改会常务执行委员林俊宏、全国被害人权服务协会副理事长刘承武、时事评论员王时齐,与主持人杨文嘉深入探讨此议题。

▼▼加入脸书粉丝页订阅直播通知也可以看得到喔!

《ETtoday筋斗云》

《ETtoday新闻云》

《播吧》

关于《云端最前线》

根据comScore的统计调查,《ETtoday新闻云》2016年连续在7、8、9三个月到达率已跃居台湾新闻网站的第一名,全台湾1556万上网人口中,9月份有1260万人到访《ETtoday新闻云》,比率高达93.4%。网路新闻跟世界各国一样,几乎已是台湾民众最重要、甚至是唯一来源。

当社群媒体的影响力已经超越报纸与电视,《ETtoday新闻云》在忠孝西路一段4号15楼所建置的新闻直播中心,2016年12月5日正式开台。

 《云端最前线》为《ETtoday新闻云》新闻直播中心全新制作的时事政论节目,在紧邻行政、立法、监察三院政治权力中心的摄影棚内,每天中午12时将以即时多元的云端直播科技,由关注台湾政治运动变迁超过20年的资深媒体人杨文嘉担任主持,偕同政治人物、学者专家等来宾,针对立院动态、公共政策、热门时事、网路声浪等不同议题,进行即时与深度的评论与解析。

 《云端最前线》于2016年12月5日正式首播,每周一至周五中午12时现场直播,网友们可同步于《ETtoday新闻云》的官网、新闻云、筋斗云、播吧等脸书粉丝页、东森新闻云APP,即时收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