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着不同的人生,而這百種的人生也有着百種活法。有的人活得浪漫隨性,有的人活的墨守成規,而有的人活得風流瀟灑。在北宋文壇中,以風流著稱的才子人們起先想到的一定是柳永,這位奉旨填詞的柳三變,於秦樓楚館之間,爲風塵中的人寫下了最佳的詩詞。但是在北宋文壇上,還有這樣一位能夠與柳永齊名的風流詞人,他就是張先。這位似乎在歷史長河中沒什麼名氣的文人,但是他在北宋的朋友圈絕對極爲豪華。

  那麼在北宋這個文人輩出的時代裏,他到底有哪些好友呢?首先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歐陽修,公元1030年,他與歐陽修爲同榜進士,兩人雖不相識,但是張先所寫的一首《一叢花令》,在當時的汴京廣爲流傳,成爲了當時整個文人圈裏競相拜讀的佳作。歐陽修也一直想要拜會一下,這位能夠寫出“猶解嫁東風”,如此佳句的有才之人,可總是苦於沒有機會。兩人的相識,還是張先找上門去的,歐陽修當時聽聞張先來訪,激動到倒穿的鞋子去迎接張先,這二人的初次見面也給文壇中留下了“倒履迎客”的佳話。

  另一個他朋友圈中要提起的重要人物就是蘇軾了,不過他與當時的蘇軾可是忘年交。蘇軾在37歲的時候,前往杭州擔任通判,這個時候張先已經是個老者了,他晚年出仕便退隱杭州。兩人在遊歷中相識,雖然二人年紀相差了好幾個輩分,但是作爲一個老者,他還是有着猶如少年一樣的風趣幽默,再加上蘇軾對這位老才子才情的仰慕之情,兩人也成爲了亦師亦友的關係。

  兩人除了詩詞上的切磋以外,二人之間也總是少不了一些戲謔之詞。張先本就生性風流,他的那些風流韻事寫滿一本子不足爲多。在他80歲的時候,娶了一個年僅18歲的小妾,還在家中擺宴席,邀請衆多好友與他同樂。蘇軾在這次的婚宴上,讓張先來寫一首詩來表述當時的心情,張先就附了一首簡短有趣的七言詩,來表述自己自豪的心情。隨後蘇軾當場賀詩一首,裏面就有一句經典的“一樹梨花壓海棠”,誰知這首打趣詩,也儘量這句詩詞名垂千古。

  在他廣泛的朋友圈中,另一段友人佳話,就當屬他和晏殊。雖然在張先考進士的時候,晏殊已經做到了主考官的位置,但是他二人的年紀卻相差不大,所以也成爲了對方一生的摯友。平日裏晏殊也經常去張先家飲酒作詩,在他的家宴上,唸書也喜歡聽歌妓演唱張先生所作的詩詞,兩個人也總能夠在詩詞上有所唱和。有一次晏殊家中的小妾被夫人賣掉,他心中苦悶卻又不敢發作,隨後張先家中來訪。

  他了解友人心中的苦悶之情,便寫了一首《碧牡丹》,助友人抒發心中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裏面的“幾重山,幾重水”讓晏殊心中的思念之情更加深切,聽完爲他所做的詩詞之後。因爲難捱心中的思念愁緒,便又花重金,瞞着自己的夫人將小妾贖了回來。這樣的關係也確實是實打實的鐵黨了,能夠一起飲酒,也能一起分享心事,人生能有如此知己,這一生怕也是沒有什麼太大的遺憾之事。

  當然張先整個北宋的朋友圈,可不止上面這幾位流芳千古的才子,還有這被稱作爲紅杏尚書的宋祁,更與王安石等人都是好友。雖說張先的詞沒有像柳永的詞那樣廣泛流傳,與蘇軾的詞相比,格局更是顯得略微小了一些。但是他的詞卻帶領整個北宋的文壇逐步走向鼎盛,爲後世的那些才子開啓了一片真正的可供宋詞生長的平臺。

  作者:青樓詩社

  喜歡詩詞文化的朋友,歡迎關注青樓詩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