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午公布土壤液化潜势区地图调查,内政部营建署也同步在网站公布配套措施,协助民众后续处理。网站上并以25题QA说明相关措施。

 
例如对位于液化潜势地区建物,要如何进行改良?如果建物有两、三层(或更多层)的地下室,或基础是采用基桩型的设计,基本上都不需要再做改良。其他形式的建物如果必须进行改良,可能的方式包括  设法降低当地地下水位,或是以较佳的土质置换原有的砂质土壤。适合实际建物  个案的改良方式,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又例如,有液化潜势的地区不一定会发生液化问题或灾变,假使地震未达建筑设计地震的强度,土壤液化未必会发生,另外地震时的地下水位高低也会影响液化发生的机率,地下水位愈高,液化可能就较高。「建筑具有抗土壤设计,例如两层以上地下室或基桩设计,液化灾害的可能性就非常低!」(徐珮君/台北报导)
 
 

Q1. 什么是土壤液化?
  土壤液化是因为「砂质土壤」结合「高地下水位」的状况,遇到一定强度的地震摇晃,导致类似砂质颗粒浮在水中的现象,因而使砂质土壤失去承载建筑物重量的力量,造成建筑物下陷或倾斜。
 
Q2. 土壤液化通常会在什么地点出现?
  基于砂质土壤与地下水是构成土壤液化的其中两项要件,故土壤液化较容易出现在河川下游的冲积平原及砂质海岸。
 
Q3.土壤可能液化的基地能盖房子吗?
  以目前的工程技术,已经可以处理土壤液化的问题。例如国道一号滨江街路段,早年也是土壤液化可能发生的区域,经过改善后液化问题已经解决。
 

Q4.在可能发生土壤液化现象的基地上,什么样的建物才安全?
  建筑物如果有两、三层的地下室,或是建筑物基础有打桩深入地下,基本上都没有土壤液化灾害的疑虑。
 

Q5:什么是土壤液化潜势图?
  即使是砂质土壤且有高地下水的区域,地震时也不一定会产生液化,因此必须进行实地的地质调查,研判地震时实际发生土壤液化的可能性(潜势)。液化潜势以「低」、「中」、「高」来区隔,土壤液化潜势图就是用来显示不同地区土壤液化的潜势。
 
Q6:政府这次为什么公开土壤液化潜势图?
  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已陆续制作不同地区的土壤液化潜势图。近日因为0206地震引发民众对于土壤液化的疑虑,因此政府基于保障民众「知」的权力以及资料公开的精神,除将土壤液化潜势图公开外,也由内政部营建署同步启动后续的配套措施。(配套措施可参考Q17~Q19)
 
Q7:土壤液化潜势图是怎么做出来的?
  土壤液化潜势图的制作是透过搜集过去国家重要工程建设的地质钻探资料,补以后续的地质调查,并依据国家建筑规范要求不同地区的建筑设计地震震度,经过专业研判所制成。
 

Q8:地震来袭时,有液化潜势的地区就一定会发生液化问题与灾变吗?
  假使地震未达建筑设计地震的强度,土壤液化未必会发生。另外地震时的地下水位高低也会影响液化发生的机率,地下水位愈高,液化可能就较高。最后,假使建筑具有抗土壤液化的设计,例如两层以上的地下室或基桩设计,液化灾害的可能性也就非常低。
 

Q9:土壤液化潜势图要怎么解读
  土壤液化潜势分为「低」、「中」、「高」三级,潜势图上分别以绿、黄、红三个颜色显示。此外,灰色是今(105)年底将完成调查的区域,棕色是107~108年才会完成调查的区域;白色则是地盘为固结岩盘,没有液化风险,因此不需要进行调查的区域。
 

Q10:土壤液化潜势的调查区域先后次序是如何决定的?
  调查区域的先后次序是由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的专家,对全台都会区之人口密度、发展潜力、既有钻探资料密度以及可能液化面积比,进行综合评估而决定的。
 

Q11:土壤液化潜势图有精密度的分别吗?
  土壤液化潜势调查精密度依据土质钻探孔的密度,大致可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
 

Q12:这次公开的土壤液化潜势图,是属于什么精度?
  因为限于既有地质钻探资料密度的因素,这次公开版本的潜势图精度,属于「初级」的层次,作为国土规划或防灾规划之应用。
 

Q13:既然此次公开的潜势图精度属于「初级」,公开的意义何在?
  此次公开初级精度潜势图的主要目的,一是纾解非高风险区民众的忧虑,二是作为高风险区域精度进一步调查的基础。
 

Q14:既然这次公开的土壤液化潜势图精密度是属于「初级」,政府对更精密的土壤液化潜势图,有什么规划?
  基于「三个精度层次」的观念,地方政府应开始进行中级精度潜势图的调查工作。行政院已建议有高风险区的地方政府尽速研提调查计划,以便给予经费的支持。至于第三个层次的高精度调查,则是应由未来未来建案的开发单位参考第二层次中级的资料,为了个案建筑规划设计的需要,依规范办理基地地质探勘,测绘高级精度的图资。
 

Q15:对位于液化潜势地区建物,要如何进行改良?
  如果建物有两、三层(或更多层)的地下室,或基础是采用基桩型的设计,基本上都不需要再做改良。其他形式的建物如果必须进行改良,可能的方式包括设法降低当地地下水位,或是以较佳的土质置换原有的砂质土壤。适合实际建物个案的改良方式,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协助。
 

Q16:我在看这次公开的土壤液化潜势图时,应该有什么认知?
  第一,这一个版本的潜势图初级精度主要是显示区域性的风险,对于判断自家建筑的风险仅是作为初步的参考。
  第二,即使建筑物是位于高风险区域,地震时也需诸多条件皆能符合才会有液化现象,并非每遇地震就会发生土壤液化现象。
  第三,土壤液化是区域性的现象,地盘改良必须是以区域进行,因此最好是配合社区或是地方政府的区域整体作业,较为有效。单一建物「独善其身」式的改善,效果有限,并不建议。
 

Q17:假使我住在低度风险(绿色区域)的土壤液化潜势区,我该怎么办?
  可预见的未来期间应可以不必太顾虑液化风险。
 

Q18:假使我住在中度风险(黄色区域)的土壤液化潜势区,我该怎么办?
  中短期内应无太多的风险顾虑,可以配合地方政府较精细的调查工作与结果,再决定后续措施
 

Q19:假使我住在高度风险(红色区域)的土壤液化潜势区,我该怎么办?
  建筑物位于高度土壤液化潜势区内请勿过度担心,民众可利用自主检查表先初步检核,并向地方政府查阅建物的原始设计资料寻求土壤液化工作站咨询,有需要再委托专业技师进行专业诊断。在行政院政策与经费支持下,地方政府很快会对高风险区域进行进一步的调查(中级精度)。民众应等待调查结果,进一步确认建筑物是否处于高风险区。如为属实,地方政府会再进行区域性或社区性的改善计划。
 

Q20:有可以自己进行土壤液化潜势检测或改善的方法吗?
  如欲自行进行了解或改善,可以运用本次开放的自行检核工具做初步检核,并向地方政府查阅建物的原始设计资料,寻求本次配套措施所提供的专业咨商意见。建议除非建物座落在土壤液化的高风险区,否则无须耗费人力时间进行。
 
 
Q21:政府对于我家土壤液化问题的改善,有什么措施?
  行政院会支持地方政府先针对高风险区进行进一步的地质调查与改善规划。此外,也开放一些自行检测工具,与专业咨询的管道。
 
Q22:政府是否鼓励地方政府计划以外自行进行单栋建筑的改善措施?
  由于土壤液化是地区性或社区性的问题,单一建物单点解决的方式效果有限。即使自家建物透过改善而得以在地震引致的土壤液化中幸存,邻栋建物与基地仍可能崩塌下陷而殃及自家建物。因此地方政府对于区域性风险的掌控与改善才是最重要的措施。
 
Q23:政府对于地质改良有无补助措施?
  在此次土壤液化潜势图公布后,政院将协助地方政府进行精度较高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中也包括经费的补助。至于民众单一笔的土地改善是否补助、如何补助,将俟地方政府调查到一程度后再行研议。为顾及地质改良的整体成效,原则上如有补助,会较著重于社区性或地区性层面的考虑。
 
Q24:政府对于建物补强有无补助措施?
  如果民众对于住家建筑物耐震能力有疑虑,政府会补助办理耐震能力评估,未来也会考虑补助相关补强费用,目前是可以依都市更新程序申请设计规划费或补强工程费补助。
 
Q25:其他国家的也有公开类似的土壤液化潜势图势吗?
  国外如日本(国土交通省、地方政府)、美国(地质调查所),均已有公开之土壤液化潜势图,图比例尺约为两万五千分之一(或更小),相关图资均已在网路上公开。(徐珮君/台北报导)
 

以下是25题QA全文网址连结:http://210.71.254.170/CGSSL/QA.htm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