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2015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47%的博士生和37%的碩士生有抑鬱症狀,而近10%的本科新生表示自己時常感到抑鬱,只有50%的受訪者認爲他們的情緒是健康的。

  又是一年春天,四月的陽光很溫暖,朋友圈裏滿屏的山河湖海、繁花盛景,一片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模樣。

  但陽光並沒有到達每一個細微的角落。

  同學小Z還是每天半夜醒來,靠着窗臺一坐就是好幾個小時,音樂播放列表循環好幾遍,直到天亮才爬回牀上,醒醒神再拖着疲憊不堪的身體去上課......W則每天都要依靠安眠藥才能睡着,室友們的吵吵嚷嚷讓她精神衰弱,考試月裏常常半夜爬起來對着電腦屏幕發呆,聊天列表翻到底,最後歸於沉默。

  她告訴我們,自己想回家卻不敢向父母開口,花了大筆錢卻不能好好讀書,感覺自己就像一個罪人......

  在留學圈,類似W和Z這樣的孩子有很多。

  表面上,他們陽光開朗,在朋友圈裏分享着正能量的日常,但相反,大家花費最長時間面對的,是日落後相對無言的沉默。

  更爲糟糕的是,很多留學的孩子還會被抑鬱症糾纏、折磨。

  留學生成爲抑鬱症新目標

  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一位男同學這樣說道:“最抑鬱、最抑鬱的時候,盯着天花板盯一天,等晚上來了,然後再睡下去......”

  還有一位短髮女孩,她的抑鬱症至今都沒有完全好過來。

  “就好像誰拽着我的心臟,把它給擠出了水,我就開始哭,那天晚上我一直都沒有睡着,從第二天開始,我就好像什麼都沒有了,我什麼都感覺不到了...”

  學生Allen回憶起自己對抗抑鬱症的過程,語氣平淡得聽不出情緒:“這是一個很痛苦的過程,每天我的腦子裏都像是在經歷一場大戰,無數次燃起希望,又不停地懷疑人生,我在積極和失落之間反覆糾結,心裏卻空空落落,喫了藥只是想哭......”

  還有更多的同學, 由於害怕家人擔心,沒有勇氣面對我們的鏡頭。

  同時,大量的數據也在殘酷地警醒着我們,留學生的心理狀況問題不容忽視...

  據美國大學健康協會統計,平均一學年有32%的學生被確診爲抑鬱症,13.5%的學生因爲抑鬱症而成績下降。

  一份2015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發表的研究報告顯示,47%的博士生和37%的碩士生有抑鬱症狀,而近10%的本科新生表示自己時常感到抑鬱,只有50%的受訪者認爲他們的情緒是健康的。

  Ryan Macasero是一位24歲的菲律賓裔美國人,曾在加州州立大學東灣分校主修國際研究和政治學。他天賦聰穎,但抑鬱症嚴重影響了他的學校表現,他越來越感到喫力,無法達到自己的心理預期。

  有些人認爲他是懶惰或不聰明,他也開始懷疑自己,而這樣的認知更讓他倍感痛苦:“有時候,我也開始相信它。”

  退學的物理博士 Walker 回憶說:

  “那是我博士課程進行到第三年的一個晚上,我坐在牀上,牀頭放了一瓶安眠藥和一瓶伏特加。我吞了幾片藥,伴隨着伏特加一起灌進喉嚨,幾分鐘後我意識到自己正在做一些可怕的事情,而且就快要完成了。”

  此外,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發表在《情感障礙雜誌》上的一項研究還發現,“與本地人相比,亞裔美國人的抑鬱水平顯著升高。”而與此同時,該學校的大學輔導員指出,許多患有抑鬱症的學生都極不情願尋求外界的幫助。

  對於抑鬱症,大部分學生都選擇了默默忍耐,獨自承受,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抑鬱症患者一旦選擇對此保持沉默,只會讓抑鬱症狀變得更加嚴重。

  圖片來源自網絡

  在知乎上,我們能夠看到各種留學生們的求助帖和疑問貼.......

  這樣隱祕的擔憂只能和陌生人分享,因爲他們不敢把自己的病情訴諸外界,怕父母擔心,怕別人覺得自己矯情,更怕得之不易的讀書機會被迫中斷......

  圖片來源自知乎截圖

  於是,他們拿起電話,裝作開心的樣子,可掛掉電話就會大哭一場。

  我們需要重新認識抑鬱症

  抑鬱症是一種心靈疾病,它用滿滿當當的負面情緒毀壞了我們頭腦中管理情緒的機器,一點點消耗掉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大腦無法分泌活力因子,我們就會喪失對“快樂”的感知,陷入一片黑暗。

  曾患抑鬱症的作家Andrew Solomon在TED演講中回憶起自己患上抑鬱症時的感受: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我對所有的事情都失去了興趣,那些我曾經非常熱衷的事情,現在卻根本不想做……

  我回到家,看到電話答錄機上的留言燈在閃,我不但不會因爲聽到朋友們的聲音而感到興奮,反而會想怎麼有這麼多人等我回電話;

  有時該喫午飯了,我卻開始想,我還得把食物拿出來放到盤子裏,得切,得嚼,得咽,那讓我感覺就像耶穌受難一樣……”

  然而,與這些痛苦折磨的情緒相對應的,是大衆對於抑鬱症認知的缺失。

  甚至於每每爆出學生抑鬱自殺的消息,大家給出的反應往往不是鼓勵,而是嘲諷:

  學生的心理素質就是差,多大點事!

  抑鬱症是富貴病,這些孩子都出生在有錢人家,喫不了苦。

  更爲諷刺的是:芝加哥一所私立大學校董曾在一篇新聞報道中向美國父母提出一個很有趣的問題:你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耶魯抑鬱還是在亞利桑那大學開心?

  結果,75%的家長寧願他們的孩子在耶魯抑鬱。因爲他們覺得孩子可以慢慢平復情緒的困擾......

  事實上,身邊人對於抑鬱症的輕視甚至是漠視,往往會對抑鬱症患者造成“二次傷害”。

  崔永元在患病之初就曾表示:對抗抑鬱症,最大的問題來自於身邊的人。 “包括我的家人,我的領導,他們都覺得沒有這種病。他們覺得我就是想不開,小心眼、愛算計,以前火現在不火了,所以受不了了,都在這樣想。”

  當抑鬱情緒反覆疊加到最巔峯,擺在抑鬱症患者們面前的往往只有兩條路:向外界尋求幫助,或者,選擇自殺......

  而抑鬱症患者自殺的概率是普通人的6倍......

  如今,抑鬱症已經成爲21世紀人類的主要殺手。嚴重的患者中有15%會選擇自殺來結束生命,2/3的患者曾有過自殺的念頭,每年因抑鬱症自殺死亡的人數高達100萬。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全球抑鬱症患者高達3.5億人,預計到2020年將成爲僅次於心臟病的人類第二大疾病。

  因爲抑鬱症,在剛剛過去的一年,在留學圈,我們失去了很多優秀的同學。

  2018年4月8日,美國舊金山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曉磊被前室友發現吞槍自殺。此前,他也曾兩度自殺,一次是在金門大橋、一次是吞藥。

  5月1日,紐約大學醫學院的華裔女生Andrea Liu被發現在宿舍內上吊身亡,並且留有遺書。

  5月18日,就讀於聖塔芭芭拉加大的中國留學生Annie Wang突然失聯,數日後,警方纔在聖塔內茲山中發現她的屍體,死因是自殺。

  2018年2月,斯坦福大學一名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博士研究生的屍體在學校的 Paul G. Allen 實驗室被發現。經聖他克拉拉縣驗屍官辦公室確認,這是一位26歲的中國留學生,於大樓內上吊自盡。

  這些孩子非常年輕,也非常優秀,他們在奔跑的路上囿於各種原因,而不小心感染了一場“風寒”,在自我的彷徨和旁人的誤解、忽視中,帶病離去。

  等悲劇發生後,一切都已經晚了...

  和抑鬱狹路相逢,我該怎麼辦?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抑鬱症並不是什麼矯情的“精英病”,更不是軟弱的表現,它是一種不亞於癌症的疾病,它可以輕易地將人擊垮。

  對於獨自在外的留學生們來說,如果你在持續兩週以上的時間裏,頻繁感受到焦慮、緊張、心情低落、食慾低下等負面情緒的幹擾,那麼你身上也許就已經出現了抑鬱症狀。

  1、睡眠異常。輕度鬱抑症的症狀表現爲失眠或者嗜睡,幾乎每天如此。

  2、體重減輕。沒有節食體重卻明顯下降,或體重增加(例如一個月的體重變化超過5%),或食慾增加,或食慾降低,幾乎每天如此。

  3、精神不佳。疲勞或者無精打採,幾乎每天都如此。

  4、情緒異常。激動不安,或者反應遲鈍。

  5、興趣喪失。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內,對所有的事情或者幾乎所有的事務明顯感覺興趣不大或者不感興趣。

  6、內疚感。感覺自己或者環境一無是處,或是感覺過多的、不恰當的內疚,幾乎每天如此,不僅僅是因爲生病而自責或者內疚。

  7、思考或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下降,或者猶豫不決。

  8、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意志消沉,主觀表現爲感到空虛、無助、悲傷等。青少年常常表現爲情緒的莫名急躁。

  9、軀體症狀。大部分抑鬱病人都有軀體及其他生物症狀,例如心悸、胸悶、胃腸不適、便祕、食慾下降和體重減輕。睡眠障礙突出,多爲入睡困難。

  10、反覆想到死,不僅是對死亡存在恐懼,反覆出現自殺的念頭而沒有明確計劃,或試圖自殺,或有明確的自殺計劃。

  在心情持續低落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向外界求助。而當我們一旦發現自己有抑鬱症的徵兆時,一定要正視並及時尋求幫助。記住,越是艱難的時刻,我們越要對自己溫柔相待。

  倘若我們自己的朋友得了抑鬱症,我們千萬記得不要對他們說“這世間有人比你們更慘”,這隻會加重他們的罪惡感和絕望感。

  我們要做的是豎起耳朵、敞開心扉,真正地陪在這個人身邊,不妄加評論。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鼓勵他們諮詢專家的意見,主動幫忙找個好醫生,做好預約,甚至陪他們一起去。另外,臨牀實驗證明,對待輕微和中度抑鬱症,經常鍛鍊可像抗抑鬱藥一樣有效,所以,陪他們去散步或者跑步也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同時,抑鬱症是一種複發性較高、需要長期關注的疾病。許多患者在接受藥物治療前期,會明顯感覺到失眠、情緒低落等症狀有明顯改善,但這不代表抑鬱症已經治癒。

  因此,對抗抑鬱症,更需要家人長久的關心和支持。

  外界對留學生有着太多的偏見,他們覺得留學生是贏在起跑線的一羣人,因爲家境的殷實,我們得以出國鍍金,外表光鮮。

  而背後的辛酸與狼狽,我們只能往肚子裏咽。

  我們當中有很多人因爲捨不得花錢,而在宿舍連續喫一個禮拜的泡麪;也有很多學生靠着獎學金以及週末在快餐店打工賺取生活費。

  但經濟拮据算不了什麼困難。真正的困難,來自於那些在外界看起來毫不顯眼以及有着矯情之嫌的點點滴滴。

  它們是無法融進本地生活的孤獨以及疏離感;是在你生病時發燒時,沒有任何人在你身邊時的束手無策;是一個又一個讓你喘不過氣來的Deadline以及在實驗室裏熬紅雙眼、論文卻被導師反覆否定時的苦痛與無助。

  但正是這些看起來毫不顯眼的點滴,才真正具有擊垮我們的力量。

  我們當初“浴血奮戰”,從無數有着漂亮SAT成績單以及完美簡歷的學生中脫穎而出,我們被自己夢寐以求的高校選中,獨自前往異國求學,殊不知,在異國等待我們的,又是另一場“硝煙瀰漫的戰場”。

  我們害怕掛科,害怕畢不了業,害怕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更害怕自己花費百萬求學卻成爲別人眼中的loser。

  如果覺得壓力大,不妨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學習,制訂好學習計劃,每天推進一點點,大家的陪伴會讓你心情更加放鬆。

  如果想家了,就給家人打一通長長的電話,好的、壞的;開心的、不開心的;積極的、負面的,能夠把煩惱說出來,也是一次彌足珍貴的勝利。

  生活處處充滿着挫折與無奈,但學會彼此取暖、支撐,我們終會熬過最艱難的日子。

  你看,這一年的春天,很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