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正在做一個個人自發的電子書項目。這本電子書將是個四不像但又什麼都像的怪物,涉及政治、社科、經濟、人文等諸多方面,其貫穿的核心應該是我自身對於社會和資本的思考。

作為當前的時代來說,法蘭克福學派和利奧塔曾提出過「資本主義可以吞噬一切」,我對此贊同。當前的社科理論和現實均沒有一個明確、完整、連貫的指向,全球、國家、組織,政治、經濟、傳媒、日常生活等均籠罩在被規訓的迷霧中。專家學者往往也困在這迷霧中,或止步不前,或姑妄言之,或求得私利。

我並非有何大德大能,可以超越他人去給出一個精妙見解。但在這種種強力規誡中,作為社會原子個人雖受約束最多,限制和矛盾最多,但在某些方面卻也最為自由和活潑,最具生命力,規誡權力對此會出現失靈。個人以求真、獨立、自由的態度,與社會學習、對話、交流或許會有積極而強大的意義,即個人的社會學

在這充滿迷霧的利奧塔式「獨自漂流」過程中,個人結合歷史和現實,儘可能地學習、吸收、辯證、批判各路思想,去探尋社會前進的方法,並將個人的探尋結果回饋給社會。個人的所作所為可能激不起任何一點水花,遠方也沒有一個確定的彼岸;海上漂流的大部分時間是孤獨的,只可與他人偶遇然後接著分離;所回饋社會的結果可能毫無影響力,也很可能是千瘡百孔、一無是處;既無名聲也無實利;卻回報給個人精神氣質上的昂揚和真誠。何曾有時——人類只能靠名聲和金錢才能尋得一種快樂呢?

雖無彼岸,卻擁有潘多拉魔盒中未曾逃逸出的「希望」,那就是社會的改良,倫理的進步。它可能過於浪漫主義空想,但是,在路上!在批判一切,包括批判自己尋求社會改良的道路上,必然得到個人精神氣質的昂揚和真誠。我們努力,若有一天,我們倦了,不必強求,那就回航。其實我們所回去的港口無論如何也不會是我們出發的那一條港口了。

類似的思想,肯定有他人也在說,也在做。實在是不需再去尋找論文引證,這是理論上的自信,哈哈。真的需要去找篇論文來證明嗎?即使回航,這也不是悲劇,我們的漂流便是我們的回報。這種「自下而上」的方式,或許真的有可能聚沙成塔呢。

我所寫的電子書準備採用APACHE或GNU開源協議,源代碼放置在github.com/sd44/dingjia,已經編譯好,尚在進行中的的草稿可於草稿PDF文檔文件夾下下載。

雖是個人的社會學,我仍希望能儘可能的完善本書,使其更具意義。希望有人願意幫我,或者完善文字,或者提供建議、指導,或者直接寫入您的文章。

重申:衷心希望各行各業人士同我交流,希望有合作者或者替代者能夠加入這個項目,進行一系列的修正、改良或者重寫!

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

QQ:25931014

微信:sd44sd44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