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哪個區能稱之為上海的縮影?

佔盡C位的黃浦?日益崛起的浦東?歷史悠久的松江和嘉定?通江達海的寶山?

在袁童鞋眼裡,閔行區堪稱上海的縮影。

為什麼這麼說呢?請慢慢往下看。

在上海市域內,很難找到像閔行區這樣具有代表性的行政區,從人文地理、經濟結構、發展布局等各個方面看,閔行區都可以說是上海的一個縮影。

郊區里的市區,市區里的郊區

上海的概念,早已從600平方公里的市中心(外環以內的中心城區為600平方公里,到6000餘平方公里的市域)。有些人會說,外環以外的上海怎麼能稱之為上海?

但是在上海, 如今能夠代表上海的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中心城區600平方公里,而是6300餘公里的上海市域。

國家會展中心、浦東機場、上海迪士尼

、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洋山深水港(滬浙共建)這些上海的流量擔當,都是上海之所以成為上海的一部分。

這不僅僅閔行區已發展成為上海僅次於浦東新區的經濟大區,而且從地理位置上看,閔行區是上海市區與郊區的結合部,是長三角鐵路樞紐中心虹橋火車站的所在地,更是國家G60、G50、G2高速走廊的起點,因而閔行區在上海的政治、經濟、交通格局中佔有重要地位。

閔行莘庄一景

既有浦東,又有浦西

黃浦江被稱之為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兩岸開發最近也是經常被提上新聞熱點。而浦江兩岸的風格大相徑庭,一個代表經典,一個代表未來,共同創造了上海的繁榮與實力。

在上海,不是所有的行政區既有浦東,又有浦西。在浦東開發開放前,老黃浦區、老南市區、老楊浦區有過既有浦東、又有浦西的時期。

而如今,只有閔行一區既有浦西,又有浦東。(松江的浦江對岸一般稱為浦南)

在閔行的浦江鎮、浦錦路街道,有著上海距離城區最近的郊野公園——浦江郊野公園;有著閔行區唯一的三甲綜合性醫院——仁濟醫院南院;有著小橋流水的召稼樓古鎮;有著數十萬為了世博會而動遷至此的光榮居民。

浦江郊野公園

召稼樓古鎮

閔浦大橋

既有黃浦江,又有蘇州河

除了上海的母親河——黃浦江,閔行區還擁有上海的外婆河——蘇州河(吳淞江),是上海三個既有蘇州河、又有黃浦江的區域之一(另外兩個分別為黃浦和虹口)。

在講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今天,佔有知名河道的親水岸線,那將對未來的生態廊道的建設提供了極為便利的條件。

雖然過去蘇州河閔行段被人們提起不多,近年來持續的規劃與優化,讓閔行區華漕鎮段落的蘇州河煥然一新。

閔行濱江公園

開拓進取的立體交通

在上海格局越來越大的同時,人們不再盯著上海本身,而是盯著上海的腹地,上海能夠通過高鐵、飛機抵達的半小時、一小時、兩小時的經濟圈。

那麼從上海出發,想要做大格局,哪裡最為便利呢?國際方面當然是浦東機場,而國內方面虹橋機場、虹橋火車站形成的虹橋樞紐當仁不讓。君不見虹橋商務區、國家會展中心、虹橋國際醫學中心都在虹橋樞紐周邊,而長三角一體化在上海的示範區選在西部,上海市典型的大門向西開,閔行區就是玄關。

在閔行區,從地下的地鐵(2、9、10、12等不勝枚舉),水面的輪渡(西閔線等),到地面虹橋樞紐到發的高鐵、擁有專用道的中運量交通(奉浦快線)、半空的輕軌(5號線、浦江線)、天上的在虹橋機場起降的飛機,再到分散在閔行各處的公共自行車、總部都在閔行區的哈羅單車……閔行區的交通出行,可謂立體、可謂開放,上海除了郵輪之外,你能想的到的出行方式,都能在閔行區內找到。

上海的西大門——虹橋樞紐

海納百川的人口構成

在閔行區,人口的構成也可以凸顯上海的縮影。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閔行區人口占上海市的九分之一,全市每9個人中,就有一個居住在閔行。

而居住在閔行區的常住人口中,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對半開。

戶籍人口中,既有說上海中心城區「上海話「的居民,也有許多原本就是上海縣的」本地人「。

而袁童鞋特別想說一下閔行區本地人的「本地話」,也是上海「本地話」的縮影:浦江鎮的本地居民方言為浦東本地話方言,而馬橋地區的本地居民方言偏松江話,華漕鎮原先紀王地區的方言與嘉定話一脈相承,諸翟地區的方言則和青浦東部地區方言非常類似,一區之內,本地方言融匯了上海除崇明三島方言之外的東、南、西的本地話,這樣的區域,在上海找不出第二個。

另有少部分戶口在徐匯、長寧、黃浦等區的居民,實際居住在住房條件更好、空間相對更廣闊的閔行區(古美、虹橋、梅隴地區不少),他們可能是是「精神徐匯人」、「精神長寧人」,對閔行區的社區歸屬感認同不多,但閔行區同樣以禮相待,提供了基本的社區服務。

外來人口構成中,來自全國和全球的居民共同體現了上海「海納百川「的特色,除了來自國內兄弟省市的居民外,在閔行區的紫藤路、紅松路一帶,更是形成了韓文招牌比中文招牌更多的」韓國城「,一不小心就聽到了」阿尼阿塞喲「這類招呼。

多元融合,和諧相處,也是閔行區人口構成的一個特色。

閔行的語言分布充分體現了海納百川

大氣謙和的通行兼容

在上海中心城區,你看不到滬C;而在崇明、金山,看到滬大牌的比例不如滬C多(新能源除外);在上海限行的快速路上,高峰時段你看不到外牌。

而在閔行區的外環以外區域,你會發現,滬大牌、滬C、外牌和諧相處,有的樞紐站,滬大牌的計程車和滬C的計程車各佔一條車道,乘客要進外環的選大牌,郊區出行的選滬C。在嘉閔高架路、虹梅南路高架外環以外的區域,對外牌也是非常包容,尤其是為長三角宇宙中心——虹橋樞紐服務的嘉閔高架路上,建虹路高架以南常常看到浙江牌照的車輛,而建虹路高架以北則高頻率地看到江蘇牌照的車輛。

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上,閔行區對上海的貢獻功不可沒。

風靡全國的支付寶哈羅單車總部位於莘庄商務區

在閔行區的高架道路開車,可得看清指示牌

追求卓越的一流大學和科創中心

提起上海的大學,很多人總是首先想到復旦、交大、同濟、華師大這四所985高校。

說來也巧,這四所高校,市區東北角的楊浦和市區西南的閔行各占其中兩個主校區。

其中,上海交大和華東師大的主校區就坐落在閔行區的南部。

而作為產學研一體的先行區域,閔行南部地區也吸引了包括微軟(中國)、英特爾亞太研究中心這樣不少國際知名的企業入駐,讓紫竹科學園區這樣的區域成為上海科創中心重要的南部引擎。

上海交通大學閔行校區涵澤湖

華東師範大學閔行校區圖書館

紫竹科學園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