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东站是内湾线,同时也是目前台铁各支线中的第一大站。横山乡在日据时代原先是以樟脑与木业为主要产业,到昭和10年前后因在尖石乡发现煤矿,因此日本人在昭和19年(民国33年,西元1944年)开始建造从新竹到内湾的铁路,但很快的由于战事不利而停建。国民政府接收台湾之后,由于希望尽速开发横山到尖石地区的物产,遂重新开工,至民国36年11月15日完成新竹至竹东之间的路段(当时称为竹东线),本站也于同正式营业,站等为二等乙站。

IMGP1248  

竹东站。早年竹东站有个水泥镌磨的「竹东车站」,就在「欢迎光临」这一面上,不知什么时候把它磨掉后改在现在站名牌的地方立了四个灯箱以白底红字写了「竹东车站」。至于屋瓦原是黑色的,民国85年改为红色琉璃瓦。车站虽然是光复后才兴建的,但整体造型还是有浓浓的日本味,应该是拿日本人的设计图来用的。

IMGP1241  

竹东站的第一月台。我看过一张应该是40年代早期的照片(只看得到现在的第一月台,所以刚设站时有没有第二月台目前无法得知),当时还没有遮雨棚,月台宽度也仅止于最前方所示,所以站房跟月台当中是一片空地。这种双支柱屋簷型的遮雨棚在日本很常见。

由于这是台湾光复后第一条建成的铁路,因此新竹至竹东段的通车典礼是由当时台湾省政府主席陈诚亲自主持。到民国40年新竹至内湾全线通车时,也是由当时的省政府主席吴国祯主持,可见其受到重视的程度。本站在民国55年元旦升等为二等甲站,到民国79年站等改编时仍维持为二等站至今。

IMGP4636  

竹东站的手动式转辙器(摄于民国96年,当时站内的站名牌仍是传统的青天白日满地红型),现在当然停用了

IMGP1308  

竹东站的站长室与行车室,自动闭塞的控制盘就在行车室里,但因为站房空间的限制,控制盘其实比起其它地方容易看到。此外,最左侧还可以看到多卡通的感应装置

IMGP1311  

其实我还真的很喜欢这个很典型的铁路栅栏,一看就知道火车站到了

台铁曾办理客运的支线(以现在的标准来讲啦)中,依民国36年至79年所使用的运转规章计分的话,曾经有过7个二等站。从南到北分别为淡水线的淡水站(废止时为二等甲站)、北投站(废止时为二等甲站),内湾线的竹东站(现为二等站)、九赞头站(民国55年升为二等乙站,民国79年降为三等站,现为乙种简易站),内湾站(民国40年设站时为二等乙站,民国70年降为三等站,现为乙种简易站),东势线的东势站(民国55年升等为二等乙站,民国80年降为三等站,废止时为简易站),与集集线的水里站(设站时为二等乙站,民国55年降为三等站,现为简易站)。

IMGP4766  

竹东站的候车室。虽说很多干线上的三等站(当然新的通勤简易站不在话下)的候车室都比这里大,但在支线来讲已经算颇有规模了

IMGP1262  

候车站里椅子不少,但假日时根本是一位难求。里面还有电视显示车次资讯,比之干线上的车站亦不遑多让

当年我家搬到台北时我正要念高中,当时淡水线尚在,但别说去拍火车了(事实上在民国70年代,绝大部份的车站附近都还有「铁路重地,严禁摄影」的告示,铁路沿线的重要桥梁、隧道也都还有警备总部的官兵在看守),高中时我连单独外出的许可都没有。等我上大学后偏偏又是中部的学校,等我第一次造访淡水线时早已成为一片工地,因为已经拆了准备盖捷运啦!而我到台中念书时东势线也还在,但我全然不知道有个东势线(事实上我在台中念了四年大学,连丰原都没去过),我只知道在丰原站北方有条岔出的路线....所以不但北投站与淡水站没有机会造访,东势线是停驶了好几年后我才知道有这条铁路。事实上等我开始有机会去纪录台铁时,所有只在支线上的车站,就只剩下竹东站是简易站以上等级的车站啦。

IMGP1214  

由于新竹至竹东段从民国96年至100年停驶,因此竹东站成为临时的起迄站,也建造了临时的维修场....

IMGP1211  

与洗车场  

竹东站的规模即便放到干线上也算大的了,主要的原因是竹东站早年是竹业与木业的集散地(现在在车站旁还有一个竹帘与其它竹制品的观光工厂),竹业与木业没落之后又有台泥接收从合兴站运来的石灰矿。其实内湾线里几个以货运为主的车站都有不小的场站尤其是本站还有支线各站中绝无仅有的跨站天桥(民国60年落成启用,虽然样子真的不怎么受看),显示当时车次之盛与乘客之众。

IMGP1212  

早年竹东站的货运鼎盛,所以周边有很多大仓库。荒废之后大家干的事也都一样,不是放两部破破烂烂的车厢,就是搞什么文创或装置艺术。可是我怎么觉得人家外国只是把屋子恢复原样要好得太多呢?

但在民国88年台泥在横山的开矿权被终止之后,竹东站的地位也如东势站一样一落千丈,台铁甚至打算停驶内湾线。总算运气不错,当时还有亚泥到九赞头的煤列,而且已有平溪线的经验,在地方人士的争取下所以全线得以保留。不过现在看起来很讽刺,因为当初东势线也是在地方人士的争取下而停驶,只是停驶之后不但没有带来更多的繁荣,现在某些地方人士反而开始眼红现存的三条以观光为主的支线(旧台东站经马兰至现在台东站的盲肠线也一样,拆了之后有获得什么好处吗?)。前年(民国101年)台中市政府曾提出过复驶八仙山林铁的构想,但如果不争取把东势线(其实路廊都还在)盖回来,这样林铁的效益只有一半。只是破坏容易重建难,光一条阿里山林铁就修成这样了,掩没超过半世纪的八仙山林铁哪有那么简单就复驶,所以现在当然也就没有下文啦。

IMGP1306  

竹东站的第一与第二月台。其中第二月台的双飞簷形遮雨棚在台铁车站中貌似不太常见

IMGP1210  

支线车站中绝无仅有的月台天桥,虽然样子除了用古朴来形容之外我也不知该说什么

IMGP6418  

因为是竹东站的特色,所以当然要上天桥拍一下车站,这是往荣华方向

竹东站位于竹东镇仁爱里,大部份网页写位在鸡林里是错的,虽然早年仁爱里与鸡林里都属于油鸡林(不是林子里有很多油鸡,而是油鸡木,也就是榉木林地的意思)。目前竹东站拥有侧式与岛式月台各一座,其中侧式月台(即第一月台)占地相当宽阔,甚至还设置了不少座椅供旅客稍坐休息。新竹至竹东段在民国96年开始停驶后(新竹至竹东是由客运接驳),竹东站成为内湾线的暂时的起迄站,也因此为DRC增建了临时的维修设备。民国100年内湾线全线复驶后,内湾全线除了北新竹站是由新竹站管理外,其它含六家站在内共11个车站都由竹东站管理,也因此竹东站成为台铁各站中管理车站数最多的车站。

IMGP6420  

而这里是往横山方向,光这个样子看起来的确跟干线上的车站没两样

IMGP4637  

竹东站的旧的月台站名牌(摄于民国96年)

IMGP1207  

现在当然换成了....唉。往横山换成3.4公里倒不是改错,而是旧横山站比现在的近竹东站约100公尺

内湾线于民国101年11月成为第一个使用ABS自动闭塞系统的支线,其中竹东站控制著九赞头站与内湾站的就地控制盘。而本站也已开放始用多卡通,可使用台湾四种主要的IC交通卡。

车站基本资料

车站站名:竹东,Zhudong

车站代码:243

国音电码:ㄓㄉ

车站地址:新竹县竹东镇仁爱里东林路196号

车站等级:二等站

车站里程:自新竹起16.6公里

区间里程:荣华(1.6公里)←竹东→(3.4公里)横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