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圖片來源:《問政時刻》節目截圖

  過往輿論中,雖有“長安特別行政區”的表述,但並不能就此說,長安區就無可贊之處。

  比如,昨天聚焦營商環境問題的《問政時刻》,長安區官員表現就比往期出鏡的官員要淡定嘛!面對問題,應對沉着,發言有條有理,並沒有網友們期望的手忙腳亂。

  至於主持人,相較往期,表現亦略顯溫和,少了以往的犀利追問。

  如此你來我往,倒生出幾分和諧氣息。

  但言歸正傳,節目所涉及的幾個典型案例,如果詳細分析,還是免不了要讓人擔心的。

  追趕超越形勢越來越嚴峻的當下,在西安持續苦心改善的營商環境方面,長安區還在犯這樣那樣的錯誤,“特別行政區”的帽子,是要一直帶下去嗎?

  01

  關於長安區,本期節目重點呈現了三家企業的困境——問題出奇一致,需政府解決的事項,久拖不決。

  位於長安區常寧新區的恆大·養生谷項目,高壓電纜落地問題,拖了兩年。

  原因在政府重新規劃,採用管廊方式後,增加了兩筆鉅額費用——國家電網不願意出,常寧新區也不願意。兩年時間,企業說,涉及項目僅拿地就花了近10億。

  頗爲戲劇的是,節目播出前,該問題得到了圓滿解決。

  於是嘉賓點評:一個問題拖了兩年沒解決,問政欄目一介入,兩個月就解決了……

  北京碧水源公司承接的常寧污水處理廠,就遠沒這麼幸運。該項目已施工大半,因爲土地手續辦不下來,銀行不給貸款了。

  圖片來源:《問政時刻》節目截圖

  企業所需的這份文件,從2017年年底到今年5月,常寧新區已經承諾了5個時間節點,但下月能不能拿到手,依舊沒有肯定答覆。

  而短片中長安區土地手續相關負責人盛氣凌人、頤指氣使的態度,現場點評嘉賓直接建議長安區:這樣的人,是不能要了。

  佔地3500畝,計劃總投資260億元的藍谷小鎮,遭遇則更爲奇葩。

  項目推進必須的一份規劃徵詢函,本來一個月就能辦下來,但企業等了8個月,不僅沒結果,還不知道該找誰。

  企業的陳述是這樣的:去年5月,該事項由長安區國土局徵詢長安區規劃局,對方:不予答覆;再徵詢市城改辦規劃處,答曰:不在工作職責範圍。

  12月,再由區國土局徵詢市規劃局:應由哪個部門來辦這事。活還是落到了區規劃局。但區規劃局依舊不接這項工作。

  02

  這就是長安區的特別之處。

  國內地產巨頭恆大,不好使;北京的高科技企業,不好使;投資200多個億的項目,同樣不好使。至於佔地30畝的奔馳4S店遭遇……

  一個又一個問題久拖不決,關鍵在長安區項目落地服務制度的空轉。

  “保姆式”服務,這是長安區爲打造營商環境提出的口號。

  該區商務局招商科工作人員介紹:一工作人員跟蹤數家企業,一週或一月與企業溝通一次,密切關注項目進度。

  但在商務局提供的企業信息名單中,即無企業聯繫方式,也無任何項目對接人信息。那麼誰在對接企業,誰在充當企業的“保姆”呢?

  商務局某工作人員解釋:此前負責的同事去年調走了,於是將任務分給了底下。

  爲此,記者追蹤到郭杜街辦,隨意問了幾家企業聯繫方式,負責招商的副主任答不出,只能現場問其他同事。

  以前只聽聞“甩手掌櫃”,現在長安區出現了“撒手保姆”。

  更可笑的是,該項服務的督查工作經常抽查的資料中,不但項目信息出錯,已停工半年的常寧污水處理廠,竟已經被標註爲“竣工”。

  當然,長安區也有自身的優點。至少此次問政現場,官員們的表現都非常沉穩,沒有往期節目的慌亂,自然也沒“出出汗”“紅紅臉”。

  面對上述問題,長安區商務局局長表示:“心情比較沉重”。

  對於清單中沒有企業電話號碼,他承認:“與企業聯繫不夠緊密”,但能給出的具體原因是:企業有些人換了號碼,沒告之。

  如果一個政府工作人員切切實實幫到了企業,他換了號碼會不告訴你?

  局長最後總結:還是人的問題。下一步將通過督查、分級考察方式,將責任落實、落地。

  03

  企業,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核心。

  不管是人的問題,還是機制的問題,一等就是8個月、一年半、兩年……即額外增加企業成本,更會嚴重損傷在當地繼續發展的信心。

  節目中,一位企業負責人談及自己在南方投資的經歷:政府推進的非常快,而“咱們這,是引進來了,落地不了”。

  企業均是逐利而生,資本也只會流向效率更高、更容易賺錢的地方。今日對一家企業怠慢,明日轉身而去的可能是十家——口碑與聲譽最難補救。

  長安區區長李嫺在總結時用了“氣憤”一詞,指出,長安區“上熱中溫下涼”現象依舊未解決,有些幹部“慢吞吞,沒有緊迫感,工作粗枝大葉”。

  西安的確是一座缺乏緊迫感的城市,做着皇城舊夢的依舊大有人在。而這種心態,過去在體制內尤爲明顯。因此,即使主政者站在了秦嶺之巔,工作壓力傳導依舊會逐級遞減。

  且不說“失去的十年”,西安被競爭者落下多少。目前,成渝正在努力申報繼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後新一個國家級城市羣。

  成都與重慶成功抱團後,西安區域經濟的吸引力必然會受到影響。這種情況下,營商環境就顯的更爲重要。

  長安區,已經是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區,在西安未來城市發展中,理應發揮越來更重要的作用。

  李嫺對上述問題給出了“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沒有督查就沒有落實”兩條應對方向。但粉巷君以爲,如何傳遞“緊迫感”,將是“落實”與“督查”最終效果的根基。

  畢竟,一切都是人在執行。

  最後多說一句,問政,還是讓要到場的官員“出出汗”。這樣,才能更有“緊迫感”。

  (封面圖來源:《問政時刻》節目截圖)

  本文爲〡粉巷財經 nbdfxcj〡原創文章

  特約作者:沈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