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主要原因是有的皇帝有本紀,有的皇帝沒有本紀。

本紀是按照時間年月記錄皇帝的言行政績的,研究一個皇帝最重要的參考資料就是本紀,從黃帝到明朝滅亡由古代撰寫的總稱為二十四史,裡麪包括《史記》、《漢書》、《三國志》等等,裡面寫皇帝就是某某本紀,樓主所問的雖然都是短命皇帝,怎麼有的被承認,有的不被承認,很簡單,有的皇帝有後人寫本紀,有的後人沒人寫本紀,比如東漢的前少帝劉恭他沒有本紀,而是被呂后所代替,東漢少帝劉辯後人沒當成漢朝正統皇帝,也沒有撰寫本紀。

項羽不是皇帝,但因時代特殊名氣大,也有他的本紀。

而東漢時期的殤帝、沖帝、質帝雖然在位也不滿一年,但是二十四史裏《後漢書》裏分別在卷4,卷6等有這三位幼皇帝的本紀,所以能被後世承認。唐朝的少帝李重茂也是傀儡皇帝後被廢,但是在《新唐書》裏也有本紀,《資治通鑒》裏也有記錄。

因為司馬遷讚美呂后,所以呂后也有本紀。

另外,歷史都是後人書寫的,後人都有著民族情感,個人喜好,所以記錄的歷史有環境影響和人為影響,但是不被後世承認的皇帝一般兩種,一個是時間太短,一個是繼位的非合法性。從秦朝開始到清朝滅亡,中國出現稱皇帝位,但不被後世承認的有超過300人。隨便說出幾個都非常陌生,比如公元23年,王郎在邯鄲稱帝;公元404年,桓玄稱帝建國號桓楚;617年薛舉稱帝建國號秦;784年李希稱帝建國號楚;1353年韓林兒在亳州稱帝建國號宋;還有五代十六國時期更亂,比如西燕國在一年內換了5個皇帝,這個也是不被承認的。時間太短的皇帝,比如漢武帝孫子劉賀劉皇帝不到一個月下臺,所以《漢書》沒有他的本紀;還有金末帝完顏承麟在位時間不到1小時就被蒙古滅國了,在《金史》裏也沒有他的本紀。


這主要是看後代皇帝和朝廷是否承認,即位是否合法,以及後來的史書是否承認。

——————————————

西漢的前少帝和後少帝因為是呂后所立,呂后去世後,大臣們反呂成功,他們就宣佈這兩個皇帝都是呂后私下所立,不是真正的漢朝宗室。後來即位的漢文帝也不承認這兩個皇帝,後世的漢朝皇帝均不在祖廟裡祭祀他們,所以後世史書也不承認他們的帝位。

東漢前少帝、後少帝也是如此,不被承認的原因主要是他們的即位合法性受到質疑,或者後來的朝廷不承認他們的帝位,前少帝是去世時按照諸侯王的規格下葬的,後少帝被董卓廢黜後,去世時漢獻帝追謚他為懷王,也是按照諸侯王的規格下葬的。所以史書也不怎麼承認他們的帝位。

殤帝,沖帝,質帝即位沒有問題,合法性沒有受到質疑,後來的皇帝均承認他們的帝位,所以在史書上也將其視為正式的皇帝,與在位時間關係不是很大。

——————————

歷史上這要的皇帝很多,還有西漢的海昏侯劉賀,在漢昭帝駕崩後被立為皇帝,但是一個月後被霍光廢黜,後世的西漢和東漢朝廷都不承認他的帝位。

海昏侯墓出土的海昏侯印

還有明朝的建文皇帝,靖難之役後,永樂及後代皇帝一直不承認建文皇帝的帝位,甚至連「建文」這個年號都不承認,一直到南明弘光時期,南明政府才予以承認;還有景泰皇帝,土木堡之變後即位,晚期被明英宗奪回政權,明英宗及其後代也一直不承認明景帝的帝位,一直到明英宗的兒子、明景帝的侄兒成化皇帝即位後才承認了景泰皇帝的帝位。

景泰皇帝(明代宗)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