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1574—1648),女,苗族,字貞素,四川忠州(今屬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戰功卓著的的民族英雄、軍事家,抗清名將。曾率「白桿兵」參加平播、援遼、平奢、勤王、抗清、討逆(張獻忠)諸役。累功至大明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討使、中軍都督府左都督、鎮東將軍、四川總兵、忠貞侯、一品誥命夫人。

萬曆四十四年(1616),後金建立,開始連連發動對明朝的進攻。兩年後,薩爾滸(今遼寧撫順以東)一役,明軍慘敗,諸營皆潰。自此之後,駐紮在遼地的明軍幾乎是聞警即逃。

東北告急,在此大背景下,明廷在全國範圍內徵求精兵援遼。四川的巾幗女將秦良玉聞調,立派其兄秦邦屏與其弟秦民屏率數千精兵先行;她自己籌馬集糧,保障後勤供應。為此,明廷授秦良玉三品官服。

瀋陽之戰中,秦氏兄弟帶領「白桿兵」率先渡過渾河,血戰滿洲兵,大戰中斃殺辮子兵數千人,終於讓一直戰無不勝的八旗軍知曉明軍中還有這樣善戰的士兵,並長久為之膽寒。由於眾寡懸殊,秦邦屏力戰死於陣中,秦民屏浴血突圍而出,2000多「白桿兵」戰死。但也正是由此開始,秦良玉手下的石柱「白桿兵」名聞天下。

得知兄長犧牲的消息後,秦良玉縫製1000多件冬衣,配送給遠在遼地的石柱兵。然後,她自統3000精兵,直抵榆關佈防(今山海關),控扼滿州兵入關咽喉要道。明廷兵部尚書張鶴鳴為此專門上奏天啟帝,追贈死難的秦邦屏為都督僉事,建立祠堂來為他歌功頌德。不久,明廷又詔加秦良玉二品官服,昭告天下加以表揚。

由於「白桿兵」戰鬥力強,明廷再下令徵兵2000名。秦良玉聽說以後積極參加,與弟弟秦民屏快馬加鞭回到石柱,徵調士兵準備援遼。

崇禎三年(1630),皇太極攻打榆關沒有成功,便率10萬辮子軍繞道長城喜峯口入侵,攻陷遵化後,直接抵達北京城外,一連攻下永平四城,明廷大為震驚。 秦良玉得到十萬火急的勤王詔書之後,即刻帶兵趕去解圍,連夜趕路風雨無阻,直抵宣武門外駐紮軍隊。

當時接到詔書而返的各路勤王官軍共20多萬人,但都害怕滿洲兵的狠毒,無人帶頭出戰。秦良玉「白桿兵」人數雖然僅有數千,但一直是滿洲兵所害怕的。渾河血戰讓大辮子們再也忘記不了這些身體矮小、手持超長銳矛的士兵。因此,「白桿兵」吶喊衝殺之際,滿洲兵發自內心地害怕;加上明軍中又有孫承宗這樣的老將作配合,最終迫使皇太極連棄灤州、永平、遷安、遵化四城,撤圍而去。

北京圍解之後,崇禎帝大加感慨,特意在北京平臺召見秦良玉,加以表揚,賞賜彩幣羊酒。

滿洲軍出塞後,秦良玉率石柱兵回到家鄉。由於當時流寇張獻忠、羅汝纔等9路人馬從湖廣進攻四川,明廷詔令秦良玉不用再出兵援剿,「專辦蜀賊」,負責守禦川地。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上吊自殺。消息傳來,深受明恩的秦良玉服孝痛哭,幾次昏絕,她的哀傷感動了左右很多人。

不久又有噩耗傳來,秦良玉獨子馬祥麟先前被明廷徵調到湖廣抵禦清軍,戰死於襄陽。死前他給母親寫信,言明願意與襄陽共存亡,希望母親不要掛念。(「兒誓與襄陽共存亡,願大人勿以兒安危為念!」)見兒子絕筆血書,秦良玉淚如雨下,心如刀割;但她乃大義婦人,提筆在信紙上寫道:「好!好!真吾兒!」

滿清佔據北京後,殘餘的南明政權相繼有弘光、隆武、永曆數帝,秦良玉都與他們保持著聯繫。但山長水遠,秦良玉本人年齡也越來越大,不可能再有較大作為。但她的愛國心卻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

編著者語:秦良玉,紅妝婦人,巾幗英雄,多年來為大明朝出生入死,赴邊擊後金,回川殺逆賊,至死不投降,誠為女丈夫,直可愧殺八尺漢子左良玉之輩。


其實川軍只有7000,史料記載的1萬多人是加上了4000浙軍。

秦良玉的川軍,起自平定播州楊氏之亂,因為川軍人人一桿白蠟木做的長槍,固也被人稱為白桿兵。白桿兵裝備精良,甲冑是棉鐵甲,防禦力在當時很高。所用的長槍槍頭帶有攘鉤,可以用來劈砍鉤刺,槍尾有一鐵環,可以砸人。人人腰間一口彎刀,用於短兵交接。另外輔助以弓箭輕火器。

白桿兵曾經讓努爾哈赤的八旗軍聞之變色,其原因就在於白桿兵的戰法。在《明實錄·地方四川卷》裡面有一些關於白桿兵戰法的介紹,說是白桿川軍作戰時會拍成一個四面方陣,一個方陣大概100人左右,前三排以長槍豎牆,中間圍以弓弩手進行遠程輸出。每當敵人靠近,第一排長槍手負責用鉤將敵人勾倒,隨後第二排上前刺殺,對於漏網之魚,三排後面的士兵會抽彎刀上前割草。

在渾河之戰中,面對八旗軍的衝鋒,川軍排成這種步兵方陣,將騎兵刺落或者勾下馬,然後後面的上前補刀,遠了還有弓箭射,而且這種方陣與古典步兵方陣不同,因為單元規模小,所以移動方便,而四面豎槍就可以四面迎敵。憑藉這種戰法,川軍斬獲八旗軍至少3000人以上,而且皆是八旗最強的黃旗和白旗軍四個旗。最後漢奸范文程收買明軍火炮手,以火炮轟亂了川軍陣地,後金這才慘勝此戰。

說到川軍的這種戰法,按照歸屬應當是屬於近代步兵方陣的範疇了,同時期的瑞士長矛軍以及荷蘭拿騷的莫里斯方陣皆是這種類似的戰法,甚至白桿兵所用的長槍也與當時歐洲流行的長戟和鉤槍相似,不得不說這是中國軍事史上的重要一步,奈何明政府腐敗,軍政混亂,讓如此良法也沒能推廣出來,最後埋沒在了歷史長河中……


白桿兵確實重創八旗軍,渾河之戰努爾哈赤並未輕敵,戰鬥一開始就派出最兇悍的正白旗迎戰戚家軍和白桿兵,正白旗騎兵依仗自身兇猛和騎兵強大的衝擊力猛攻陣地,一個回合下來就損失上千人馬,努爾哈赤大驚,緊接著又派出正黃旗鑲黃旗輪番進攻,均敗下陣來,但經過戰爭洗禮的八旗軍也都是驍勇之輩,不屈不撓,戰鬥難解難分,努爾哈赤決心拿下這隻令他屈辱的部隊,戚家軍與川軍將領也定下了血戰待援的決定,此時,明朝援軍抵達,努爾哈赤派四子皇太極率正紅旗少量部隊阻擊朝廷援軍,皇太極深感壓力,以命相搏,瞬間擊潰增援的明軍,戚家軍和白桿兵已成孤軍,最後,范文程等人獻計獻策,利用明軍大炮手轟擊戚家軍與川軍陣地,可以快速破陣和減小損失,努爾哈赤採納,買通明軍大炮手,陣地迅速瓦解,努爾哈赤抓住時機,全軍衝鋒,從此戚家軍與白桿兵不復存在,努爾哈赤收兵回營後,重重責罰了多位八旗將領,戚家軍這一戰成為千古絕唱,可惜可惜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