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图/路透社)

▲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也是「一箭双星」发射。(图/路透社)

记者朱世凯/综合报导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近日表示,目前已正式展开「天河工程」卫星及火箭工程研发,计划2020年完成「天河一号」首批双星发射,若工程顺利进行,卫星便能探测空中水气并将甘霖「运送」至青海省三江源北部地区。负责此项目的科学家表示,已在中国上空发现「水气输送道」,如果系统按照规划发挥作用,每年将可以带来相当于全国年用水量7%的降雨。

综合陆媒报导,天河工程的卫星模型也正在珠海航展首次展出,卫星总指挥刘伟亮说,预计2022年完成六星组网建设,届时将实现三江源地区一小时卫星监测重访能力,为建构「一带一路」水气传输的「空中走廊」提供技术支撑;倘若计划顺利实行,这项系统便可使雨云转向至很少下雨的青藏高原,惠及经常干旱的北方地区

天河工程的原理是利用卫星携带的传感器来监测「向干旱地区移动的水蒸气」,此时,安装在地面的设备便会向空中释放银离子,使水蒸气成为云雨。不过有部分中国专家对这项计划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这项工程花费巨大,还缺乏可靠性的实验数据;科学家则建议用飞机和火箭在空中播撒化学物质来催雨。

据《百度百科》介绍,中国近70年来已有2.7万条大小河流干涸,今年9月,甘肃省更有600万人遭受旱灾,损失的农作物价值高达5亿美元(约新台币153亿元),因此解决干旱问题成了当务之急。俄罗斯气象学家安德烈·基谢廖夫表示,中国个别地区严重缺乏淡水,因此,「生存需要」在这里主宰著科学思维的方向。

▼天河工程原理。(图/CFP)

▲▼天河工程原理。(图/CFP)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路透社、视觉中国CFP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路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