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照的这个是女墙,用来进攻的,可为什么是朝向湖面?古城墙的外圈是矮墙,不是用来进攻的,是防止摔下去的

朱元璋造这个城墙要进攻谁,进攻面朝向已经被城墙围起来的湖面干什么?


上面两位已经说得挺明白了,玄武湖在城外,湖东边过太平门往南才算进了城,所以朝玄武湖开炮是没毛病的。

实际上我大明有四重城墙,由内而外依次是位于钟山西南的宫城、皇城、以及题主所在的内城,和更远到幕府山燕子矶的外郭。所以严格意义上讲玄武湖也算城内,实际上现在南京的城市范围也早就向南北拓展到更远了。

但是古代南京城市建设是受制于地形的,城墙建设北不过覆舟山(今九华山),南不过秦淮南岸。如三国六朝的城墙,往往北靠覆舟山,西据长江畔(长江改道以前)的石头山(今清凉山),南凭秦淮河,东依钟山青溪,这样一来一方面城市有险可凭,一方面背山面水风水绝佳,这正是诸葛亮所谓的虎踞(石头)龙蟠(钟山)的地理优势所在。然而即使如此,六朝到南唐还是各个短命,很大的原因在于长江逐渐改道,石头城不再据长江天险,玄武湖面积日渐缩小也不再能拦得住千军万马,此时城外所依凭的山不再方便城内的人据守,反而给山外进攻的人鸟瞰全城提供了绝佳视点,所以才有了朱棣「紫金山上架大炮,炮炮击中紫金城。」这句话。于是明代的内城墙将覆舟山、鸡笼山、石头山全部包含在内,我们太祖还嫌不够,认为远处的幕府山等制高点不在城内是城防大忌,因此又修筑了一道外郭城,占尽制高点,以御外敌。由此也可以得知南京城墙进攻面朝向玄武湖是应该的。

附南京明代四重城垣

对比一下右上角六朝宫城城墙就可以看出大明城墙的高明之处

然而建了外郭,燕王还是不放心,虽然可能是不放心侄子,最终迁都到了北京根据地,北京西北太行山燕山山脉辽阔,是真正的有险可凭,后来就皆定都于此了。至于为什么我大明还是亡了,就是其他原因了。


神策门-玄武门那一段的城墙并非把玄武湖「包起来」,而是沿著湖岸把它挡在外头。

南京城墙地图是这样的:

题主所在的城墙,就是湖西呈「L」字形的一段

相对于京城而言,玄武湖算「外面」,所以城垛也就在临湖的一面。


玄武湖是南京内城的护城河,外面还有一圈外郭城,北方从外城攻进南京后,还需要绕开玄武湖,从太平门或龙脖子进攻(太平天国时期湘军从龙脖子破城)。


首先 纠正一个错误

玄武湖并非被城墙(即现在广义上的南京城墙-京师城)围绕 而是在城墙外部

省去外郭不看

外郭其实并没有什么实际防御意义

由于洪武年间财力不足 外郭城门为城墙砖砌筑 外郭城墙均为夯土堆砌(部分外郭遗址现被称为土城头路)

作用在于每个外郭城门的岗哨作用以及关卡的通商税收作用

其次 个人认为南京城墙不把玄武湖包起来的原因在于不便防御

如果城墙后就是广阔的湖面 非常不利于城内兵员的调动与支援

但是如果湖面在城墙外就很好办了 大军压境都会选择绕开湖面转为陆地进攻 此处防御压力会减少很多

所以南京城墙玄武湖段虽然承受的防御压力不是很大 但是进攻面朝向湖面的设计是合理的 毕竟城墙防御的是外部 不是内部


因为以前玄武湖是主城外了啊。。


你看一下高度就知道了,朝著玄武湖那面是城外啊你从玄武门或者太平门走到神策门就明白了。


因为玄武湖在城外啊,大炮不对著城外难道对著城内?


我也发现了这问题,这些炮拜访位置都是对著玄武湖的,这是为什么呢?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