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早在十年前,票房破億就算是很賣座了。而到了現在,《上海堡壘》票房1.2億會被視為撲街。這說明我國電影市場在不斷擴大,人民越來越熱衷於看電影,尤其熱衷於看好電影。於是《戰狼2》《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哪吒》這些優秀電影斬獲幾十億票房也就不奇怪了。


因為願意消費的人多了呀。這十年來,互聯網經濟發展一直在培養消費市場。以我記憶中的學生的娛樂方式為例,95後的同學們一般會在初中之後才會接觸到互聯網(網路小說,網遊,網路節目,手機)。但是00後可能小學時代就和互聯網很熟悉了。互聯網給中國人生活上帶來的既是潛移默化的,又是翻天覆地的。我印像中,小時候看電影只能去買不知道是正版還是盜版的碟片,不然就在地方台公然看盜版,商場組織的電影活動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狂歡。但是互聯網的到來,一是把電影票壓到了二三十元,二是直接減少了購票所需的實際成本(去電影院排隊買票,並且完全不知道余票狀況),三是00後可能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富有的新生代了。消費群體的擴大必然會帶來市場擴大,同時成熟的院線體系和鋪天蓋地的宣發體系都在吸引潛在的消費人群,當你能把一個生意做成多數人的生意,這個生意當然會成功了。再有一個,12-18年(小時代為例)影片的消費主力是青年,宣揚的生活對青年有距離,指引青年嚮往,可隨著青年的成長,發現很多電影是無根的浮萍,和生活的差異越來越大,所以會覺得假。18-19年影片題材越來越迎合大眾審美,要麼根據事實改編(紅海行動),要麼展現出了偉大的幻想和氣魄(流浪地球),要麼精雕細啄,致力復興傳統文化(哪吒),要麼是偉大的愛國主義情操(戰狼2)。無論哪一點都是大眾喜聞樂見的,當這些消費點被發掘出來,資本的方向自然會做出選擇。


謝邀!

因為國家對電影的政策支持,使電影的質量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


我覺得是網路發達,一遇到好看的就四處推薦,在網上也大肆宣傳


說明票價貴了,10年前我看電影一般不超過25,現在經常要50出頭


物價上漲貨幣貶值,

精神追求高可滿足的途徑少,

電影消遣習慣的養成,

商業化運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