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港囝仔」每年都藉由舉辦「今秋藝術節」,吸引更多重視在地創生的年輕人加入。(圖/翻攝自社區一家系列紀錄片【返鄉路上】)

▲「鹿港囝仔」每年都藉由舉辦「今秋藝術節」,吸引更多重視在地創生的年輕人加入。(圖/翻攝自社區一家系列紀錄片【返鄉路上】)

記者陳建宇/綜合報導

許多年輕人離鄉背井,並不是不愛家鄉,而是因為外地的工作機會多,但如果故鄉就能有工作的機會,年輕人的返鄉之路並不是那麼遙遠,彰化鹿港的「鹿港囝仔」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們返鄉生活,甚至還創立了1個「今秋藝術節」,不僅和鹿港當地的居民搏感情,也讓遊客認識鹿港不是只有老街。

在「社區一家」的紀錄片「返鄉路上」裡,介紹了1個團體:「鹿港囝仔」,他們是一群來自鹿港、「外漂」的年輕人,回到鹿港創立的團體,創辦人張敬業在2009年隨樂團到義大利演出,發現當地的小鎮青年對自己生長的家鄉感到驕傲,便開始想自己可以為鹿港做些什麼。他在2012年以「返鄉服藝」企劃獲文化部圓夢計畫肯定,成立鹿港囝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也正式回到鹿港生根。

▲▼「參先生」是從「剩布計畫」衍生的手作事業。(圖/翻攝自Facebook/參先生 3 Shirt Design)

▲「參先生」是從「剩布計畫」衍生的手作事業。(圖/翻攝自Facebook/參先生 3 Shirt Design)

「鹿港囝仔」在鹿港舉辦了不少活動,也吸引很多外地的鹿港青年參加,受到他們的感召,很多人決定也搬回鹿港生活。但是現實的問題是,如果沒有可以賴以維生的工作,鹿港孩子還是得要到外地求生。「鹿港囝仔」藉由舉辦的「今秋藝術節」、以在地創生的方式,創造出新的事業體,張敬業說指出,透過今秋藝術節讓大家可以有合作的契機,每一年增加一個創生事業體,而每一個創生事業體可以留下至少一個年輕人,地方上好好的生活,就可能為地方創造更多可能性。

▲▼「禾火食堂」則是從社區共食啟發的事業。(圖/翻攝自社區一家系列紀錄片【返鄉路上】)

▲「禾火食堂」則是從社區共食啟發的事業。(圖/翻攝自社區一家系列紀錄片【返鄉路上】)

目前「鹿港囝仔」已經創造3個新的創生事業體,分別是「勝豐吧」、「參先生」以及「禾火食堂」。「勝豐吧」是鹿港的第1間酒吧,透過老空間營運讓大家對空間經營有新的想像,「參先生」手作事業則是由「剩布計畫」衍生出來,而「禾火食堂」則是因為社區共食而啟發的想法。由這些激盪出來的想法演變成可以營利的事業,也才能留住年輕人。

此外,這些年輕人也透過「保鹿運動協會」,從日常生活去改變民眾的習慣,舉例來說,他們會舉行「淨街」的活動,但是每個禮拜都還是撿到好幾袋垃圾,因此他們決定向民眾宣導「減塑生活」運動,甚至到新的店家用餐時,也會向店家提倡使用環保餐具,不少店家都熱情響應,對「鹿港囝仔」也是很大的鼓舞和動力。

張敬業表示,「鹿港囝仔」下個階段的目標是要做「培力」,也就是培養更多的年輕人,對自己的家鄉有這樣的期待,不管是返鄉或想回去守護自己家鄉的人,能有這樣中介的平台,指引他們方向。

►愛家鄉也要愛自己,點進來犒賞自己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