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資漲得慢?因為你只會「賣時間」。

畢業後,拉開大家收入差距的四個階段,最致命的是第2階段。

01差距是暫時的?還是會越拉越大?

你是不是已經很久不敢看朋友圈了?

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曾經一起傻逼著的同學們,收入差距一點點地拉開了,漸漸地,連前面人的背影看不見了。

但是你要有信心,相信這只是暫時的,因為真正的差距,並不是不敢看朋友圈,而是打開朋友圈也無所謂了。這一切,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

02畢業前兩年

「職業化」拉開了30%的差距

職業化,這就是新人向職場人轉變的第一步,差距就從這裡開始。

網上有人吐槽,是個負責系統運維的職場新人,抱怨老闆不考慮員工感受,新系統更新永遠是半夜12點;出門永遠要帶著筆記本,不管洗澡還是啪啪啪,一個電話,第一反應不是穿衣服,而是上網。

現在學校教育越來越崇尚個性了,所以很多人一進職場就先蒙圈兒了。公司體制本質上是集權的,領導們就是大大小小的獨裁者,員工首先是職業化的執行者,才能保證高效率。

不過,工作前兩年,大家都是在起薪點「起跑」,你「職業化」轉變得早,頂多也就拉上30%的差距,很多人並不重視。

但這關不紮實,下一關「技能化」上就要喫大虧,埋下了日後差距的隱患。

03畢業三到五年

「技能化」拉開了一倍的差距

不能「技能化」的知識和能力,就不能變成工資單上的數字。

一位體育記者介紹工作經驗時說,採訪一場賽事,趕到場地後,先別急急忙忙地找人採訪,一定要找到洗手間,把最不可預知的風險排除掉。

一位都市報老編輯對新編輯說,這個行業你能做多高我不知道,但能呆多久,取決於你正常寫稿的速度。

一個職業投資者和一個業餘股民的最大區別,不是預測走勢的能力,而是前者只搞自己能搞的行情,後者三天不搞就憋不住了。

就連一個職業詐騙犯也清楚,第一步不是去騙人,而是用弱智簡訊篩選出容易上當的傻子。

在工作的前兩年,你加班到天明熬出來的工作成果,最後是一堆毫無用途的垃圾,領導還要安慰你,誰讓你是個拿底薪的新人呢?

但想要你的薪水以每年30-50%的速度往上漲,你必須讓你產出的價值大於你付出的成本。

唯一的保證,就是「知識技能化」。

04畢業五到十年

中介化的程度,決定了三到五倍的差距

技能化就是「賣時間」,所謂薪水高,就是單位時間創造的價值高。

但一個人就算天天加班,工作時間也就十來個小時,瓶頸很快就會出現。薪水再想往上,就要把時間玩出花樣來。

技術人員的世界裡,有一個奇怪的定理——唯有技術平庸的人,才能領導一堆技術大牛。

這很好理解,因為這個技術平庸的人,是他們中唯一能跟公司其他部門打交道的人,也唯一能進行非技術思考的人。

現代社會裡,「企業」是基本的經營結構。為什麼要一大幫子人坐在一個辦公室裏的工作,而不是像以前的手工匠那樣單幹呢?

肯定是因為1+1>2。1+1不會憑空大於2,「中介化」就是整合人和人的工作,這其實是「時間批發」的工作,買下屬的時間,整合成團隊工作,用1+1>2的效應,再賣給公司,薪水就是中間的差價。所以作為管理者,能力體現在協調下屬的工作,而不是自己的水平有多高,能「外行領導內行」,不是對領導的貶低,而是對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想要薪水最大化,最好的辦法就是整合更多的人,但整合更多的人,「批發時間」就不夠了,所以,還要建立「時間的多級營銷體系」——管理下一級的管理者。

此時,除了協調、分配這些基本動作之外,還要知道如何激勵員工,如何幫員工規劃職業生涯,如何建立晉陞體系,等等。

不過近些年,「公司的邊界」開始被打破,所以「中介化」的另一個方向,是做「知識大V」,這是「時間複製」的工作,可以極大地突破公司規模的限制,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就不展開了。

「中介化」程度,取決於你整合了多少資源、把時間複製了多少份,不過,它也有上限。

這就是第四個階段的職業瓶頸——個人價值觀。

05畢業十年以上

價值觀造成十倍、百倍的距離

企業高管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決策,有一些決策,需要豐富的經驗值、標準化的流程,可以進行理性的分析;但還有大量的決策是全新的,與其說是科學決策,不如說「賭一把」的成份更大些。

這個時候,價值觀就是「最高法院」。

到第四階段,大家都是「成功人士」,以後的發展,除了運氣,主要是價值觀的差異。

06缺啥補啥,不嫌晚

總的來說,職場人差距的拉開,就是上面四個階段。如果你還處於前三個階段,真的,沒事跟前面的人聊聊天,以徹底讓自己死心,安度晚年。

或者從頭開始,按上面的方案,缺什麼補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