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一般分為熔化焊、壓力焊、釺焊三大類。

焊接件大部分由鋼板或型鋼焊接而成,鋁及鋁合金、銅及銅合金、鈦及鈦合金、鑄鐵、塑料等材料也可焊接。材料的焊接性是決定結構能否焊接的先決條件,設計人員必須考慮材料的焊接性問題。在設計中應注意焊接接頭和焊縫的設計。盡量使街頭形式簡單、結構連續,減少力流線的轉折,不宜選擇過大的焊縫焊腳尺寸,減少焊縫截面尺寸,海英考慮結構製造的可行性與方便性等。焊接會使焊接結構中產生焊接殘餘應力和變形,也會出現某些缺陷。結構設計應盡量減少焊縫數量,選擇合理的焊縫尺寸和形狀,合理選擇結構形式和安排焊縫位置等。

減小變形的工藝措施:反變形法、剛性固定法,選擇合理的焊接方法和規範,焊接過程中或焊後熱處理消除或降低應力措施,改善焊縫及熱影響區組織的熱處理,選擇合理的裝配焊接順序等。

結構設計工藝原則:

1、儘可能減少焊縫數量註:適當利用型鋼和衝壓件,盡量減少焊縫數量;採用壓型結構代替筋板結構,可有效的減小薄板的變形。2、合理安排焊縫位置:註:焊縫儘可能對稱於截面中心軸,或使焊縫靠近中心軸,可減少變形;3、焊縫應避免過密或交叉:

4、焊縫應盡量避開最大應力或應力集中處:

註:焊縫應盡量位於彎矩,應力較小處,以及結構構建幾何形狀、尺寸不變的地方。5、焊縫應盡量避開加工面:註:焊後需加工的工件,焊縫應避開加工面6、不同厚度工件焊接應注意平滑過渡註:平滑過渡可減小應力集中7、應正確選用接頭形式:註:釺焊時應正確選用街頭形式。對接接頭的強度比母材差,只用於不重要的或低負荷的零件:搭接接頭的強度可達到母材強度,搭接長度一般為板厚的2~5倍。銅及其合金的熱導率高,焊接接頭應設計成於熱源相對稱形。使接頭兩側具有相同的散熱條件,得到成形均勻的焊縫。常用對接接頭,盡量不用搭接、T形和內角接接頭。8、應避免三軸交叉的焊縫:註:交叉焊縫容易引起二向拉應力,從而降低了接頭的蘇醒,把筋板頂端切去內角,可改善應力狀態。

9、採用剛性較小的接頭形式:

註:用翻邊聯接代替嵌入式管聯接,能使焊縫有較自由的收縮餘地。10、避免應力集中:註:在殘餘拉應力的區域內避免幾何不連續性。殘餘拉應力的區域內存在幾何不連續性時,將引起內應力的進一步提高。11、應盡量使焊接端部角度平緩:註:在焊接的端部產生銳角的地方,應盡量使角度變緩,切去加強筋端部的銳角。12、受彎曲的焊縫未焊的一側不要放在拉應力區:註:受彎曲的焊縫應設計在受拉的一側,不得設計在受壓未焊的一側,以避免過早失效。13、手工電弧焊時要考慮焊條操作空間:註:設計的焊縫位置要考慮焊條操作空間,應便於焊接和檢驗。焊條與焊接面成45度角,焊條直線距離阻擋邊最高點垂直距離要大於15mm。

14、埋弧自動焊時應考慮接頭處便於存放焊劑:

15、電焊或縫焊應考慮電極伸入方便:註:為了操作方便,角度大於75度為宜。16、機械接哦股受拉焊縫的設計:註:受拉焊縫設計要考慮焊縫強度,還要考慮支撐焊縫的結構強度,在腹板和翼板間加筋板,腹板變形就小。當承受載荷較大時,應在腹板兩側加筋。17、採用合理的焊接工藝,避免焊接裂紋:18、改變接頭形式降低接頭應力:註:使工件焊縫變為聯繫焊縫,降低接頭應力。將單邊V形坡口改為V形坡口,避免鋼板厚度方向承受較大的Z嚮應力。19、改變結構形式避免焊縫過分集中:20、採用合理的焊接接頭,盡量避免應力集中:

記得關注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