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肅受到孫權的賞識、重用,原因如下:

一、魯肅是個明白人,能審時度勢,樂善好施,喜歡結交天下豪傑。

魯肅字子敬,臨淮郡東城人,父親早亡,跟祖母生活。家庭富裕多才,生性樂善好施。身逢亂世,他把救濟窮困和結交讀書人作為當務之急。居巢縣長周瑜,帶幾百人專程登門拜訪魯肅求糧,魯肅家有兩倉米,各三千斛,魯肅大手一揮就送了一倉,周瑜見魯肅大手筆,一見面就和他惺惺相惜。袁術想讓魯肅代理東城縣長,魯肅知道袁術袁紹兄弟乃冢中枯骨,徒有虛名,是沒有明天的,速帶同族一百多人南行到居巢投奔周瑜,魯肅隨周瑜東渡長江,後因送祖母靈柩歸葬東城暫時辭別周瑜。

二、周瑜的舉薦之功。

周瑜說服了魯肅,加盟東吳集團。周瑜又向孫權推薦說魯肅具備輔佐君主治理時政的大才,應當招攬重用以成就帝業。

三、魯肅向孫權提出東吳版《隆中對》。

孫權出於對周瑜的倚重,當即接見魯肅,相見甚歡,眾賓客告退後,孫權又留魯肅同席對飲,孫權猶抱琵琶半遮面,說我繼承父兄創立的基業,試圖建立齊恆、晉文那樣的功業,君謂計將安出?魯肅坦言:漢室已不可復興,曹操坐大,不可能旦夕剷除,勸孫權佔據江東先成三足鼎立之勢,以觀天下局勢。力主趁北方混亂,剿滅黃祖,進伐劉表,窮盡長江所覆蓋的地方,然後稱帝建號以圖霸業。聽他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孫權從此更加尊重魯肅,賜魯母衣服帷帳及日用雜品,使他富貴如初。

四、劉表去世後,魯肅向孫權諫言事不宜遲,當派人前往荊州刺探軍情,如劉備與劉表兒子關係融洽就結盟他們,共抗曹操;如劉備與他們離心離德,就另想辦法,以成就大事,最終搶得先機,孫劉結盟、赤壁大捷,三分天下。

魯肅聞知劉表幼子劉琮降操,劉備倉惶逃跑,準備南渡長江。魯肅直赴當陽縣長阪,勸劉備和孫權通力合作,後來才有孔明出使,孫、劉聯兵戰赤壁。

四、曹操準備過江南下,張昭等都嚇得尿了褲子,魯肅曉以利害,堅定了孫權抗曹決心。

東吳眾臣見曹操勢大,都勸孫權迎操。唯有魯肅一言不發,孫權如廁,魯肅追到檐下,直言利害,說我等降操不失官位,您要降曹沒有歸宿啊!一席話點醒夢中人,孫權長嘆:你是我的知音,你是上天給我的最好禮物。

五、赤壁大戰,周瑜主管軍事,魯肅擔任贊軍校尉,共立奇功。

赤壁大戰,東吳大軍周瑜是總司令,魯肅是總參謀長,他佐助周瑜,以弱勝強,奠定了魏、蜀、吳三分天下的格局,孫權得以稱孤道寡。

六、魯肅是能揣度主公孫權心中小九九的心理學大師,深得孫權喜愛。

赤壁大戰後,曹操北逃,魯肅先行返回吳郡,孫權大請眾將迎接魯肅。魯肅要入閣門拜見主公,孫權起身行禮,說:子敬,我用扶鞍下馬方式迎接你,足以使你顯耀么?魯肅小步快走而前說:不夠。同僚一臉懵B,就座後,魯肅說道:我希望將軍的聲威德行覆蓋四海、囊括九州,完成帝王大業,那時再用安車軟輪來徵召我,才算是顯耀啊!孫權彷彿看到了自己將來的王者榮耀,自然心花怒放。

七、力勸孫權借荊州與劉備,以成鼎足之勢。

據《三國志》記載,曹操聽說孫權以荊州之地資助劉備,當時寫信的筆驚得掉地,他知道自己有生之年一統天下的理想將成黃梁美夢。

八、周瑜病危薦魯肅自代,單刀赴會,為東吳討回三郡之地。

周瑜死後,魯肅成了周瑜之後的江東第二任總司令,劉備平定益州後,孫權要求他歸還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地,劉備不允,孫權派呂蒙率軍攻取。劉備親自帶兵回公安,派關羽奪三郡。魯肅駐益陽,與關羽對峙。魯肅請關羽相見,各自兵馬留在百步之外,兩位主將單刀相會,魯肅不懼三國時萬人敵的武將關羽,盡顯儒將風流。後劉備被迫劃湘水為界,雙方罷兵。

九、周瑜、魯肅時代的聯劉國策還是吳蜀雙贏的政策,孫權呂蒙毀掉盟約,最終使吳蜀失去了刮分魏國的可能。

吳蜀不顧強魏在側,先奪荊州,後戰夷陵。使雙方綜合實力大受影響,吳蜀都失去了經略中原的可能。如果呂蒙趁關羽襄樊大捷、中原震動,趁勢再次出兵合肥,從魏國割塊肥肉完全可能。從這個角度考慮,東吳呂蒙的戰略目光遠遜於魯肅,這是戰術家和戰略家的差距啊!

魯肅四十六歲去世,孫權舉行國葬,孔明也為他舉行哀悼儀式。後來孫權稱帝,登壇回頭對大臣們說:過去魯肅曾對我說過稱帝的事,他真是明白天下大勢的人物。

綜上述,魯肅是大戰略家,傑出的心理學大師,躬逢亂世,所遇主公孫權是有志天下的雄主,又有好哥們大都督周瑜的大力舉薦,自然會受孫權重用。


說起三國時期的魯肅,大家更多的是想到《三國演義》裡面那個老好人的形象,但是老好人並不代表他就不聰明!或者是這個人就會吃虧。相反,由於魯肅老好人的形象,所以這種人能夠堅持自己的原則,能夠為長遠利益進行規劃。

有此人,可保江東20年無憂。

魯肅一開始進入大家的視線是因為他跟周瑜的故事,周瑜當初起兵,結果兵敗了當時周瑜是要兵沒兵,要糧沒糧,到大財主魯肅家裡面去借糧,魯肅家裡面有兩囤的糧食,每囤有3000斛,周瑜跟他借糧,魯肅直接指著一囤糧食就說,拿去。

魯肅是傻子?不是!至少在這之後,周瑜替他指明了道路,並且幫助他推薦給了孫策,這就為接下來魯肅的仕途鋪平了道路。

當然,對於孫權來講,魯肅真正的重要性便在於魯肅這個人,他的大戰略眼光實在是太強了,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卻時常忽視了魯肅的榻上策,面臨著曹操的進攻,孫權還在那猶豫是否割據江東,雄踞一方,還是像曹操,或者說向朝廷投降的時候,魯肅站了出來,跟孫權說明了要害,並且表示自己堅決支持孫權割據一方。

孫權這個人也是挺可憐的,她是一個應急品,他的哥哥死了,他的侄子還沒有長大,所以他臨時當了東吳的主子。他的哥哥孫策有能力依靠的軍隊強行壓制了江東各大家族。孫權手裡啥都沒有!甚至他哥哥死的時候都還要求他內事不決問張昭,張昭是誰?江東各大家族的代表人物!

所以培養自己的親信,能夠樹立起一批只聽從自己的力量,成為了孫權的當務之急。魯肅就是其中之一。周瑜他信不過周瑜是他哥哥的人,他哥哥死了以後,周瑜就一直讓他去練兵了,孫權對他的態度可想而知,畢竟誰也不希望手底下的人能力比他強,這樣以後怎麼能夠統御群臣?要是這個人起了造反的心思,那自己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魯肅重情義這一點從他贈送給周瑜糧食就可以看得出來,並且這個人老實而且他對於孫權十分鐘欣,除此以外,這個人擁有戰略眼光,所以周瑜死了以後,孫強立刻扶持魯肅成為東吳的大都督。魯肅在成為東吳的大都督以後,在洞庭湖連兵這個地點十分敏感。魯肅在《三國演義》裡面一直不想去打荊州,是一個老實人,但事實上魯肅在洞庭湖臉,並已經證明了他的態度。岳陽樓就是他修的,當然,原先的岳陽樓已經被燒了。

除此以外,三國志記載,魯肅再和關羽談判的過程中,雙方實際上是談崩了。當時魯肅是派兵進攻荊州,東吳方面拿下了荊南兩個郡,要不是曹操突然之間進攻漢中,這場戰爭的勝利都不得而知,當然統兵大將就是魯肅。

所以說魯肅不只是一個老好人,這個人聰明,而且懂得利用形式,除此以外,他對於東吳是絕對的忠心。


演義影視小說把魯肅寫作老好人,其實是不準確的,他與孔明的交情也沒有那麼好,都是為國家謀劃各為其主,諸葛亮初輔劉備時獻隆中對,其中佔據荊益兩路出兵,這一思路其時已與魯肅的觀點衝突,據吳書記載的榻上對,已說明江東全據長江的重要性,諸葛亮是三分天下的先見者和踐行者,而魯肅一早就在圖謀南北分治,就如晉後的南北朝一樣,劃江而治徐圖進取。

魯肅父親早喪,侍奉母親在東城,家資富足視錢財如糞土,到處散財結納英雄豪傑,周瑜被任命為居巢長時,因路費不足,轄下貧因,聽說魯肅仗義疏財的名聲,就帶了數百人前來拜訪,請他資助一些糧食。(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魯肅家裡有兩個圓形大糧倉儲滿糧食,每倉裝有三千斛米,一斛約相當現在一百二十斤,周瑜說出借糧之意後,魯肅二話不說手指其中一倉贈送他。周瑜一見大為心折,從此引為知音。後袁術聽聞魯肅名聲要徵辟他,魯肅認為袁術不能成事,便帶家口到江東投奔周瑜。

不久,孫策被刺殺,周瑜便把魯肅推薦給孫權,二人坐在榻上對話。(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孫權說,我承繼父兄基業,想當齊桓晉文那樣的人物來匡扶漢室,該怎麼做請你指導?魯肅回說,方今天下傾頹,漢室氣數衰微,以前劉邦要尊崇義帝,可惜義帝被項羽加害,所求不得。如今的曹操就如項羽,將軍哪裡有機會尊崇皇室呢?見孫權正低頭沉思,魯肅接著說,以我的看法,漢室已不可能復興了,為將軍考慮,只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變幻形勢,再圖進取。

見孫權正認真傾聽,魯肅說,如今北方正大亂,將軍必須抓住時機進兵剿除黃祖,攻伐劉表,全力佔有長江以南全部地方,時機成熟便稱帝建國,進可奪取天下,退可劃江而治,這是漢高祖般的功業。孫權聽得心神恍惚,好久才說,我只想當漢朝的忠臣,你說的也不是我力所能及的。但從此對魯肅刮目相看,愛重有加,還多次重賞他。從後來事態的發展,這一席話已打動孫權,並且貫徹執行一生,不然就沒有襲奪荊州殺關羽一事。待到曹操取荊州,威震江東,魯肅又為孫權出謀劃策,聯劉抗曹。(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孫權得知曹操準備渡江東侵,召集眾位將領商議,將領們都勸孫權降曹。唯獨魯肅沒有說話,坐了一會,孫權起身如廁,魯肅便跟了出來,拉住他的衣角說,眾人的意見都只顧自己,切不可聽。孫權問為什麼,魯肅說,我們大家投降,也不難得到如江東一樣的待遇,但將軍你投降後,動輒得咎,你認為曹操會如你在江東一般使用你嗎?孫權聽完緊緊握住他的手說,眾臣讓我失望,你才是老天爺賜給我安邦定國的人啊。從此更是信任有加。


魯肅的人物情況我就不詳說了,都有介紹。重點在於魯肅如何得到孫權賞識的。

我之前的答題中提到過周瑜的長江防線戰略和西取西川,兩國鼎立計劃。有想了解的可以去找我的答題(周瑜和魯肅的戰略思想,大概這個題目)

重點在於周瑜是孫策的莫逆之交,一心想達成孫策意願,輔助孫家建立基業,那麼就不得不進而圖全國統一這個最好的計劃。那麼問題就出在,周瑜作為軍事上的老大,獨自領兵在外並且是西川和江東兩線出兵,作為帝王,就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就是,西川作為另一個戰略進攻發起點,那麼周瑜如果在西川自立或者,揮兵東進江東,對孫權集團都是災難性打擊。無論哪種選項都會讓孫權處於3方中最弱勢的一方,而且兵力上處於絕對的戰略弱勢,只能戰略防守,而集團中並沒有任何一個能夠單方面對抗兩方的軍事專家。所以無論三國志還是演藝孫權對於周瑜的態度都是既愛又怕。

而作為領袖的孫權繼承父兄基業,穩中求進,是很孫權的投資思路。相比于軍事不敵周瑜,內事張昭,開始的孫權也算是被架空的領袖繼承人。在小心翼翼的平衡集團內部各方勢力,無論是父兄留下的老部下還是投降後大家族的任職人員,也算是各懷鬼胎的情況。而魯肅的出現代表著孫權自身嫡系領導班子的創建,只忠心於孫權,為孫權集團的現狀和未來進行戰略思考和頂層設計。這也出現在後期,父兄老部下和有影響力的老臣子死後,孫權晚年,江東局勢動蕩有關,當時已經從平衡各方勢力到勢力綁定一起後,內部爭權奪利了。

魯肅在適當的時機入仕——孫權剛執政;適當的時機將三國鼎立計劃適時的放在孫權面前——避免投降就是死的結局;並在實踐過程中成功的將外部勢力和己方主戰派牽線達成基本合作一致,為孫權統一國內戰線提供必要條件。在周瑜死後,成功的破解曹操離間計,並成功使用曹操離間計要回了荊州東部3郡,做出了巨大貢獻。這段時間不僅,孫劉穩定,而且一直將重心放在合肥,雖然失敗了。但是從任何策略和方式以及思考都是從孫權出發,極度貼合領導思路的發展計劃。好比領導口渴,剛好溫水就遞上來,餓了,剛好,酒席準備好了。這樣的員工,不喜歡都難啊


可能由於《三國演義》的影響,讓人誤以為魯肅是個忠厚老實木訥的人,只要不膚淺,稍微思考下魯肅為何會繼周瑜之後,成為東吳的第二任大都督這個問題就明白了,魯肅並不是演義里描述的那個人。在演義里,魯肅簡直就等同打醬油的角色,若是仔細思考一番,若魯肅是個簡單的人,他能成為東吳大都督?

魯肅起初跟孫權是毫無交集的,因周瑜知道魯肅之才幹,勸說魯肅與他一同去見孫策,很得孫策賞識,後來因為祖母過世,魯肅離去至孝守喪。魯肅歸來時這段時間,曹操與袁紹正開展官渡之戰,同年孫策死於許貢刺客之手。

當時魯肅聽從好友劉子揚的建議,準備投奔揚州巢湖的鄭寶,一個演義里沒有的人物。此時周瑜已將魯肅的母親接到了吳郡,若非周瑜,魯肅跑哪去去了就不得而知了。

在周瑜的勸說下,魯肅決定同周瑜去見孫權。而此時的孫權正是年輕有進取心之時,孫權與魯肅初次見面時相談甚歡,但讓魯肅決定留下了的是孫權此時的進取心,採納了他的《榻上策》。

都知道諸葛亮的《隆中對》,卻不知道早在諸葛亮還未出山之前的好多年前,魯肅就以戰略大師的眼光給東吳謀划了一個前程未來,成為了後來的東吳貫徹實施的行政方針。

注:公元200年魯肅說《榻上策》,公元207年末,諸葛亮說《隆中對》。

魯肅的《榻上策》與諸葛亮的《隆中對》類似,主要說的是,孫權當時繼承孫策位置後,由於當時天下群雄混在,漢室早已經衰敗,而孫權向魯肅求教,如何完成齊桓公、晉文公這樣的霸業。

魯肅以戰略的眼光給孫權分析了一番,直言說漢室已不可能復興,曹操官渡之戰必勝,而今後北方將是曹操獨大之勢,不可能除掉。又分析了一番江東與北方的利弊,直言荊州牧劉表的兩個兒子必然相爭,故而建議孫權積蓄實力,討伐黃祖,佔據荊州,而後在佔據益州巴蜀之地,形成天下兩分的局面,再圖王霸統一之業。這就是孫權賞識魯肅的主因。

演義有時真的很誤人,孫權三次攻打江夏黃祖才將黃祖消滅,可見黃祖並不差,這其中也發生了甘寧投吳等事。孫權一直未能拿下江夏,也得益於劉琦總是能及時支援江夏黃祖,這又是個被演義所誤之人。

這之後嘛,劉備從曹操手中逃脫,投奔劉表被安排在新野抵擋曹操。時間就跑到了207年末這期間,諸葛亮出山,曹操統一北方,劉表病死,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由於這時候荊州局勢發生了變化,又建議孫權聯合劉琦、劉備對付曹操,如若劉備沒有這個意願,就吞併劉備。後來的結果都知道了,魯肅與諸葛亮一拍即合,孫劉聯盟,赤壁之戰爆發。三方爭奪荊州。

赤壁之戰前,東吳以張昭為首的一派主張降曹。魯肅看出了孫權的心思,當時的孫權是主張一博的。於是魯肅建議召回正在練軍的周瑜,主戰派佔據上風,魯肅幫助周瑜出謀劃策,取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赤壁之戰後,孫權更加賞識魯肅,被視為光武中興之臣的鄧禹。

曹操雖敗,可是實力不是孫吳能獨自抗衡的,魯肅由大局出發,建議保持聯盟,被劉備假意借荊州,後來的事差不多都知道了。

魯肅得孫權賞識,除了他為人豪爽外,更是他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讓孫權佩服,如同諸葛亮給劉備戰略規劃指明了道路,魯肅亦是給孫權指明了道路。綜合來說,諸葛亮與魯肅兩人還是很像的,榻上策與隆中對幾乎就是一個模子,兩人都知道曹操勢大,非是一家之力能抗衡,魯肅與諸葛亮都極力保持及主張孫劉聯盟,這也是為什麼魯肅病逝後,諸葛亮舉哀祭拜哀悼他,可以說是一種惺惺相惜。

就很納悶,魯肅這麼一個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不為私利,忠於大業,單刀赴會臨危不懼直斥關羽,坦蕩豪爽,能言善辯的人傑,怎麼就成了一個忠厚平庸可欺的人了呢?


大咖好,咱是迷情於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很高興能夠和大家一起嘮嗑有關三國的趣事。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們都知道,東吳的魯肅向來是以"老好人"的形象出現的,但魯肅並不是"善良可欺"的人,他是一個相當有戰略眼光和才能的人,所謂的""老好人"形象,都是為了東吳的至高利益。

那麼,有很多朋友想問:魯肅是如何被孫權賞識並重用的呢?今天驚文就給大家精簡地介紹一下。

一.榻中對

一開始,是周瑜向孫權推薦魯肅的,而且在孫權面前終於把魯肅吹捧的很高。於是,求賢若渴的孫權就立即約見了魯肅,他們兩人在榻上飲酒暢談。孫權詢問魯肅:不知子敬有何良策助吾成功? 魯肅說了一大段話,後世也有人將其命為"榻中對"(有點類似於諸葛亮的《隆中對》) 其內容簡而言之為:鼎足江東,觀望天下大勢,抓住時機剿黃祖,奪荊州,佔盡長江以南之地,成就帝業。

很顯然,魯肅的這一番話讓孫權大吃一驚,直言自己只是想匡複漢室,沒有子敬想的那麼遠,實際上,孫權內心還是狠狠的開心了一把,並且在心底對魯肅越發賞識和尊重。

二.決心抗曹

曹操準備入侵東吳,孫權慌忙召集手下文武來商量此事,大多數將領都提議投降曹操,而此時,坐在一旁的魯肅卻不發一言。會議進行到一半,孫權起來上廁所,魯肅跟著過去。你說對孫權說:我們這些人,若是投降曹操,以後都是有機會陞官,成為一郡一縣之長。而主公您不同,您若是投降曹操,曹操怎能留您?

這一番話徹底點醒了孫權,由此徹底堅定了孫權了抗曹的決心。此後的赤壁之戰大勝,魯肅也佔了極大的功勞,此戰後,孫權對魯肅更加倚重,後來周瑜死後還讓魯肅接替了周瑜的位子。


咱是和你一樣愛好三國文化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咱喲~


魯肅是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為孫吳政權割據江東立下巨大功勞。《三國演義》中魯肅的形象更是家喻戶曉。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魯肅是怎樣進入孫權的視野,並深得孫權賞識的呢?

?圖註: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魯肅形象

首先,魯肅得到了周瑜的重視。魯肅「生而失父,與祖母居」。魯肅家很有錢,他樂於施捨,招徠一些年輕人,供給衣食,學習擊劍騎射,以打獵為掩護,「講武習兵」。魯肅散財賑濟窮人的行為,在鄉鄰中產生了一定威望,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有一次周瑜帶領幾百人拜訪魯肅,請他支援一些糧食。魯肅家有兩座穀倉,各儲存著三千斛米,魯肅指著其中一座穀倉,把一倉米全部送給了周瑜。通過這件事,周瑜進一步了解了魯肅,兩個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周瑜勸說魯肅協助孫權成就大業,同時向孫權推薦魯肅,認為魯肅「才宜佐時,當廣求其比,以成功業,不可令去也。」

?圖註:周瑜畫像

其次,孫權和魯肅見面後,相談甚歡。魯肅為孫權設計了一套爭霸天下的方案,類似諸葛亮的「隆中對」。孫權最初給自己的定位是:把漢獻帝比作東周時期的周天子,把自己比作齊桓公、晉文公,打算以輔佐漢獻帝的形式成就大業。

魯肅對此持不同看法。他認為,漢朝是不可能復興的,曹操也不可能很快被消滅。根據當前形勢,為孫權考慮,最好的辦法就是立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魯肅認為,中原地區正處於群雄逐鹿的混亂局勢,孫權應該利用中原群雄無暇南顧的時機,「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極,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

魯肅的建議當時並沒有得到孫權的積極回應,但孫權顯然對魯肅的才華予以認可,「益貴重之」。孫權賜給魯肅的母親很多東西,魯肅家仍然像以前一樣富有。事實上,後來孫吳政權就是按照魯肅的設計一步一步發展壯大的。

?圖註:孫權畫像

最後,赤壁戰前魯肅堅持迎戰的意見,讓孫權對魯肅有了進一步的信任和賞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兵南下,荊州的劉琮投降。孫權的手下也勸孫權迎降曹操。魯肅力排眾議,向孫權分析了形勢,認為孫權不可以向曹操投降。孫權感慨說:「諸位將軍的意見讓我很失望,現在你的分析正好跟我的意見一致,這是上天把你賜給我啊。」孫權對魯肅委以重任,魯肅在促進孫劉聯合抗曹的過程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周瑜去世後,魯肅代替周瑜領兵,一方面就荊州問題與劉備、關羽周旋,一方面協助孫權抗拒曹操,為孫吳政權耗盡了心力。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十月,魯肅去世,年僅四十六歲。孫權親自舉哀,又親自參加葬禮。後來孫權稱帝的時候,說:「當初魯肅就說過會是這樣,他是看明白了事情發展的大勢啊。」

參考文獻:

《三國志》卷五十四

《通鑒紀事本末》卷九

圖片來自網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