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波,從作家到商人

中國最著名的財經媒體人是誰?很多人恐怕都會給出這樣一個答案:羅振宇、吳曉波。

羅振宇,又稱羅胖,知識類脫口秀視頻節目《邏輯思維》創始人,知識付費軟體《得到APP》創始人。

知名度越來越高之後,羅胖這幾年還搞起了跨年演講,火的一塌糊塗。

雖然2019年羅胖的跨年演講充斥著各種常識錯誤,被網友們羣起而攻之,並被戲謔為「年輕人看羅振宇,等於老年人喫權健」,但這絲毫沒有影響到羅胖在知識付費領域繼續兜售產品,繼續發財。

再來說吳曉波。

吳曉波,大名鼎鼎的《激蕩三十年》一書作者,國內首檔財經脫口秀節目《吳曉波頻道》創始人,藍獅子出版創始人,本人極具社會知名度。

3月17日下午,上市全通教育(300359.SZ)的一則公告,把吳曉波再次推向了輿論的焦點。

全通教育公告稱,公司正籌劃以發行股份方式購買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96%股權,同時擬募集配套資金,交易預計構成重大資產重組。

公司股票18日上午開市起停牌,預計停牌時間不超過10個交易日。

杭州巴九靈是吳曉波頻道的運營主體,吳曉波則是杭州巴九靈的法定代表人。

在股權結構上,吳曉波與妻子邵冰冰各持有杭州巴九靈12.81%的股份,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除了吳曉波頻道之外,杭州巴九靈旗下的產品還包括美好+、百匠大集、巴九靈大頭頻道。

儘管全通教育沒有公佈收購金額,但按照2017年杭州巴九靈A輪估值的20億來測算,這次全通教育的收購金額起碼也要超過20億

全通教育:3年暴跌90%

而說起全通教育,有過幾年炒股經驗的投資者,對它不會陌生。

在2015年創業板那波登峯造極的大牛市行情當中,全通教育股價瘋漲,比上市時足足翻了20多倍。

當時,全通教育的股價還超過了茅臺,成為兩市最貴股票。

在這之後,全通教育股價進入到了漫長的下跌通道中,近3年多以來,股價跌幅高達95%。

如此巨大的跌幅,讓高位入場的投資者們虧的早已心如死灰,這是何等的慘烈!

而自2015年6月起,全通股份的主要股東、高管們已經減持套現30億元。

一邊是散戶虧的魂飛魄散,一邊是高管們賺的滿嘴流油。全通教育,真的把所有投資者都「通通教育」了一次。

股價跌成了狗,全通教育的業績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一塌糊塗的。

2月20日,全通教育發布的2018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營業利潤-588,435,063.07元,較上年同期下降607.33%;利潤總額-576,931,089.93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74.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21,490,770.50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037.51%。

2018年凈利潤-6.21億,全通教育這樣解釋道:

公司出現虧損主要是以商譽減值為主的資產減值損失所致,公司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相關規定,基於謹慎性原則,對併購的子公司進行了初步商譽減值測試,初步估算商譽減值金額為6.43億元。

「無併購,不商譽」,4年涉及20起併購的全通教育,靠著併購把自己一度吹成了A股股王,又因為併購產生的巨大商譽減值,如今虧損累累,股價一地雞毛。

商譽減值風險有多大?

吳曉波頻道作為頭部新媒體,成功的關鍵是吳曉波強大的個人IP,以及身邊的運營團隊。

這就像梁宏達之於《老梁故事匯》、高曉松之於《曉說》一樣,沒有了創始人,這些節目就沒有了靈魂,自然也沒人看了。

人們看吳曉波頻道,大概率是沖著吳曉波本人來的,但吳曉波把杭州巴九靈股份賣給全通教育之後,從這家公司走人是大概率的事情。

以後的吳曉波頻道,大概率跟吳曉波這個人也沒什麼關係了。

如此以來,杭州巴九靈公司還有競爭力嗎?還值20億以上嗎?

新媒體,是典型的輕資產型公司,比影視公司還輕,買一臺電腦,扯一根網線就能搞起來。

但新媒體又不是這麼簡單的,凡是頭部新媒體,創始人不說全部都是名人,但十有八九是個大V。

新媒體的核心估值、核心競爭力就是創始人的思想、文章、談吐、觀點,以及把這個創始人打造成大IP的運營團隊。沒有這些活生生的人運作,只有一個號、一個節目品牌,這樣的新媒體是不值錢的。

一句話概括就是:人在,新媒體在;人不在,新媒體無。

如果全通教育收購吳曉波頻道和吳曉波本人從這個節目出走都成了實錘,那麼商譽減值就是大問題了。

2018年,全通教育巨虧6個多億的主要原因就是商譽減值,這次收購吳曉波頻道如果成功,可以預見,全通教育未來的商譽會可能會再次大減值。

網友@稀里糊塗是假的,對這筆收購這樣評價:該收購具有非常明顯的資產轉移跡象,以明顯不合理的價格收購一家輕資產企業,背後的巨大風險不言而喻。

此時不套現,更待何時?

2018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下滑15.5%,增量市場變為存量市場,這不僅意味著手機製造商的紅利消失殆盡,廝殺將更加慘烈,也意味著基於智能手機平臺的新媒體們,包括自媒體、社羣、知識付費等等,紅利期也在逐漸消失。

流量不增反減,廣告越來越少,漲粉無比艱難,新媒體的黃金時代已過,不趁著此時估值尚在,賣身上市公司,更待何時?

吳曉波曾經統計過,魯迅一生寫下的文字也就1000萬字,所以靠寫文章賺錢,天花板清晰可見。

但做了自媒體、社羣和知識付費之後,吳曉波已經搖身一變,從碼字的財經作家華麗轉身為商人、企業家。

趁著新媒體的風口還沒消散,努力套現一把,從不炒股的吳曉波,當商人比當作家更成功。

而復牌之後的全通教育,股價會不會因為這次重組而大漲?筆者不知道。

筆者只知道,在2018年11月,全通教育股價大跌90%多之後,公司董事長陳熾昌以5.97元/股的價格轉讓了全通5.18%的股份,再次套現1.96億元。

這樣的公司有沒有價值,相信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

另: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好看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好看,以示鼓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