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山是紫色的?」
通常看到這張畫的人們如是問
我總是笑笑說「喜歡芋頭嘛」

如果回頭去看原本的照片
覆蓋在雪下,是一片白茫茫

當初為了決定顏色
去看了很多雪地的照片
當在晴空,祂泛著藍
當在陰天,祂蒙著灰
日出時映照金黃、日落時灑落橘粉

『顏色⋯是外在環境附加給祂的
能不能畫出不失本質的雪山?』

『眼見為實?什麼是虛幻、什麼是真實?
很多時候⋯其實人只選擇自己想看的去看、想相信的去相信,產生了偏頗⋯真亦假、實亦虛,說到底那個界線並不存在』

放開了侷限,祂什麼顏色都可以

而雪地極度冰冷,有時候漾著紫
以暮色為發想去做顏色的搭配

山用很寫意的方式
幾筆勾勒山稜的走向
乾刷樹叢上去,喜歡祂有點水墨的味道
或許和山很親近
那些樣子是不經思考、自然而然長出來的

天空的部份很有趣
祂和一開始凝滯的樣子不同
想兼顧冷冽和空氣感
原本被學妹的雪梅啟發,帶嘗試摸索地畫
畫的時候沒想多(在玩嘛)
簽完名聊天時提起才發現
類似學姐的天空和老師的星星銀河
現在回頭看祂
還莫名其妙真的有裊裊上升的流動感

前景的花和後景的樹相呼應
一個虛、一個實,一個輕、一個重

因為之前鬱金香那張,花的姿態修很久
原本想大概還要再磨磨吧
「沒想到,妳今天居然意外地也要簽名了耶」
蛤?應該很少人要簽名還這麼驚訝的
而且是連老師都很意外,哈哈哈哈哈

這張畫我玩得很開心

簽完名後、回頭看過程
才發現一開始拿到照片
在思索如何對畫要更有主見和想法時
她留了一段言:
"「決定」的另一層意思是「任性」
強迫畫面按照妳的任性,變得「合情合理」
自我在此時要放大,畫才會有生命力"

我想,與其說任性
倒不如說⋯⋯因為互相信任
所以可以安心地做自己

老師給了很大的發揮空間
她相信給了課題,可以找到RT式的出路

而我相信再天馬行空
她都能幫忙兜回在可完成的畫作上

另外⋯
越老越覺得回溯本質、專注本心很重要

山就是山⋯
不會因為外在改變了,祂就不是山了

同樣地⋯
有時候執拗、有時候固執
有時候莽撞、有時候多慮
有時候穩重、有時候幼稚
有時候理智、有時候情緒
眾多矛盾的特質交錯,很容易錯亂衝突
當誠懇真摯地接受:那就是我

越清楚自己缺失了什麼的同時
就能越明白自己多幸運擁有了什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