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真朋友》被观众广为吐槽的一个点是:男女主角不像中介,像上帝。

作为房产中介,他们总是试图帮助客户解决家庭矛盾,而且还因此影响到了自家人的关系,比如程真真就曾为了帮客户找媳妇而忘记了陪未来婆婆去体检。

如果说这是年轻人的善良,如果说这是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在第30集之前,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

但在第30集,二人合力推出了一个「青年公寓计划」。这个计划很可能会成为男女主角在最后三分之一剧情里的主要工作方向。

这个计划依然是在扮演上帝,但非常坑爹,而且男主角之爹,已经批准了这个坑爹计划。

首先简要回溯一下来龙去脉。

买房者田先生的母亲,在收拾新房时不慎跌倒昏迷。治病需要大笔费用,但田先生和妻子以及双方老人已经把全部积蓄都搭在了这套新房上,实在无力负担高额的治疗费用。

田先生打算卖房救母,但房产证上写的是包括双方老人在内的六口人的名字,而且女方家人一度强烈反对卖房。

邓伦饰演的邵芃橙,和杨颖饰演的程真真,为了帮助田先生一家渡过难关,说服了邵芃橙的父亲——同时也是他们所在的「爱与家」集团董事长,同意试点「青年公寓计划」。

具体方案是:由集团买下田先生的房子,再租给田先生一家。双方签订长期租房协议。如果将来田先生一家打算回购这套住房,可以享有优先回购权,而且价格还有优惠。

有经验的朋友一眼就能看懂,这是个坑爹计划。

看不太懂的,满仓大兄弟给你逐条分析。

最大的问题就出在这个「优先回购权」上面。

带有优先回购条款的租赁协议,是要提前明确租赁期限和回购价格的。

因此,那些升值潜力大的资产,通常不会用来先租后卖,更不会放出优先回购权。

只有那些不仅不升值,而且还要折旧、贬值,甚至还要消耗其他成本去养的资产,说白了就是不良资产,才适用于先租后卖的模式。

具体说到房子上,如果是三线城市的积压房源,死活卖不出去,那么你先租后卖,提前回笼一部分资金,是可以理解的。

可这是上海。

你知道五年十年之后,上海一套房子什么价?

你现在就把价格给定死了,不担心将来会后悔吗?

邵芃橙的父亲以「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心」为由批准了这个计划,只能理解为剧情需要。

真正的生意人,可没这么傻。

再来说说租期。

根据先租后买的模式,如果到了约定的时间,田先生不想回购或者买不起,那么房子由集团收回,或者双方重新商谈是否续签。

但是在剧中,田先生的妻子问,「我们是不是想租多久就租多久」,邵芃橙和程真真都是点了头的。

这就等于是赋予了田先生,在任意时间里回购的许可权。

这就让集团太被动了。

即使上海的房价不是一天一个样,但几年之后也肯定会有一个明显的涨幅。

在回购价约定不变的情况下,租期拖得越久,集团的损失就越大。

集团肯定也不会坐以待毙。既然不约定租期,那我也可以选择不卖。

行使优先回购权的必要前提,是房主愿意卖,或者根据协议必须卖。

如果协议里不提前明确租期,那么将来田先生想回购的时候,集团考虑到回购价与当时的市场价之间的价差太大,就很可能会选择暂时不出售,反正也没约定租期。

那么这个优先回购权就没办法行使。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是口头承诺,等到签协议之前把这些问题补充进去不就完了吗?

来,让我们看一看,这个协议该怎么签。

现在假设,双方考虑到了上面的问题,愿意在租赁协议里同时明确租期与回购价格,那么矛盾就出现了。

田先生两口子肯定希望租得越久越好——既然早买晚买都是这个价,那肯定是越晚买越划算,因为钱会越来越毛。

而集团则恰恰相反,卖得越晚,赔得越多。

因此双方会在租期这个问题上陷入苦战,很难达成共识。

田先生著急用钱救妈妈,在谈判的事情上拖不起,所以最后的结果,就只能是放弃优先回购权。

也就是说,田先生这套房子一旦卖出,除非未来几年赚了大钱,否则他再也买不回来了。

我们再退一步,假设集团与田先生就租期与回购价格达成了一致,双方签订了租售协议,对于集团而言,也是赔本生意。

开发商处置不良资产,走先租后卖的路线是不得已而为之。

可「爱与家」集团的先租后卖,是主动购入一笔优良资产,再按照不良资产去处置。

傻不傻的,人家当爹的只要乐意,咱也管不著。

但作为一家企业,购入一套350万元的房子并长期不出售,占用资金是很确定的。

「爱与家」是一家由房产中介起步,正在转型为房产开发企业并谋求上市的集团。

「爱与家」的自有资金很难完成这个转型,所以需要对外融资。

可是「青年公寓计划」没有盈利模式,只有多赔或少赔这两个选项。哪个投资人愿意陪著你拿钱打水漂?

因此,「青年公寓计划」不仅会成为集团融资的阻碍,也会在上市之后成为一项利空。

类似田先生家的案例,「爱与家」都不用大面积铺开,只要多设几个试点,集团的资金链就会面临巨大压力。

一旦资金链断了,企业就废了。

所以说,邵芃橙的这个「青年公寓计划」,坑爹坑得很彻底。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谭凯饰演的穆云平,反对「青年公寓计划」的试点,并不完全是因为他担心自己被边缘化。

在邵芃橙的方案没有对观众表达出来之前,满仓大兄弟也觉得穆云平可能有点摆不正自己的位置了,以为他看到董事长父子冰释前嫌,担心自己的接班人地位受到威胁了。

但穆云平提出反对意见时的话术,也没有打中要害。

他只是从消费者的立场出发,认为国人不可能接受「共享房子」,却没有站在集团运营角度,考虑到集团的资金安全。

如果这一刻,他能把「青年公寓计划」对集团资金链的巨大冲击讲给董事长听,或许反而能让董事长对他刮目相看。

但,一切都是编剧设计好了的。

现在距离《我的真朋友》大结局,还剩三分之一的集数。

当然也不排除这种可能:邵芃橙和程真真在田先生的案例中受阻,然后总结教训并完善自己的方案。

如果编剧真是这样设计的,时间上倒也还来得及。

但满仓大兄弟也是看过不少剧的。凭经验和直觉,我觉得男女主角凭此一战逆风起飞的概率更大。

如果不幸被我言中的话,《我的真朋友》给出的终极解决方案,恐怕真要像穆云平说的那样,是纸上谈兵了。

【700多篇深度剧评,尽在微信公众号:满仓大兄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