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戴羽


2004 年,美国作家 Patrick J. McGinnis 在哈佛商学院办的杂志 The Harbus 中刊登了一篇文章,讨论了 FOMO (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错过)这个社会现象。

在这 10 多年来, FOMO 的 现象不但没有减轻,还随著通讯科技的发达,变得更严重了。通讯科技的发展让我们随时可以接收到最新的讯息,不管是新闻、朋友近况我们都能迅速的掌握。但是,这也造就了很多人因为「害怕错过」,所以不断的透过各种方法,特别是手机来检查最新资讯。根据 Google 的研究,我们平均每天为手机解锁多达 180 次,而这表示手机夺取了我们太多的注意力。


Google 和 Apple 都觉得这个现象是不好的,因此,他们提出解决的方法,让我们减少对手机的沈迷。并且在他们下一代的作业系统中,提醒使用者不要太沈迷手机,让使用者可以感受到 JOMO (Joy of Missing Out,错过的快乐) 而不是 FOMO。

 

创新点:手机会根据我们所在地,判断我们不想被打扰,而自动切换到「勿扰模式」。
 

本文 5 大重点:1. 显示出实际的数据,让使用者知道每天花多少时间在手机上。2. 透过设定限制每个 App 的使用时间,不让自己被手机绑架。3. 通知只要能够被找到就好,不需要随时显示在萤幕上。4. 将决定权交回给使用者,是因为厂商不想负责?5. 解决问题需要更多的数据,而我们可能因此交出更多的个资。

 

1. 显示出实际的数据,让使用者知道每天花多少时间在手机上
在 2018 年 Google 开发者大会 (Google  I/O) 中,Google 执行长 Sundar Pichai 在介绍 Google 新产品时,其中一段他身后的萤幕上就显示了「Joy of Missing Out」。

 

因为 Google 在透过多年的研究后发现使用者开始过度依赖手机,因此,他们决定要推出一个名为 Digital Wellbeing Kit 的产品,设法减少我们使用手机的时间。


Digital Wellbeing kit 其中一个功能,是记录我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并将这些记录,透过圆饼图完整的呈现出来。使用者可以清楚的看到我们今天总共解锁了手机几次,然后在手机上花费了多少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又是用在那个 App 上。


Google Android 和 Chrome 的用户体验总监 Glen Murphy 说,每次他将收集到的数据(例如:每天解锁 180 次)和其他人分享时,人家都会认为这只是一些沈迷于社群媒体的年轻人才会有的现象。因此,Murphy 认为透过 Digital Wellbeing kit 将这些数据呈现给大家,我们才能面对我们真正的使用习惯,然后开始改变。

(同场加映:你有「社群上瘾」症吗?社群网站高层都不用自家产品?因为他们知道 不停滑手机的背后,是一场操纵人性弱点的游戏)

 

 

除了 Google 之外, Apple 也决定在下一代作业系统 iOS 12 中推出类似的功能, 它叫做Screen Time。这个功能和 Google 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Apple 选择有条形图来呈现这些资讯,将使用量最高的 App 放在上方,然后依次排序,让我们可以更清楚看到在每个 App 上花费的时间。

 

2. 透过设定限制每个 App 的使用时间,不让自己被手机绑架

除了将使用资讯呈现给使用者看,Google 和 Apple 也新增了功能,让我们可以限制自己每天的用量。


在「注意力经济」当道的时代,厂商们都希望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他们的 App 上,因为这样他们才能够透过贩卖我们的「注意力」来获利。所以,各厂商都会用尽一切的方法让我们尽量使用他们的 App,例如,在影音 App 上,他们加入自动播放的功能。在新闻与社群媒体上,厂商就运用各种提醒或通知功能,让我们知道有新讯息还没有查看。


(同场加映:「分心」让你困扰?美国行为大师教我们排除「外部干扰」,保持专注的 4 个绝招)


但是,很多科技厂商开始感觉这样下去对整个产业的发展并不健康。毕竟如果每个人都把所有的时间花在手机上,对整体生产是有影响的。


因此,很多公司开始思考如何协助我们减少使用特定 App 的方法。Instagram 最近就推出了一个功能,提醒我们那些是我们看过的讯息。这样就可以减少我们一直检查的必要。


而 Google 和 Apple 更进一步的让我们为每个 App 设定使用时间的限制。例如,我们可以设定每天只能够使用 YouTube 1 个小时。当使用的时间到了之后,系统就会提醒我们,并阻止我们继续使用该 App。


 

为了进一步降低我们在睡觉前使用手机的频率,Google 甚至调整萤幕的设定,在晚上时会渐渐变灰,让我们失去使用手机的欲望。

 

3. 通知只要能够被找到就好,不需要随时显示在萤幕上打扰

限制使用 App 的时间是一个不错的开始,但是,Google 的研究发现,手机内各种通知,对我们也是严重的干扰源。

根据 Google 的调查,70% 的人会长时间将手机设定成静音模式。但是,这样群人依然会不停的使用手机,因为他们会想要确认他们有没有收到重要的通知。

(同场加映:「大脑」是最严重的「干扰源」!学习美国著名作家不被「干扰」追著跑,才能专注处理重要的事)

于是,Google 决定在 Digital Wellbeing kit 中加强「勿扰模式」的功能。我们在下一代的 Google 作业系统中启动「勿扰模式」,不但可以确保所有的通知是「静音」的,同时,也可以选择这些通知是否要被显示出来。

Murphy 认为,使用者只要在需要时,能够找到那些通知就好。在一般情况下,他希望我们不会被这些通知打扰。

 

Google 最大的竞争对手 Apple 在「勿扰模式」上,也做了很多的调整。当我们升级到 iOS 12 后,只要我们设定了「就寝时间」(iOS 目前就有的功能,设定后能够追踪睡眠记录),在那段时间内,iOS 就会将原本明亮的通知调低亮度,避免将睡著的我们惊醒。


除此之外,Apple 还进一步的让我们为「勿扰模式」设定地区,只要我们人在那个区域,「勿扰模式」就会自动启动。例如,我们可以设定客户的办公室为「勿扰区域」,当我们去拜访客户,手机就可以透过 GPS 定位,知道在这个位置要自动进入「勿扰模式」。

另外,Apple 也会在 iOS 12 中将相关的通知集合在一起。我们就可以不用一笔一笔的删除通知,而是可以选择一次过删除所有相关的通知。而当我们很常删除同样的通知时,Apple 语音助理 Siri 还会建议我们是否要直接将这个通知关闭。

 

4. 将决定权交回给使用者,是因为厂商不想负责?

当 Google 和 Apple 宣布这些更改后,很多开发者都表示欢迎。因为,他们也都了解到这是个需要被正视的问题。

但是,也有人担心 Google 和 Apple 透过这些功能,将「自律的责任」都推回给个别的使用者。最后,这会不会像香烟盒子外的警告一样,沦为形式而已?

Murphy 同意在软体或产品的世界,这是常发生的事。因为厂商无法决定,所以选择将决定权交给使用者,让我们自己判断。


 

Google 也和 Apple 一样,在下一代的作业系统中加入了对删除通知的判断。当我们一直删除某个类型的通知时,系统就会建议我们是否要关闭这个通知。但是,系统能够做到的也只是建议,毕竟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常删除会议通知,但是,这些通知对我们每天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Google 和 Apple 这次的尝试只是开始尝试解决问题。他们或许要收集更多的资讯,然后透过 AI 和深度学习的分析,才能够在未来提出更好的方案。

 

5. 解决问题需要更多的数据,而我们可能因此交出更多的个资

「手机沈迷」在科技界已经是一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问题。但是,在各大厂商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也有人提出了另外的担心。

为了要减少我们对手机的依赖,各厂商都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来了解我们的使用习惯,好让他们能够准确的对症下药。

因此,有人就担心,我们更多的个资,会被手机厂商以「为我们好」的名义记录下来,让他们能够更轻易的掌握我们的一举一动。

毕竟,要找到一个解决「沈迷」的方法,我们的使用习惯、喜好、甚至情绪都是必要的资讯。因此,有的人也对 Google 和 Apple 的这些更新,抱有怀疑的态度。

 

日本是一个非常乐于尝试新通讯技术的国家。当日本消费者在享受 3G 讯号的时候,连科技最发达的美国也还没有推出 3G 服务。世界第一支有照相功能的手机,也是由日本发明的。


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当智慧型手机的风潮席卷全球的时候,很多的日本人还在用功能性手机。智慧型手机在日本的市占率却只有 56.1%, 远低于邻近的南韩(75%)。


而 Google 花了 3 年时间在世界各地研究后发现,很多人对自己的手机占据了那么多时间感到不满,但是,在日本却有特殊的发现。


Murphy 说:「他们都对自己的功能性手机很满意!虽然他们的手机缺少了一些功能,但是他们都不需要立即回复任何的讯息,因为,他们都无法即时收到那些讯息!」

或许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享受失踪」,不再让手机绑架我们的所有的时间。

 

为了跟读者有更深入的互动,《创新拿铁》开始招募「会员」!

会员的好处是每周收到专属电子报,内容包括:
1. 王文华的音档。每周10分钟,Tom分享他在纽约上课、听讲、拜访商家、公司的心得。
2. 还没被华文媒体广泛报导的创新人物或制度。
3. 每周会员心得的汇整,例如会员求职技巧的分享。

 

加入《创新拿铁会员》收听创办人王文华在纽约学习的心得
 

加入《创新拿铁Line好友》自动收到新文章!(ID:@startuplatte)


参考资料:

1. Google wants to make JOMO happen

2. Silicon Valley wants to improve your ‘digital well-being’ — and collect more of your personal data along the way

3. How do Apple’s Screen Time and Google Digital Wellbeing stack up?

4. Digital Wellbeing

5. Android Pie: Google adds Digital Wellbeing controls

6. How to Make This the Summer of Missing Out

7. Apple’s plan to make its design less addictive

8. Fear of missing out

9. Google I/O 2018: Sundar Pichai bets big on AI in healthcare, Android P; JOMO, Shush make headlines

10. Here’s The Strange Reason Japan Is Still Using Flip Phones

11. Smartphone usage in Japan grows but feature phones aren’t going away

延伸阅读


■  1.「分心」让你困扰?美国行为大师教我们排除「外部干扰」,保持专注的 4 个绝招

■  2.「大脑」是最严重的「干扰源」!学习美国著名作家不被「干扰」追著跑,才能专注处理重要的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