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就破財~

資料圖片

消委會提醒市民出門前申請電子旅行簽證(ETA,Electronic Travel Authorization)時,要分辨清楚真假官方電子簽證網站。因有網址使用疑似政府部門的字樣,而設計也極像官方網頁。

消委會提醒準備外遊的市民,要分清楚真假官方電子簽證網站。

消委會接獲投訴人張女士指,出發往澳洲之前兩星期,記起持特別行政區護照須辦理電子簽證才能入境,立即上網申請。她瀏覽關於申請簽證的文章時找到一個網站連結,按下連結後轉接至A網站。她見A網站印有澳洲國旗圖片,又見網址以「immi」、「eta」文字組成,順理成章以為是澳洲入境處網站,遂依照指示填妥個人資料,再完成信用卡付款步驟。

張女士後來從同行朋友中得悉,辦理澳洲電子簽證只需AUS20,但A網站的收費卻是USD100。張女士於是起疑,發現A網站下方以細小的字體聲明網站由私人公司營運,與澳洲政府無關。此外,亦於不顯眼處說明申請費用當中只有AUS20屬澳洲政府收費,其餘是申請服務費。

張女士向消委會表示初次到訪澳洲,以為電子簽證是劃一收費,沒有想過要比較價錢,一時大意誤信A網站。她認為A網站刻意隱藏公司背景及收費等重要訊息,存心誤導消費者該網站為官方網站,要求本會警惕其他消費者免墮陷阱。

另一投訴人李小姐也有類似經歷,指與丈夫準備前往加拿大旅行,得悉要辦理電子簽證,遂於搜尋引擎輸入「加拿大簽證」關鍵字,然後直接按下排於首位的C網站。李小姐看到網站酷似加拿大政府網站,不虞有詐,便輸入兩人的資料。

李小姐後來與加拿大的親友溝通,提及申請電子簽證的網站以美元收費,每位申請折合港幣500多元甚為昂貴,親友聽後感到愕然,指一般申請費僅是CAD7。李小姐後來證實C網站並非官方申請網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