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痒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和其他感觉一样,如痛觉、触觉,瘙痒的感受器位于皮肤的表皮层附近,并且对于可以引起瘙痒的物质非常敏感。这些物质包括:组胺、神经肽P物质、5-羟色胺、缓激肽、蛋白酶和内皮素。当这些物质被痒觉感受器「发现」后,就会引起冲动反射,并将这种冲动传递到大脑内,从而引起痒的感觉。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组胺了。组胺是人体组织内的一种血管活性胺,广泛存在于人体组织之中,以肥大细胞内含量最高。当肥大细胞受到外界特异性抗原的激发后,组胺就会被释放,从而引起血管扩张、组织液外渗,出现皮肤发红(潮红)和组织水肿(风团样表现)。

最典型的、也是目前已知唯一的组胺介导的瘙痒性皮肤病就是荨麻疹。

2. 什么是止痒药?

常说的「止痒药」其实就是指抗组胺药物,比如广告做到深入人心的「开瑞坦」,还有早几年名气很大的「息斯敏」,都是常见的这一大类药物。而这类抗组胺药物药物最大的用武之地就是「荨麻疹」,能够减轻或者消除几乎所有患者的瘙痒症状。

3. 为什么止痒药不止痒?

临床上,除了荨麻疹以外,还有好多瘙痒性皮肤病的存在,这些疾病中组胺并不是引起瘙痒的主要原因,而是其他引起瘙痒的物质在「捣乱」,而这部分物质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来控制,当遇到不是荨麻疹的瘙痒性疾病时,就算服用了再多的抗组胺药物,也不会起到很大的效果。

比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结节性痒疹的瘙痒,使用抗组胺药物就作用微弱,甚至无效(不要怀疑自己的眼睛,是写的「无效」)。

所以当下次服用「止痒药」无效时,就要根据所患的皮肤疾病,向医生寻求其他可以控制痒的办法。


正确的止痒方式是什么?

1.尽量不去搔抓

每次医生和患者说这句话,都会立马被怼回来「不抓,受不了啊」。

的确,瘙痒的本能反射就是搔抓皮肤。偶尔的搔抓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如果是反复的、经常性的搔抓,则会加重瘙痒的程度,而瘙痒会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搔抓,从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闭环当中,让皮肤疾患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

只有打破恶性循环,才能终止瘙痒的进一步加重,从而有利于控制皮疹在最轻微的阶段。

2.避免热源

很多人喜欢在有皮疹的部位,用温度较高的水洗浴或者热敷局部,因为这样让他们觉得「舒服」,但往往之后会带来更加剧烈的瘙痒

这是因为传递瘙痒和温度感觉的神经纤维是一致的,因此,当温度感受器发现异常时,其也会让大脑神经产生瘙痒的错误信息。

因此,对于瘙痒性的皮疹要避免热源,如热空调、日光暴晒等。

3.皮肤保湿

很多皮肤病的皮疹是属于干燥的类型,如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

对于这类皮疹需要加强皮肤保湿,涂保湿剂的最佳时机是皮肤还处于潮湿的状态,特别是在洗澡后3分钟内就要涂。

保湿工作做好了,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瘙痒的感觉

4.不用偏方

很多人在皮肤瘙痒后,喜欢用盐水、醋来清洗皮肤,但目前没有证据显示使用这些物品可以缓解瘙痒,因此,没有必要这样操作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