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媽媽問我,自己一直遵循着富養女兒的原則,可近半年以來,無論是電視上,還是網絡上,總有一些人提倡“吃苦教育”或者是“挫折教育”,這讓自己很鬱悶,總覺得特別矛盾。

  郭德綱曾經說過:你從小把孩子罵夠了,讓他受盡了挫折委屈,等他長大後,到社會上就什麼也不怕了。如果從小對孩子嬌生慣養,打不得罵不得,四十歲走到街上,別人罵一句還不得氣死!

  其實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在成長的過程中,都不可以順風順水,適當吃點“苦”,對以後走上社會,是非常有益的。一位名人曾經說過:“我小時候吃的那些苦,現在看來,卻是一生中最珍貴的財富”。因爲只有小時候吃過苦,纔會珍惜今天的幸福,才能體會到努力奮鬥的意義。

  從這個層面來講,“富養”和“吃苦”並不矛盾,相反,“吃苦”也將是“富養”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小娟是五年級的學生,有一次課間活動,一位同學不小心碰破了頭,而且流出了血,自己非常害怕的哭了。其他的同學看到這樣的場景,也都特別的害怕,更加不知所措了。但是小娟卻表現的很鎮靜,她從自己口袋裏拿出了紙巾,讓同學自己使勁按住傷口。讓旁邊一位高個子男生揹着受傷同學,往學校的醫務處走,又讓另一位同學趕緊通知老師……整個過程,小娟只用了不到一分鐘的時間,處理的井井有條。

  有人問小娟媽媽,平時是怎麼教育女兒的,女兒能如此優秀。小娟媽媽說,其實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方法,只是小娟平時吃過的苦比較多,經歷的事情比較多,所以比同齡的孩子,看起來成熟一些而已。

  原來,每年的暑假、寒假、國慶節之類的長假,媽媽都會把小娟送到鄉下姨姥姥家,幫姨姥姥家幹活。因爲姨姥姥一家都是農民,家裏種了十幾畝地,還養了一些家畜。小娟到了姨姥姥家,幾乎什麼都做過,下過地、餵過雞、做過飯、砍過柴……也正是因爲吃過這些苦,所以小娟經歷過很多事情,再遇到一些麻煩時,能表現的比較鎮靜。

  在很多父母眼裏,“富養”女兒就是不讓女兒受苦,一味的給女兒付出。很少有父母有這樣的勇氣,忍心把女兒送到鄉下,故意讓女兒去吃苦。讓人欣慰的是,女兒去過了幾次鄉下後,變得越來越懂事,生活更加的獨立,思想也沒那麼幼稚了,而這些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利用星期天,讓女孩吃些苦

  現在大多數的女孩子,是沒有機會吃苦的。平時首要的任務就是學習,放學後寫作業、上興趣班,父母也不會真正捨得讓女兒去吃苦,不過心情差的時候,會罵女兒兩家,或者發發牢騷而已。

  “吃苦”教育,不能停留在口頭上:

  每週六、週日,都應該給女兒佈置一些任務。比如讓女兒自己收拾房間,把所有的衣服疊一遍,把家裏的地掃一遍、拖一遍,簡單的衣服,放到洗衣機裏清洗。最好讓女兒和媽媽一起,給全家做一頓飯,從購買食材開始,到最終端上飯桌。媽媽可以多個女兒一些選擇權、決定權,讓女兒去感受父母每天的生活,這樣的孩子纔會更接地氣。

  說到底,就是爲了多給孩子一些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自己親身經歷的機會。這樣,女孩才能真正的獨立,才能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些對女孩子來說,都是成長道路中的財富,這些事情都是可以通過有意識的鍛鍊來獲得的。

  讓女孩獨立的面對一些困難

  除了吃苦,生活中還會有許多的困難,比如跟同學發生了矛盾,學習上遇到了難題……在某些情況下,家長不要主動去插手,應該讓女兒獨立去面對,並且想辦法解決。

  小靜的爸媽在別人眼裏,可能是比較“狠心”的。因爲他們從三年級開始,就讓女兒獨自上下學,還經常讓女兒去小區裏買東西。可小靜的爸媽卻說:誰又不疼愛自己的女兒,我們這樣做,只是爲了鍛鍊女兒獨自面對困難的能力。

  有一次,小靜跟好朋友鬧矛盾了,回到家不吃飯,自己躲在屋裏哭。雖然爸媽沒有主動去幫助小靜,但一直關注着小靜跟好朋友的關係進展,並且用旁敲側擊的方法,告訴女兒遇到這樣的問題應該怎麼做。就是這樣的方法,女兒現在能獨立面對許多困難,並且總是能夠哦找到解決辦法。

  寫在最後:在“富養”女兒的時候,父母應該少一些嬌慣,多一些放手,多一些用心,多給女兒一些機會,讓女兒成爲一個不依賴他人、有主見、有能力的人。這樣的女孩,長大了才華更有氣場、更有魅力、更加幸福、更加精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