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是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軍隊打的第一場戰役。通過這場戰役,讓世界瞭解到在世界東方將有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當然對於抗美援朝戰役的艱苦,想必不用多說。這種艱苦不僅僅是體現在天寒地凍的環境,與武器裝備的落後,更是體現在後勤補給之上。畢竟後勤對於戰爭來說,那可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更是足以影響整個戰局的一環。

  古語有云:“大軍未動,糧草先行”。事實上,在中國志願軍遠赴朝鮮戰場的時候,後勤補給線便早已開始運作。但事實上,志願軍的運輸補給線並沒有想象中的那般通暢。美軍依靠其強大的空軍的能力,肆意轟炸我軍補給線。美軍的轟炸基本上是晝夜不停,目的便是切斷中國志願軍的後勤,以此來奪得戰爭的勝利。美軍想斷掉志願軍的口糧,讓志願軍無後勤補給可用,一時之間,整個志願軍似乎有一種被後勤打垮的勢頭。

  事實上,當時志願軍總部曾要求接到朝鮮的運輸線,以此來往前線運送物資。但終究由於種種原因,志願軍並沒有能搭乘上朝鮮的運輸線。在面對朝鮮的婉拒,美軍的轟炸時,志願軍依舊在摸索着前行。事實上,即便是後勤供應抵達志願軍陣地,其實也是不能生火做飯的。只要生火,必定有炊煙,而只要有炊煙則必定會迎來美軍的狂轟濫炸。再說,前方戰士如此喫緊,志願軍似乎也並沒有起鍋做飯的想法。

  在這衆多因素的限制下,主管後勤的李聚奎突發奇想,想起曾在西路軍時期,部隊被打散以後,一路乞討返回延安。而恰巧在乞討的過程中,曾喫過一種特色炒麪,簡單方便易保管。隨即,李聚奎立馬上報提議用炒麪來代替志願軍現有的乾糧。李聚奎那種說幹就幹的性格暴露無遺,在上報總部的同時,名東北軍區製作一批炒麪送往前線。隨後不久,李聚奎得到志願軍食用炒麪滿意的結果。

  在李聚奎的反應下,彭德懷立馬批准相關部隊生產炒麪,以黃豆、大米加鹽翻炒而成的炒麪。。至此,在朝鮮戰場之上,便出現一種志願軍不要乾糧要炒麪的奇特景象。事實上,當時的炒麪盛況,連戰犯管理所都是如此。當時的很多戰犯在抗美援朝戰役打響以後,抱着一種病態思維,企圖讓美軍打敗志願軍。但杜聿明卻並非如此,杜聿明明確希望志願軍打勝,寫了美軍的優缺點,跟美軍作戰要注意的方面,交給管理所,轉給上層參考。但是在炒麪問題上,所有戰犯卻是出奇一致。所有人都幹勁十足,用他們的話來說:“自己有過捱餓的經歷,即便是不願意志願軍獲勝,但依舊不想看見志願軍捱餓的情況發生”。志願軍部隊,正式在這全國人“炒麪精神”的作用下,成功擊敗美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