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導遊,住在平壤外地的人可不可以到平壤來工作?導遊說不行,那用什麼方式才能到平壤發展?她說大學入學考試是唯一機會,也就是說,透過大學考試,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可以上大學,這些人才有機會到平壤來工作,其他的只能留在本地務農。


想到這裡,我想到一個「漂」字,最近「北漂」成為一個十分負面的名詞,其實漂不是壞字,所有成功的人都有移民特質,像二百多年前英國人漂到美國,澳洲。早期中國大陸飢荒的時候,廣東很多人南漂到東南亞。這些年,全球各地都有唐人街,這些都是華人漂出到世界各地。


如果在1989年大陸發生六四的期間漂向中國大陸發展,這些北漂的人成了最大贏家。人有兩種,一種是遨翔在天空上的飛鳥,一種是不會動的植物人。過去卅年,會漂的人都是大贏家。我從雲林到臺北,也算北漂的一員。


這些年大陸的北漂是外地人到北京不能入籍落戶,臺灣人可以東漂,西漂,南漂,北漂,只要能漂都是好的。


離開平壤,我的朝鮮之旅也告一段落,我迫不急待地想留下一些痕跡,是因為到朝鮮的人不多,我多寫一點給大家今後到朝鮮旅遊參考。社會主義統治下,這次我到開城去看太祖王建陵墓,我對王建下過一番功夫,可惜陵墓翻修太新,失去古味。開城原是歷史古城,在南朝鮮時代有七十幾萬人,如今只剩卅幾萬人,這個大城市如今變成小古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