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核電站

是原蘇聯時期在烏克蘭境內修建的第一座核電站,曾經被認為是「最安全、最可靠」的核電站。僅僅投入使用不到10年,就發生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核災難,其危害可能持續2萬年。2017年,政府耗資將近20億美元為暴露的反應堆建成了「新石棺」,預測保護作用可以持續100年

在剩下的一萬多年裡,當語言文字消逝、沒有人記得這段歷史時,現在的我們能做些什麼來警示後人,此處埋藏著不可見但卻致命的核危害?是改造一隻遇到輻射會發光的貓,還是設計一個紀念碑或者一個永久的核符號?美國的一支科學隊伍正替人類做著這樣的研究工作。

謊言的代價是什麼?

這是HBO劇集《切爾諾貝利》試圖討論的話題

它真實地還原了人類歷史上最嚴重的核災難

以及災難背後的數不清的謊言和被隱藏的真相

昨天,它剛剛播出了最後一集

人類也許將用未來的很久弄清楚謊言的代價

但我們知道,真實的講述在豆瓣和IMDB,值9.7

我們今天要說的話題,就要從這次世紀之災說起

《切爾諾貝利》美國正式海報

01

看不見的「核」災難

故事開始於1986年4月26日凌晨1點23分——

蘇聯烏克蘭境內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第四號反應堆發生爆炸,連續的爆炸引發大火,並釋放了大量高能輻射物。

爆炸後的核電站 / 圖源:《切爾諾貝利》EP1

這次災難的輻射劑量是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400倍以上

總傷亡人數超過93,000人

核電站方圓30公里內的居民都被疏散

疏散區形成了2600平方公里的無人地帶

來自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

35萬人被永久地從核污染區撤走

4000人在接觸到核輻射的第一時間死亡

500萬人的生活受到核泄露的威脅

300萬兒童一生都需要接受後遺症治療

2010年初,紐約科學院發布了一組數據:

在之後的18年里

切爾諾貝利核事故造成的持續性污染

在全球範圍內導致大約100萬人死亡

切爾諾貝利無人區景象
2016年3月,一名士兵在打開切爾諾貝利無人區的檢查站入口大門/ 圖源:路透社

放射性污染的可怕就在於,它看不見,摸不著。

即使是暴露在致死量下的輻射下,也不會有任何感覺:

在災難發生後,爆出的放射性物質因為「切倫科夫效應」而在夜空中形成一道奇異的藍色光柱,再加上大量污染物燃燒產生的「黑雪」,不知情的居民紛紛趕到靠近核電站的橋上欣賞這一「美景」,放射源隨風飄落在他們的身上。據報道,橋上的這些人無一生還

這座橋因此被稱作「死亡之橋」。

劇集《切爾諾貝利》Ep1中的死亡之橋

在觀賞到這致命的美景之後,這座橋上的人很快就會意識到,為什麼說輻射中毒是人類最恐怖的死法。器官脫落,嗎啡無效;細胞失去再生功能,卻不停止代謝;人體迅速降解而死。

為了避免不適,此處沒有圖片,僅摘錄了一段遇難者妻子的口述,作為首批趕赴切爾諾貝利事故現場的消防員,從事故發生到死亡僅僅經歷了十四天

「他開始變了——我每天都看見不同的他……燒灼的傷口開始顯露……嘴裡、舌頭上和面頰上,開始出現小塊潰瘍,之後它們逐漸蔓延。粘液層層結痂,白色的痂皮。他的面色……體色,逐漸變得烏青……紫紅……灰褐……這是我的瓦夏,我那麼珍愛的瓦夏!」

「在醫院的最後兩天……我抬起他的手臂,骨頭鬆鬆垮垮,晃晃蕩盪的,身體組織已經與它分離。肺的碎塊,肝的碎塊從嘴裡湧出來……他常被自己的內臟嗆著……我手纏繃帶伸進他嘴裡,把東西扣出來……」

(以上內容節選自《切爾諾貝利的悲鳴》 阿列克謝耶維奇)

切爾諾貝利事件後在接受治療的患者;受到輻射者自身也變為高污染輻射體,需要被隔離。

面對這樣隱形的威脅,利用警告符號等可見的信息標誌來讓人「知情」是非常重要的。

在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後,為了防止更多人受到核傷害,蘇聯當局疏散了居民,並清理出了2600平方公里的無人地帶,由於核燃料鈈239的半衰期長達2萬4千年,這意味著被核污染的區域將至少在萬年內不適宜居住,隔絕無人區與現實世界的任務,就要靠環繞在切爾諾貝利周圍的核符號來完成了。

但這些人類的創造物,不管是語言還是符號,它們真的能在一萬年後還發揮作用嗎?

02

不死的警示符號?

時間可以改變很多事,首當其衝的就是我們的語言和文化。科技、網路和全球化的快速發展,更加快了這個進程。人類的書面歷史只有大約五千年——兩千年前,秦始皇統一文字;一千五百年前,古英語才出現在不列顛群上;自1950年起,230種語言已經消失;到2050年,目前使用的語言中約有90%將會滅絕。

然而,核的威力卻幾乎不會因時間有任何改變

《Fallout4》/ 圖源:Bethesda

在此背景下,「核符號學」應運而生,美國能源部和柏克德公司召集了一個由工程師,人類學家,核物理學家,行為科學等人組成的團隊,被稱為「人類干擾工作組」 (Human Interference Task Force),目標是尋找一種減少未來人類誤入放射性廢物隔離系統的方法。

如今,我們所熟悉的放射性「三葉草」標誌最早出現於1946年,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放射實驗室的幾個組員一起「塗鴉」出來的。上世紀50年代,它開始逐漸廣泛應用於X射線設備、醫用電子脈衝光束和粒子加速器等,並於1958年被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正式定為通用標誌。

電離輻射警告標誌(Ionizing radiation)

又稱「三葉草標誌(trefoil sign)

設計者解釋這個圖案之所以能夠代表輻射危險,是因為中間的原點和三片扇葉般的形狀看起來像是中心原子發出的輻射。可是這個符號的設計過於簡單,難免會有類似圖案與它混淆,比如同樣帶有黑黃三葉草的古羅馬盾牌圖案。

這樣一個簡單的核符號真的能在一萬年後警示人類關於核的危害?

事實證明它的效果確實一般。

2007年,國際原子能機構在對11個國家進行了為期五年的研究之後,發現這個符號「除了受過教育的人了解其意義之外,沒有產生任何(關於它警示意義的)直覺上的聯想」。在肯亞,印度和巴西,只有6%的受訪者知道這符號意味著什麼。在切爾諾貝利,核符號現在已經變成了遊客尋覓遺迹和商家宣傳的標誌。

於是,一個關於新的、更複雜的核符號在2007年推出,新方案由原有的「三葉草」標誌、骷髏頭交叉骨和一個逃跑的圖形組成。這個新的圖案更直觀地描述了電離輻射的危害和後果,以獲得更普遍的理解。

長期核廢料警告標識(Long-timenuclear waste warning messages)

但是這種常用標誌的組合也會產生新的問題。

以符號中的骷髏頭為例,當你第一眼看到這個圖案的時候會聯想到什麼?

加勒比海盜?好萊塢?誘人的神秘寶藏?還是帥氣的傑克船長?

好吧,或許也包含那麼點警告意味在裡面吧。但只有那麼一點點了。

圖中這個標誌,官方名稱為「Jelly Roger」

在它誕生之初,所象徵的是「重生」,用於宗教繪畫和雕塑。

18世紀,作為海盜旗標誌,它是海盜們的圖騰。

19世紀末,它開始被作為毒藥的象徵。

20世紀40年代,納粹將其用於黨衛軍中最臭名昭著的「骷髏師」,象徵著死亡

到了今天,隨著好萊塢電影不斷佔據主流視野,這個骷髏和交叉骨頭的標誌開始更多地和寶藏、美國大片或者萬聖節裝扮關聯起來,而不是緊張的危機感。

一種設計能夠在人類歷史的變遷中保留其含義,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像「骷髏頭」這樣具象且充滿了文化聯想的符號,在各種文化的衝擊下很難獨善其身。

此外,也有人設想過用三格漫畫的形式解釋核符號所警示的危險情況,但若要獲得圖片所預期的因果關係,只能假設人類未來還保持著從上到下的閱讀順序這個前提;否則,就會收穫一個接觸核輻射重獲新生的故事。

「核符號學」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其研究範圍不僅限於基本插圖或物理結構了。當代人類該如何有效地向一萬年後的人類傳達警示含義?與其說這是一個設計問題,不如將其看做一次哲學討論。

03

一萬年後的警告

為了處理好核武器生產開發和核電站產生的「貽害萬年」的核廢料,上世紀90年代,各國科學家和政府開始建立永久性儲存核廢料的地下儲蓄設施。美國廢物隔離中間工廠(WIPP)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美國唯一的核廢料永久性地下儲存庫。

美國廢物隔離中間工廠(WIPP)入口

一個"萬年設計項目"就從這裡啟動了。

1990年,美國聯邦政府邀請了一組地質學家、語言學家、天體物理學家、建築師、藝術家和作家前往新墨西哥州的沙漠,參觀WIPP,並共同解決一個問題:創造一個視覺標記系統,在未來10,000年時間裡,讓來到這裡的人類意識到危險。

圖源:WIPP

風景畫家和建築師出身的項目成員Michael Brill,認為他們要傳遞給未來的信息就是讓人們害怕這個危險的地方。因此,他的設想是無數根從地面突刺而出的巨大針頭,在此地建造一個「荊棘景觀」。

Michael Brill和Safdar Abidi提出的:「荊棘景觀」

該項目試圖充分利用那些令人類本能地感到恐懼和不安的事物:巨大的花崗岩柱子,尖銳的形狀,封閉的禁區,場地周圍用英語,西班牙語,俄語,法語,中文和阿拉伯語以及一系列土著語言刻有警示符號和文字。

但是,建設這樣一個巨大的「不祥景觀群」,我們無法預計它會不會反而成為一種吸引力,以其禁忌的魅力邀請人們探索它的黑暗秘密。

項目在2017年舉辦了一個國際設計競賽,參與者被要求設計一個可以矗立萬年的WIPP紀念碑建築,提醒未來的人們,在這裡地下 2150 英尺的地方所掩埋的那些不穩定的核廢料。

最後脫穎而出的優秀設計方案,更進一步加劇了這種擔憂:

冠軍:Testbed

主張在WIPP的整個地上區域安放二氧化碳收集裝置,將這裡變為一個氣候工程的試驗場地。

亞軍:A Crystalline Funeral

在地上用鹽晶體作為水晶棺來封存每一種滅絕的物種,作為地面葬禮,與地下的「核葬禮」形成呼應。葬禮儀式每年舉行一次,持續一萬年,直到世界上最後一個人類被封存。

季軍: A Storm is Blowing From Paradise

主張通過紀念碑和地貌特徵的對比表現出地質資源和人類苦難的緊張關係。

試問誰不想去這樣的「景區」參觀一番,拍照發個朋友圈呢?

除了建築方案之外,項目組的學者和科學家們還提出了各種解決方案。

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由搞哲學出身的Fran?oise Bastide和Paolo Fabbri提出的「輻射貓」

輻射貓 (Ray Cat)

基於貓和人類在悠久的歷史上的友好關係,他們提議通過遺傳工程改造生物發光貓,經過基因改造的貓會在有放射性的環境中發光。

同時,召集藝術家創作關於發光貓的危險的故事和歌曲,讓它成為一種文化傳統,來延續輻射貓的警示力量。

鏟屎官的地位又提升了!

這不由得令人想到在科幻劇集《星際迷航:下一代》(S7E16)中出現過這樣的情節:

24世紀,指揮官Data受傷失憶,他所在的星球上也沒有人知道「放射性」的意義和它的危險程度,帶有輻射的殘骸被當做新潮飾品佩戴在身上,直到輻射病在星球上蔓延,仍舊沒有人知道之什麼導致了他們的病痛……

設計不止是視覺的賣弄,更在於將意義持續、有效地傳達給受眾:符號設計更是如此。

我們期待著,隨著研究的不斷推進,我們能創造出一個足以超越時間的警示符號,以應對逐漸成為現實的未來,直到人類不再把它當成最後的救命稻草。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