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px-New_york_times_square-terabass

images-1

images

imagesCADKQHWN

imagesCAK8HVGQ

imagesCAPDFO17

imagesCAS2138I

untitled-1

untitled-2

untitled  

時報廣場(Times Square)是美國紐約市曼哈頓的一塊街區,中心位於西42街與百老匯大道交會處,範圍東西向分別至第六大道與第九大道、南北向分別至西39街與西52街,構成曼哈頓中城商業區的西部。時報廣場的名稱源自《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早期在此設立的總部大樓,由於New York Times又常被譯為「紐約時代報」,因此也有「時代廣場」的譯名方式存在。

今日的時報廣場

百老匯上的劇院、大量耀眼的霓虹光管廣告、以及電視式的宣傳版,已經深入成為象徵紐約的標誌,反映曼哈頓強烈的都市特性。時報廣場是市內唯一在規劃法令內,要求業主「必須」懸掛亮眼宣傳版的地區。時報廣場宣傳版的密度,與拉斯維加斯可相比擬。

1992年時報廣場聯盟(Times Square Alliance,前稱「時報廣場改善營商區」,Times Square 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簡稱BID)成立,旨在透過團結當地企業的力量,改善該區的營商與衛生環境。時報廣場現在已經成為遊客熱點的集中地,包括美國廣播公司節目《美國,早安》的直播現場、玩具反鬥城和好時巧克力(Hershey's)專賣店,中菜「傅」[1]、海鮮專賣店阿甘蝦餐廳(Bubba Gump Shrimp Company)、與義大利餐廳洋紅(Carmine's)等餐廳,以及數間多院電影院。時報廣場也吸引了一些大規模的財金、出版、和媒體企業在該區設立總部。駐守的大批員警改善了當地的治安。獲得新生的時報廣場無疑更安全更被人接受,然而也有人指該區已經失去原來的光芒,被淨化為一個被「迪士尼化」的廣場。

眾多宣傳版中,其中一個著名的是位於時報廣場四座納斯達克交易所外的納斯達克標誌與股市行情表螢幕。螢幕用了3700萬美元製作,螢幕高達120呎(36.6米),於2000年1月揭幕啟用。光是租用這個位置,就花費納斯達克每年至少200萬美元。在廣告市場內這其實已經算是一個優惠的價格,因為廣告「出現」的次數遠超於其他類型的廣告所能達到的。

2002年,即將離任的市長魯迪•朱利安尼,在1月1日零時過後,監督接任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的就職宣誓儀式。這是2001至2002年度新年慶典的一部分。當時有50萬人見證了這個時刻。因為九一一襲擊事件的緣故,當時有多達7000名紐約市員警駐守廣場,是正常新年時警力的兩倍。

[编辑] 著名地標時報廣場是藝術和商業聚集的地方,街道上充斥的許多炫麗的廣告招牌,為了要吸引路人的目光。一些特別的廣告如下:

TKTS(百老匯音樂劇賣票亭)
可口可樂看板
國際牌 Astrovision
百威啤酒
時報廣場攝影棚
One Astor Plaza(MTV紐約攝影棚)
麥當勞
雪佛蘭鐘(映在電子螢幕上的類比鐘)
維珍手機看板
 

參考出處:維基百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