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推進的速度是快馬加鞭的,截至4月9日,已有57家企業被正式受理。

  第七批科創板受理企業名單中,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龍軟科技”)位列其中。公司擬募資2.55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這一募資額在前七批企業中爲最低。

  與募資額相關的,是龍軟科技的營收成績。數據顯示,2016年-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7933.49萬元、10726.90萬元和12547.74萬元,對應淨利潤分別爲302.01萬元、2160.19萬元和3114.73萬元。淨資產收益率分別爲2.88%、17.59%及21.30%。

  據瞭解,截至2018年12月31日,龍軟科技總資產只有21892.45萬元,淨資產僅有15762.03萬元。該數據或許表明龍軟科技的規模目前還比較小。

  記者注意到,就在2018年11月5日科創板宣佈設立的前一個月,龍軟科技在新三板摘牌。

  盈利含水分 利潤依靠稅收補助

  龍軟科技於2002年2月成立,創始人毛善君現爲公司董事長、實際控制人,直接持有公司62.68%的股份。毛善君同時身兼中國安全生產協會信息化工作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信息化分會常務理事、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等數職。公司高管和技術團隊主要成員均具備煤炭相關專業背景,不少人都有專利在手。

  招股說明書顯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爲0.79億元、1.07億元和1.25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爲302.01萬元、2160.19萬元、3114.73萬元,在2017年同比增長6倍的基礎上,2018年依然保持了44%的增速。截至2018年末,公司資產總額爲2.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在報告期內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所得稅等政策,且稅收優惠佔利潤總額較高,近三年的稅收優惠佔比分別是66.72%、50.31%和48.84%。

  某不願具名業內人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稅收優惠佔利潤總額一半,這或許意味着過去的經營成績多半是沾了國家煤炭行業政策的光,一旦國家煤炭行業政策發生重大調整,將對該公司產生不利影響。

  記者注意到,龍軟科技的實控人毛善君本人或許也是公司潛在的風險之一。事實上,毛善君直接持有公司62.68%的股份,爲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同時毛善君亦爲公司創始人、核心技術人員。雖然目前公司已經建立了較爲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但考慮到公司發行上市後,仍然客觀存在實際控制人通過行使表決權對公司的經營決策施加重大影響,從而對公司及其他中小股東利益造成損害的風險。

  應收賬款週轉率較低或許是龍軟科技面臨的困境之一。報告期內,公司應收賬款隨業務規模的擴大而持續增長,報告期內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賬面價值分別爲10715.45萬元、13061.07萬元和15587.76萬元,佔同期末流動資產的比例較高,分別爲68.29%、70.01%和76.83%。

  此外,2016年至2018年,龍軟科技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爲60.18%、58.03%和56.97%。由於公司不同類別業務的毛利率水平存在差異,因此本公司各期間收入結構的變化會對毛利率產生重要影響。

  七年上市路 研發佔比不足一成

  實際上,科創板的設立點燃了龍軟科技的上市熱情,這並非龍軟科技首次尋求上市之路。

  2012年1月17日,龍軟科技的輔導材料被北京證監局受理,上市輔導機構爲華龍證券。2014年6月11日,龍軟科技報送申報稿,欲登陸創業板。2015年5月8日,伴隨着發審委的三大質疑,龍軟科技的創業板之路被否。

  記者瞭解到,發審委曾就持續盈利能力存重大不利影響對龍軟科技提出質疑。

  發審委認爲,2012年至2014年,龍軟科技淨利潤逐年下滑,分別爲4018.47萬元、2888.26萬元和871.47萬元,來源於軟件產品增值稅退稅、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的金額佔利潤總額的比例逐年提高,分別爲33.08%、36.21%和88.73%。龍軟科技未在申報稿中,完整披露對持續盈利能力產生重大不利影響的所有因素。

  在創業板上市失敗後,龍軟科技轉戰新三板,直至三年後選擇退市。那麼龍軟科技是否符合科創板的上市要求呢?

  記者注意到,2016年-2018年,雖然龍軟科技持續三年主營業務持續上漲,但其研發投入佔比卻連年下降,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其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爲12.72%、9.77%、9.23%。

  記者就研發投入數據並不出色對龍軟科技進行採訪,龍軟科技只是回覆稱,通過多年不懈努力,龍軟科技有了自己的技術積累,現在可以爲社會尤其是煤炭工業的兩化融合和技術進步做些事,爲政府應急和安全監管做些事,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直以來,市場對擬登陸科創板企業的科創屬性十分看重。記者對比觀察了隸屬於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其他企業,僅以第七批受理企業對比,且爲同行業的恆安嘉新(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近三年營業收入都高於龍軟科技幾倍的情況下,研發投入佔比均爲龍軟科技兩倍之多。與同行業其他企業做比較後記者發現,龍軟科技研發投入佔收入的比重並不高。

  某不願具名資深分析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擬登陸科創板上市的企業而言,科研能力是其保持市場競爭力的必要條件,研發投入過少,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則相對較弱,或多或少存在一定問題,是否符合科創板的科創屬性還需要進一步觀察。

  編輯:嚴暉 主編:陳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