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是個體發展過程中接觸最早、持續影響時間最長的關係。它對幼兒的個性與社會性的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影響,良好的親子互動有助於建構和諧的親子關係,但是,和諧的親子關係還需經受住一次次親子衝突的考驗。特別是在幼兒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爲未來親子關係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可以對幼兒的身心健全發展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所謂親子衝突是屬於一種人際衝突。引發人際衝突的誘因是多種多樣的,當相互關聯的人們在態度、動機、價值觀或實際行動等方面存在不一致或不相容時,人際衝突就發生了。可以將親子衝突理解爲在親子交往中發生的,親代與子代之間的緊張、不和諧、敵視甚至鬥爭的關係。

親子衝突產生的原因

1. 兒童自我意識成長

經常有家長抱怨說:“孩子很不乖,你讓他喫飯他偏去玩,你給他選蘋果喫他偏要喫香蕉,你給他拿小汽車他非鬧着玩積木……” 這其實是因爲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當幼兒能夠獨立行走後,也開始了對外界環境的探索,並不再滿足於被別人控制,而是努力的表述並執行自己要求獨立的願望,這是幼兒獨立性的表現。

2.兒童語言的的發展

一位媽媽說:琪琪4歲左右時總是愛跟我頂嘴。有一次,她穿了一件藍色的新裙子說:“媽媽,我是艾莎公主。”而我隨口說了一句說:“你別做夢了。”她就生氣了,並對我說,“我不喜歡媽媽,不想和媽媽一起玩了!”不等我解釋她就不理我了。這就是由於幼兒在表達意思時不夠明確,媽媽對孩子的表達產生誤解,孩子此時只是想展現自己的美麗獲得媽媽的關注。如果成人仍以自己習慣的方式和幼兒交流,沒有很好的把握幼兒言語發展的這種特點,就很容易引發誤解,造成衝突。

3.兒童情緒情感的需求

一位父親說:"麗麗的小白鼠死了,我答應給她買新的,她卻還是又哭又鬧,這真是有點無理取鬧了。"那問題就是父親過於理性的處理問題方式,沒有跟孩子的情感需求獲得共鳴,所以纔會產生衝突。

2-6歲由於幼兒受認識能力有限、知識經驗缺乏、言語理解能力發展不足、好奇心、求知慾特強等特點的影響,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爲,而是從“自我”出發,不考慮他人的感受。其行爲主要受情境與自身情緒支配,整個認知活動幾乎全被這幾個有限的特點所支配,並以它們爲中心,沒有概念的守恆性和可逆性,不能協調自己和別人的觀點。因此,幼兒的認知水平及特點決定了他們必然在某種程度上表現出與成人的不和諧,從而出現衝突。

4、父母的素質問題

父母的文化素養的高低往往和重視孩子身心發展的程度成正相關。父母的文化素養高,就會越重視幼兒身心的發展,平時也注意學習有關親子教育方面的知識,用更科學的態度和方法教育孩子。與孩子的溝通發現問題時,也更容易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使自身的文化素養得到提高,促進了親子關係的發展。

而文化素養低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時,往往不理解孩子的願望和心理需求,態度簡單粗暴或一味奉行自我的統治意願,忽略了孩子作爲獨立個體的需求,因而在親子溝通上障礙連連,親子關係很容易惡化,衝突在所難免。

5、家庭環境問題

父母因爲來自工作的壓力,生活的壓力等等,對孩子的照顧難免會出現左支右絀的情況,無法從容的照顧孩子。父母對幼兒的關心和照顧程度也開始降低,親子溝通也相對減少,對幼兒突然的改變就會顯得措手不及,因而容易發生親子衝突。

父母的情緒狀態將主導家庭的情緒氣氛,也直接影響到教育孩子的方式。良好的家庭氛圍主要受父母情緒的影響。夫妻之間和睦相處,能夠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家庭中就會充滿溫馨和親情,孩子也就會在歡樂、關愛、民主的家庭氛圍中健康成長,親子關係就會比較和諧,親子衝突發生的頻率也就會大大降低。當父母的心情焦躁、情緒狀態欠佳時,教育孩子則會採取簡單粗暴、拒絕孩子的要求或置孩子於不顧的方式。

親子衝突的價值

1.有利於兒童社會性的發展

在個體心理內部水平上,衝突可以增強個體自主性。同時在以親情爲依託的親子關係中通過嘗試解決衝突問題有助於提高個體的溝通能力和抗壓能力、控制負性情緒的能力、以及理解他人意圖進行換位思考的能力。由於親子之間的差異,兒童不可能總是順從於父母。而這種不順從往往拉開親子衝突的序幕,也恰恰給兒童的社會化帶來契機。作爲多種親子互動狀態的一種行爲類型,親子衝突實際上體現了親子之間的磨合。這個過程在促進兒童社會化的同時,也加深了父母對孩子的瞭解,讓父母在實踐中嘗試各種教育方式以適應自己的孩子。

2.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我意識

自我是受社會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種對自身的穩定的看法。庫利認爲自我首先在初級羣體中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家庭就是這樣一個重要的羣體, 在這個羣體中隨着孩子自我意識和自主能力的增強, 親子之間的衝突也明顯增多。埃裏克森將人格發展分爲8給階段,每個階段都有各自特徵。每個階段的孩子都會有自己的“小主意”決定做某事或不做某事。這時兒童的意願就會與父母的意願會產生衝突,這也正是兒童自我意識增強的表現。

3.有助於幫助父母發現育兒過程中的不足

藉着親子衝突的機會,父母可以瞭解孩子的內心需求,將其納入考慮範圍;然後統合雙方的需求狀況,確定兩者的差距與連接點;再認清使用脅迫等手段迫使孩子屈服不是好方法;繼而盡力找出雙方都同意的方法來解決衝突。

在解決衝突過程中,學會瞭解彼此的需求及如何滿足這些需要;雙方的感受體驗得以澄清,狀況得以分享,彼此關係更融洽;增進彼此平等和諧的溝通,提高溝通技巧和對問題的預見能力;使親子共同成長,對自己更有信心,也敢於做一個忠於自己尊重別人的人。

親子衝突的危害

親子關係是一生的關係, 如果不能和諧相處, 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會很痛苦。頻繁的親子衝突會造成父母的情緒低落, 工作效率低下;同時給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帶來了負面的影響。

1.影響父母與子女之間和諧的親子關係

兒童與成年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垂直的關係,在正常的情況下,垂直關係的主要功能是爲兒童提供安全和保護,也可以使兒童學習知識和技能。不過在親子衝突情境中,由於雙方體力的懸殊和父母的權威甚至專制意識,兒童往往處於弱勢、易受傷害的地位。

近年來,由於家長情緒失控而導致兒童嚴重傷害的案件就時有發生。儘管家長事後都非常內疚甚至悔恨,然而對於已經造成的傷害,一切都無濟於事。從這個角度而言,親子衝突就名副其實地成了親子關係和諧與惡化交的十字路口。認識到這一點,有助於人們重視親子衝突的及時有效化解,以維持和促進親子關係的和諧,避免因衝突升級而導致嚴重的後果。

2.衝突頻率與青少年行爲不良及行爲障礙存在一定聯繫

很多數據顯示,現在很多家庭中,青少年與父母的矛盾衝突更爲頻繁和緊張,那些離家出走和企圖自殺的青少年與父母間常具有較高的衝突水平。所以,瞭解親子衝突產生的原因並找到解決策略是非常重要的。

家長對親子衝突的應對策略

1、積極學習提高素養,創造溫馨的家庭氛圍

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長,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條件之一,也應當成爲家庭教育的新觀念。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既要積極瞭解兒童身心發展特點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改變教育觀念科學養育孩子。作爲父母不要以高高在上的方式壓制孩子,應該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人格,不能過於苛刻的給孩子制定要求。不過於寵溺孩子,對孩子的要求要分析利害,合理要求可以滿足。家庭和睦、平等的氛圍和父母良好的行爲示範是彼此和諧相處的基礎。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情感環境,他們纔能夠感到溫暖和愛,身心舒暢,孩子的成長才能健康的發展。

2、以孩子的角度思考,擅於傾聽和溝通

在彼此出現衝突的時候,家長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換位思考,從對方的角度理解孩子的行爲。如果我們對孩子缺乏瞭解,對孩子一些合理的願望和要求不能夠滿足,經常誤解孩子,就容易爲親子溝通埋下隱患。孩子作爲一個獨立的個體和成人一樣,有滿足自己的需求的願望,追求自己的喜好,更有享受生活的權利。作爲父母,不僅應該瞭解孩子的願望和要求,更應該讓矮子體會到作爲獨立個體受到的理解和尊重。

父母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與孩子不斷進行互動,不僅要傾聽孩子說話,還要傾聽孩子的非語言信息(如肢體語言、表情、眼神等)。關注孩子對問題的感受和內心真正的想法,積極的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意願。在不同的情景中,父母要善於換位思考,體驗孩子的心理狀態,而不是一切從成人的立場觀點出發解決問題。同時,家長在各種壓力下必須保持一顆平和的心來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避免因自己的情緒而影響孩子的情緒或行爲。

3、處理問題有策略,正確行爲要鼓勵

在親子衝突情境中,相對於言語信息而言,比較恰當的處理策略,能夠有效的避免衝突的強化。

比如:家長非常生氣,情緒激動的時候,就需要先轉移自己的情緒,讓自己先平靜下來,錯時解決問題。錯時轉移策略:是指及時將兒童與引發其試探、挑戰行爲的刺激物(父母)分開,以確保兒童安全和順利執行當下的任務。

孩子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比如拿着小刀去故意傷害小動物,類似於這種行爲,我們就要採取限制策略。這樣的方式是爲了制止兒童正在進行的嚴重不當行爲,或者爲了責罰兒童已經發生的嚴重不當行爲,短暫地限制兒童的身體自由,以幫助兒童穩定情緒、強化規則、反思過錯的策略。

在親子衝突中,如果孩子是非常明確的無理取鬧、不聽父母勸解和說教之時,父母可以採取迴避策略,當孩子情緒漸漸穩定之後,再指出錯誤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當孩子的行爲有失妥當時,家長與其過多地指責孩子導致衝突的升級,不如抓住與孩子溝通的機會,以簡潔清楚的語言引導孩子掌握正確的行爲方式和觀念。當孩子能夠面對自己的錯誤時,要給孩子練習正確行爲的機會,讓孩子體驗到使用恰當的處理問題的方式所帶來的成就感,滿足兒童情緒情感的需要。在不斷的練習中,孩子的個性與社會性將逐漸成熟,處理問題的方式會更加靈活有效,親子關係也會日益和諧。

4、瞭解兒童心理特點,合理解決衝突問題

家長可以積極的去尋找相關的信息學習和了解,比如報刊、雜誌、育兒書籍、親子音頻課程、家長課堂視頻,及時瞭解幼兒現階段的身心發展特點和相應的教育方式,做好理論上的準備,以應對兒童心理上的突變。

其次,家長還需要跟幼兒園老師或者學校的老師經常溝通,瞭解孩子的日常狀態、學習情況,做到對孩子每個階段表現都心裏有數,如果發現孩子的異常狀況或出現了問題,能夠儘快的幫助孩子調整解決,這些都有助於減少親子衝突的發生。

如果你和孩子出現衝突的時候,孩子還在表達憤怒,說明孩子屬於相對好的狀態,因爲這是他引起你注意的方式。可如果家長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等孩子在衝突時不說話不反抗安靜又冷漠的時候,就演變爲心理學上的“習得性無助”對家長徹底喪失了信任,這將是最糟糕的狀態。親子衝突是每個家庭都必然要面對的問題,積極應對、積極處理,纔是良好親子關係發展的前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