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運動”,很多人認爲是釣魚人“喫飽了沒事幹”以後,爲追求健康、平靜、休閒、避煩、刺激、獲得“快感”的種種複雜心態的集合。

  我想,其實並不是這麼簡單。釣魚人喜歡釣魚;不但在表現在拭竿、綁鉤、調漂、配餌這些複雜的“前期準備”,也不光是在釣魚歸來的剖魚、醃製、烹調給家人與朋友一飽口福的讚揚之中。對一個釣魚人來說,這些只是他們一般的“幸福”。最大的追求莫過於他們在釣到一條大魚時與魚搏鬥時獲得的“快感”!——我們行話叫“溜魚”!

  大魚上鉤後,表現形式各不相同,讓釣魚人充滿了對未知的挑戰。常常是,原地戳樁,紋絲不動,鉤子猶如掛底;或者,狂如奔馬,橫衝直撞;竄出水面,以求一搏逃之;最後,撞向岸邊;原地打轉。尤其在水質好的水域,魚的衝勁會更大。鉤後橫竄豎跳,左衝右突,一旦你擔心竿子,或者信心不足,方法不對,很容易斷竿跑魚。

  有了這些慘痛的教訓後,釣魚人終於想到了幾種溜魚的辦法,其中最實用,最容易掌握的就是“8”字溜魚法!

  它的力學原理就是:一個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的幹擾下,是保持原來不變的運動方向,或者靜止狀態的。反過來針對溜大魚的“8”字方法的理解就是:在大魚逃跑的方向上施加一個不同方向的力,使大魚被迫改變逃跑的路線。

  溜魚的道理也是一樣!釣魚老手在預見到“拔河狀態”來臨之前,他們會很聰明地改變魚的“逃竄”方向;也就是在魚逃跑的方向輕輕向右,或者向左,一擺,我們的行話叫“倒竿”;稍稍改變魚“跑”的路線,魚“跑”的方向就很容易地受到外力的幹擾歪了。領魚遊動的運動軌跡要呈圓弧狀,使其不知不覺地改變遊動方向,釣線移動的速度要快於魚遊動的速度,讓魚跟着釣線遊,這是控制魚遊向的關鍵。藉此領魚在水中讓魚轉彎,呈橫“8”字形遊動。這樣反覆引遛,直到魚疲乏無力、露出水面。

  爲了讓溜魚新手牢牢記住8字溜魚法,它的口訣是:“左一圈、右一圈;一圈一圈又一圈”;最好在大魚上鉤的時候,一邊溜,一邊背誦。

  總結:

  溜魚過程:首先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大魚上鈞後要頭腦冷靜,手腳不亂。擡竿後真即使釣竿成45度角,使之形成一張大弓。特別注意的是,當魚往岸邊的方向衝的時候,人是要往後退。這一點做不到,下面的步驟就無法進行。第二個步驟是利用所掌握的技巧,儘早儘快變被動爲主動,亦即將釣竿隨魚而動變成魚隨釣竿而走“8字溜魚法”。第三步就是要善於利用釣竿的整體彈性,使欲逃之魚向前衝時發不了力,遊動也極其喫力,但釣者又不是強繃硬拖和生拉硬拽。這個韌勁掌握好了,時間不長魚就會精疲力竭,乖乖地被牽至岸邊就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