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也一直在大風天出釣,一般我坐南岸,遇上北風就閃人。

大風呼呼吹,竿不好拋,漂也不好看。

我一直用空心顆粒,小魚到是不怎麼鬧,魚口一般,並且上秋後,魚口還是變得非常輕。

昨天又出釣,帶了一穗玉米,打窩用紅蟲顆粒,一鉤空心顆粒,一鉤玉米。

還真有奇效,上來的鯽魚都不少,最大一條接近一斤。白條喫上的也不小。

這個季節你可以試一下玉米,也許能有奇效。


大家好我是小青年釣魚人。關於沒口這一現象,可能以前都有跟釣友們討論,但造成魚不咬鉤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餌料,窩料以及浮漂調釣等!但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通過調整釣法來解決,比如在秋冬季野釣,若是碰到沒口時,可以試試小編這幾種釣法。

上推鉛墜,釣飛鉛:其實飛鉛和跑鉛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它們的使用效果也恰恰相反,跑鉛是為了避開雜魚和對抗水流,讓兩鉤餌快速到底來釣底層魚。可飛鉛釣法是上推鉛墜在浮漂底部,讓兩鉤餌緩慢下沉,通過搜索目標魚所在的魚層,所以這種釣法更適合在魚上浮時,或者魚口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使用。不過使用這種釣法,要求釣友拋竿要熟練,而且拋竿上餌的頻率要高。

飛鉛釣魚手持魚竿,用逗釣:雖然現在還處於秋季,可隨著氣溫的下降,魚的活性也會大大減弱。因此這個時候,釣友不妨選用蚯蚓或者紅蟲為餌,以長竿短線的釣法來逗釣鯽魚,這樣就能很好的提高魚兒的攝食慾望,當然逗釣的本質,無非就是通過活動魚餌來對水裡的魚類產生誘惑,特別是在秋冬季節使用,效果會更佳。

線組搭配多點打窩,用走釣:在秋冬季節垂釣鯽魚時,其實除了以上逗釣的方法之外,釣友們還可以用逗釣加走釣的方式來作釣,不過在垂釣之前,最好多找幾處釣位,然後在各個釣點處,打上少許窩料就可以進行輪番作釣,其實這種走釣,無非就是東釣一下,西釣一下,沒有固定的釣點可言。所以在天氣比較寒冷,魚口不是很好的情況下,使用走釣加逗釣,是非常明智的。

另外小編再說一下,咱們釣魚要是遇到魚沒口時,不要著急。要根據魚情做出改變,這樣就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穫。


如果黑坑,馬上換地方。

以下分享只針對野釣:

如果是熟悉的水域,知道釣點內肯定會來魚,那就等。勤拋竿誘魚唄。

如果是陌生水域,打窩三小時後還是沒口,就應該考慮搬家了。

當然,釣魚打窩前對水情分析是非常必要的。春釣灘,夏釣潭,秋釣陰,冬釣陽,還是有道理的。合情合理的分析水情之後,就要分析魚情。水裡都有什麼魚,多大體型,今天的目標魚是什麼,都要心中有數。

我這個人比較犟,今天認準什麼魚就一定什麼魚。比如有時幾個人一起去,早上到中午都沒大魚,別人可能改釣鯽魚。我寧可空軍也不換釣組餌料。所以經常是他們失去信心後,我上了大魚,他們再改回釣大魚。我一天可能就一兩條大魚,甚至空軍。他們最多也就幾斤鯽魚而已。倒不是我瞧不上小個體的鯽魚,而是收拾起來太麻。

但如果今天認定就是釣鯽魚,那即使有大魚口,我也不會輕易換釣組。可能就是大魚來逗了那麼一下,結果把好好的鯽魚給耽誤了。

好像跑題了。繼續說沒口的情況。

選好釣點打好窩,去別處釣一下。最少半小時內不要動窩子。半小時後再回窩子釣。連續兩三個小時沒口,可以考慮換地方。但有時堅守也會有收貨。


如果釣魚沒口那就要找原因,首先看看身邊其他釣位是否都沒口。若是人家有口你沒口那就有問題,具體狀況出在哪那就要逐一排查。漂有沒有調準(魚層),線組搭配是否合理(粗細),餌料是否對味型。再一個小魚鬧窩,你可以試試找個長點的魚竿穿出你的窩點(比如:窩料打在4.5米位置用5.4米魚竿釣)往往窩點內圈小魚鬧,大魚圍在外圈。以前冬天我和朋友就遇到過這樣的問題,我就這麼乾的,短竿窩點內有口都是小麥穗,結果用長點的魚竿穿出窩點給口來的都是大鯽魚。


看了題主的問題。餌料釣魚沒有口,蚯蚓紅蟲又鬧小魚,這大冬天的又是風、又是雨的,凍個半死,魚也沒釣著。你的心情很難受,可以理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原因呢?這個季節的更迭不無關係。隨著季節的轉換,到了冬天,氣溫大幅下降,水溫跟著降低。我們都知道魚兒屬於變溫動物,有著很強的趨溫性。為了調節體表溫度平衡,也是為了生存的需要,前往深水區蜇伏,進行「貓冬」。往往在這一段時間內,魚兒活性較差,攝食慾望低。

如果題主沒有好的方法加以應對。那麼很顯然空軍是不可避免的,也會持續一段時間,乃至整個冬天。冬季裏釣魚,要善於根據季節變化和釣點的水情魚情實際相結合。也是可以有所收穫的。

在線組方面,我們要做到精細,以目標對象魚不切線跑魚的基礎上,我們可以盡量將線組放小一些。在餌料上,原則要以腥香為主,比重要輕,要有良好的適口性,可以添加適量的餌料添加劑,以促進魚口改善魚口。在調釣上,我們可以調高釣低一些,釣靈敏一點。冬季釣魚,釣位的選擇要盡量選在深水區,或河道閘口的附近的區域。這些地方不但水溶氧量不但相對充足,而且食物相對豐富。在此處作釣往往有不錯的收穫。

冬季裏釣魚,只要方法得當,調釣合理,即使天寒地凍,也會魚獲斐然。你會感覺到天雖冷,心裡卻是熱乎的。你才會真正體會到:天冷出大鯽,大風出大鯉的冬釣意境。只要我們擅長總結出冬季裏釣點的實際水情和魚情魚口,並以制定出合理的調釣方案,謀定而後動。比如在有風天的日子裡,我們釣鯉魚,鯿魚可以釣倒風,可以用拋竿釣翹嘴鮊魚,也定能有所嶄獲。


野釣 冬天坐在大河邊 還下著雨 好似一副美景 但是 我想說的是冬天下雨天 全天候魚口都不好 以後冬天再釣魚的話 盡量躲開下雨天 感冒了更得不償失

既然說到了野釣 冬天的話 1 盡量晴天溫度高點去做釣 這樣魚的活動量會大點 喫口就會好很多

2窩料要提前打好 因為大面積活動水域 魚的密度很低 要想有滿意的魚獲 窩料這一步絕不能少 魚聚的多了 喫口自然就多了

3餌料的選擇 野釣用蚯蚓紅蟲也可以 但要比黑坑掛的量大點 比如黑坑掛一條蚯蚓 野釣掛最少2條 最大限度吸引魚的注意力 這樣喫口肯定會好點

4野釣 釣位很重要 人有人道 魚有魚道 回水灣 樺尖處都是好的做釣點 也是魚的必經之路 找到了魚的大概路線 再做釣 喫口不會差

5還有很多因素決定喫口問題 以上4點能掌握好 上魚量應該會不錯

好了下面的圖片是每個季節時間段釣魚可與否的參考 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釣友們好,釣魚領域作者工作之漁為您解答!

釣魚沒口(沒有魚咬鉤)是每一個釣魚人都會經歷的事,不足為奇,最初學釣魚時,不懂什麼調漂、選擇釣位等技巧,反倒是收穫不小,多數釣魚人也都是因此而喜歡上釣魚,要是最初釣魚一直沒口可能就沒有下文了。在我的印象中多數釣友在沒口時選擇死守,少數人會更換餌料、釣位或者乾脆收竿撤退。

釣魚沒口的原因

造成沒口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我們經常說的天氣、魚情、水情、魚餌、釣法等,今天我們主要結合幾個主要的影響因素分析沒口的原因。

1、天氣異常,魚感覺不適。這裡的天氣主要指溫度和氣壓,很多釣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在夏季高溫天氣和冬季冰雪天氣做釣時,魚咬鉤的頻率很低,大部分時間都沒口,主要原因就是溫度影響了魚的食慾,導致其對食物的慾望下降而不喫餌。再比如在雨前或者陰天,氣壓低於標準大氣壓時,魚會上浮,明顯看到魚卻就是不喫餌,主要是因為氣壓低水中氧氣含量低,魚的生存受到影響,感覺不適,對食物沒有興趣。

2、魚的密度小或者為滑魚。經常看到釣友們說,水裡沒魚,不管怎麼樣都釣不到,這句話雖然有些極端,但確實體現出了目前的現狀,因為過度捕撈,很多水域魚已經很少了,在這種魚的密度小的情況下,魚咬鉤的幾率自然也變小了。

3、餌不對味。魚餌的種類很多,如果選擇的餌料味型或種類不合魚的胃口,魚就不會喫,例如用穀物類素餌基本不會釣到黃辣丁。除了雜食性的魚類對魚餌的要求比較低,純肉食性或者純素食性魚都有特點的食物偏好,雖然有像蚯蚓這樣的萬能餌,但針對性不強,效果並不好。

釣魚沒口該如何解決

經常有不喜歡釣魚的朋友問我釣魚沒口時在幹嘛?我總會半開玩笑的說,我在思考為什麼沒魚呀,其實很多釣友和我一樣,當然不排除佛系釣友,沒口時我們該怎麼應對呢?主要還是要找到沒口的原因,做出調整。

1、如果是天氣原因,這種無法控制的外因我們可以通過調整釣位來解決,例如溫度高,我們可以釣草洞、樹蔭下等涼快的地方,氣壓低時,我們可以選擇閘口、下風口這些氧氣含量高的釣位。

2、如果是魚的密度小導致的沒口,那我們可以通過打窩誘魚,補窩留魚。

3、針對餌料味型這種人為原因造成的沒口,那就更簡單了,直接對症下壓,明白目標魚的食物喜好、生活水層,做出改變即可。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釣魚沒口時我們看似清閑,其實頭腦轉的飛快,從餌料味型、釣位、天氣等多方面出發找原因,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但是如果是一些極端情況,像雷暴、突然漲水、釣點被人「電」過......那就立刻收竿回家吧,這些情況及時調整作用也不大,還會威脅到我們的安全。


很榮幸為你作答

釣魚時沒口需要反向逐一的排除法,餌料狀態,鉤子大小,線組搭配,浮漂調釣,作釣水域位置等等

根據所釣目標魚的習性檢查餌料的味形和狀態

鉤子大小是否合適,過大檔口過小吐出

主線和子線配比是否合適,排除因線組過大導致浮漂無動作

根據目標魚檢查浮漂調釣是否合適,是否因太鈍導致沒口

根據作釣水域整體狀態,檢查是否由於光線,水深度,水下環境導致無魚

釣魚是一項體育運動,需要裝備配比合適方能達到理想滿意的魚獲,釣無定論,建議釣友在出釣前仔細做好諮詢查詢工作,儘可能作到周密細緻,根據當天魚情水清再加以調整。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如有其他問題私信關注我大家一起交流

最後祝願釣友魚獲滿滿,大鯽大鯉


大家好,我是越釣越有冬哥。

根據提問者的描述,我會做出以下調整

第一,找個地方休息一下,等待氣候的轉變,因為你說的請這種情況,我也遇到過,有幾次出去釣魚時,遇到西南風,從早晨到下午一直無魚咬鉤,我也是隻能靜靜地等待,後來到傍晚時分,風向發生改變,刮北風了,不一會,魚喫餌就特別頻繁了,變化特別明顯。所以一定要根據氣候條件的變化適時調整策略。

第二,如果不是氣候的原因,那我就會選擇換釣位,釣位的選擇同樣直接影響著有口無口。特別是第一次去的時候,由於釣者對這裡地形不熟,釣位一旦選錯,往往就會空軍而歸。釣者應選那些坡度陡緩適中,斜坡跟平面相交處,沙石,泥底處,水草繁生處以及常有釣者做窩垂釣的地方。

第三,如果氣候,釣位,都沒問題,那就是餌料的問題,這個時候我會選擇跟換餌料,餌料選擇不對口,同樣是影響魚口的一個重要因素,無論是手竿釣還是拋竿釣,首選餌料都為混合飼料,小蝦較多的水域中,魚兒們因常常以蝦為食,蝦餌沒首選,而蚯蚓,麵食,糟食餌的效果可就一般了。靈活調整餌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哦。

第四,根據你的描述,你是在冬天進行垂釣的,進入冬季水溫日益降低,大部分魚羣縮少活動範圍,甚至停止進食,但在陽光充足的時候也會出來覓食,這類魚索餌時動作很輕,釣友需要使用小鉤細線作釣,這樣能減少對象魚的警惕心理,讓其順利吞餌,所以沒口時,也有必要對線組,鉤號進行調整。然後,冬季魚兒張口小,咬鉤動作輕,為了便於魚兒吞餌,也應將浮漂往低裏調,因為低目狀態下的浮漂對鉤餌的牽引力小,能使釣組為魚兒提供較大的吸入空間。


釣魚沒口我會搞根蚯蚓下去,然後層層收索,沒口就換長桿由遠到進試試,然後依舊沒口趕緊換地方或者收桿回家。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