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是我國脫貧攻堅的關鍵兩年,財政部爲此制定了《財政部貫徹落實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指導意見的實施方案》,不僅要支持其他部門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還要做好自身的資金與政策向扶貧領域傾斜工作。但是,如何支持脫貧、如何分配資金,需要明確重點,統籌考慮,把政府財政扶貧的政策與資金用在“刀刃”上。

  首先,要在吃、穿上提高質量,在教育、醫療、住房保障上提高水平。脫貧的基本目標是實現貧困地區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經過多年的扶貧,無論是已脫貧地區還是尚未脫貧地區羣衆的吃穿等基本生存問題都已基本解決,未來要在提高吃穿質量上下功夫;還未脫貧地區子女上學難或未到初中畢業就輟學的現象比較嚴重;貧困家庭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還較多;住房條件雖然有所改善,但居住比較簡陋,用電、用水還不是很方便。顯然,要提高精準扶貧的效率,政府及財政部門要把脫貧攻堅的重點,對準適當提高還未脫貧地區貧困人口的吃和穿的質量、適度提高教育、醫療和住房供應的水平。一是通過財稅政策支持產業和旅遊發展等途徑,提高貧困地區人均收入水平。二是上級政府通過增加專項轉移支付和當地政府通過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對貧困地區教育與醫療支出,提高貧困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切實解決貧困地區農村子女上學難和輟學等問題,以及貧困家庭看病難、看病貴的突出矛盾。三是支持貧困地區推進鄉村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

  其次,在精準扶貧地區選擇上優先向“三區三州”和其他深度貧困地區傾斜。西藏、四省藏區、南疆四地州和四川涼山州、雲南怒江州、甘肅臨夏州(簡稱“三區三州”)地區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弱、貧困程度深,是脫貧攻堅中的硬骨頭。各級財政要把脫貧攻堅的重點對準這些地區。一是中央財政應適當增加對這些地區扶貧專項,增強這些地區財政扶貧攻堅能力。中央財政要適當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一般性轉移支付與專項轉移支付。一般性轉移支付增加貧困人口占比或貧困地區人均收入等因素作爲覈定因素;地方各級政府根據自身財力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的財力支持;當地政府要對上級安排的扶貧資金與自身安排的扶貧資金統籌使用,切實根據地方經濟發展與影響羣衆收入的關鍵環節安排使用扶貧資金,加強監督與考覈。二是找準深度貧困地區的病根,綜合施策。財政政策與扶貧資金的支持要針對病根“對症下藥”:近期主要解決當地農牧民的收入提高問題,扶植適合當地種植與養殖的經濟作物與牛、羊等動物養殖,發展規模種養農牧業,財政扶貧資金與農業補貼向種養農牧業傾斜。

  第三,在生產與生活扶貧選擇上,先解決生活貧困問題,再解決生產發展的支持問題。生活脫貧就是貧困地區人民和貧困家庭人均收入高於國家規定的貧困標準,生活條件基本達到“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但是能否在脫貧之後,仍然在較長時期確保“兩不愁、三保障”標準不降低,還能有所提高,則取決於貧困地區生產發展的基礎是否紮實,後勁是否足。如果說解決貧困地區羣衆生活脫貧問題相對簡單,那麼解決影響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長遠發展的生產問題就有較大難度。因爲生活貧困問題可以通過短期增加對貧困家庭的低保、醫療救助、教育救助等方式就可以實現,但這種“輸血”式扶貧將使各級財政背上沉重的包袱,不是政府扶貧的目的。但在一定條件下也是必需的。而要使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長期擺脫貧困,就是要使貧困地區有長遠的經濟發展機制,確保地區經濟發展與貧困家庭收入增長保持可持續性。解決貧困地區農民和貧困家庭的就業問題,就業是農民取得收入的基本途徑,財政部門通過支持就業培訓提高農民就業技能,支持農民工回鄉創業帶動當地就業與產業成長,支持與對口扶貧地區簽訂勞動力轉移合同,實現對口幫扶就業。

  第四,在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上,先解決基本公共服務的基本保障問題,再逐步提高供給水平。政府財政基本職能是爲公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基本公共服務的範圍很寬,但教育、醫療衛生、交通、水電、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務的提供,與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子女教育更密切相關。政府基本公共服務提供與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直接相關。我國經過40年改革開放,國家總體經濟實力邁上了新臺階,已經進入中等國家行列。與此相適應各級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務也進入新階段。但是,對貧困地區而言,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能力受到經濟發展的制約,落後於發達和較發達的地方,需要中央和上級政府加大財政轉移支付的力度,幫助貧困地區政府彌補基本公共服務短板所需要的財力。對於深度貧困地區政府完成“三保障”的脫貧目標,首先就是從財力上解決教育、醫療、住房投入面臨的困難問題,使這些地區在教育、醫療、住房的提供上不低於所在省份或全國縣市平均水平;其次,找出貧困地區教育、醫療、住房基本公共服務存在的“短板”,統籌安排上級財政轉移支付資金與地方財政調整支出結構,加大對上述“三保障”領域存在的薄弱環節的投入。

  第五,脫貧攻堅要堅持政府、基層組織、羣衆共同參與,重視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意識培養。脫貧攻堅要堅持政府牽頭、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原則,不能僅靠政府。在過去扶貧工作中發現,各級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幫助貧困地區精準脫貧,但有些貧困戶依然存在等、靠、要的思想,不思進取、甘於貧困,使一些進村入戶的扶貧幹部無可奈何。脫貧攻堅就是對深度貧困地區要有攻城拔寨的勇氣、一個也不能落下的擔當、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啃下最後難啃的骨頭,因村施策、一戶一策,找準病因,精準扶貧。

  (作者單位: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

  (楊良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