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羽

  近日,中国建设银行携手波士顿咨询公司(BCG)发布了一份中国私人银行市场发展报告《中国私人银行2019:守正创新 匠心致远》(下称报告),不仅揭示了目前中国居民财富、富豪财富和数量等,还将富豪如何发家致富的方式给透露出来了。

  先给几个重要数据给大家看看:

  1.2018年居民财富增至147万亿元,但其中股票规模缩水

  2.可投金融资产超600万以上的高净值人士167万人,全球第二

  3.富豪主体是企业家,从股市诞生的富豪越来越少:从2015年的25%将至8%

  4.北京、上海、广东富豪最多,分别是每万人78名、60名、37名。

  5.富豪更看重避险:最希望减持股票

  2018年:居民钱变多了

  但股票价值缩水21%

  报告指出,过去一年,虽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部挑战增多,但国内居民的私人金融财富仍实现了8%的正增长,达到147万亿元,预期到2023年将达到243万亿元。

  不过,其中股票的规模却缩水21%。在资产规模的占比从2017年的10%下降到2018年的8%。

  中国高净值人士167万人!

  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6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到167万人,稳居全球第二。

  其可投金融规模达39万亿元。

  从股市诞生的富豪越来越少

  报告显示,中国高净值人群的主体是一代企业家,经营企业获利一直是高净值客户财富的主要来源。在经历了过去几年国内股市牛熊变幻、楼市起落之后,经营实业作为高净值人士主要创富来源的地位反而愈发巩固。

  而从股市诞生的富豪则越来越少。数据显示,2018年高净值人群最主要的财富来源中,股票等金融市场投资只占了8%,而在2015年,这一比例还高达25%。

  另一方面,工资和福利占高净值人群财富来源的比例在稳步提升。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精细,高级专业人才的市场价值也越来越高,企业正在以更市场化的激励手段来获取和挽留高级人才,预计企业高管、专业人士等群体在高净值客户中将不断发展壮大。

  哪里富人最多?

  北上广

  从区域分布看,截至2018年底,得益于国内私人财富整体增长势头,高净值人士总数迈过5万人门槛的省市已达到了10个,高净值财富人群的分布范围在扩大,而10万人以上的省市也达到了5个。

  具体数据来看,全国高净值人士密度最高的地区是北京(每万人78名),紧随其后的是上海、广东,密度分别为:每万人60个、每万人37个。

  而这三个省市的高净值人群可投金融资产总量占比均达到或者超过全国的10%,合计占比达到全国的42%。

  富豪最想减持资产股票

  有40%高净值人士表示将在未来一年增持现金存款,36%表示将增持银行理财,28%将增持保险类产品。希望减持的产品当中,股票排名第一,货币基金和非货币类公募基金分列二、三。

  报告显示,尽管高净值人士仍对宏观经济整体持乐观和中性态度,但对经济形势难以判断的比例明显上升,从2017年的7%提高到2018年的14%。受此影响,高净值人士对房价、本币、股市等资产看跌和无法判断的比例也在上升。

  在更加复杂的市场环境下,避险和持币观望的心态越发浓厚,现金、存款和其他低波动资产对于高净值人士的吸引力也进一步加强。有40%高净值人士表示将在未来一年增持现金存款,这也是多年来资产配置首次回流现金存款;36%表示将增持银行理财,28%将增持保险类产品。

  而在希望减持的产品当中,股票依然排名第一,货币基金和非货币类公募基金分列二、三。

  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股票是高净值人群最希望减持的资产,但报告却认为,从大类资产走势的层面看,2019股票、黄金等资产有一定的配置机会。

  私人银行将迈入新时代

  从行业展望来看,私人银行业务将迈入新时代。报告提出,面向未来,私行业务的成功必须回归客户财富管理的本源价值,即真正从客户视角出发,围绕客户全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需求,帮助客户实现财富管理的目标。

  从体系和能力建设角度,未来私行机构需要从过去主要依赖前端渠道销售能力,转向更多依赖中台总部能力的驱动。具体而言,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强大的客户需求洞察能力和清晰的客户分层分类经营体系;

  第二,专业的投资研究能力,以及通过投资顾问队伍向销售端的有效传导;

  第三,面向全市场筛选优质产品的能力,开放的产品平台和完善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第四,强大的数字化工具武装,推动财富管理旅程端到端落地。

  而根据目前已披露的A股上市银行年报来看,各大商业银行都差不多公布了私人银行相关数据,其中,招商银行继续位居榜首,私人银行总资产2.04万亿元,而前五名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