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

記者鄒景雯/特稿

當前的中國知識界,不乏中國又屆「國運轉折點」的討論,儘管絕對不是主流意見,甚至是站在決策的對面,但是這個少數卻無比清醒;這些反省的聲音聽到台灣人耳裡,其最珍貴的價值,不在於外強中乾的中國是否因習政權的暴虎馮河,頗有機率在可見的未來走上衰途,而在於提醒我們:現在何嘗不也是台灣歷史的轉折點?

近代的台灣,有好幾次轉折,一九四九年台灣捲入國共鬥爭的遺緒,若算一次,一九九六民選政府成立,應也是一次。二十餘年後的今天,之所以又出現了可能的轉折,在於長期以來不容挑戰的中國交往戰略,令誰都沒想到,居然會在這個時候土崩瓦解,由美國號召世界進行轉舵修正。

試想過去二十年,在外交政策上,不論國、民兩黨誰主政,也不論共和與民主兩黨誰當家,一個界線是清楚的,三個公報與台灣關係法,誰越界,肯定就被定義為「麻煩製造者」,老的小的都一樣;經貿政策的分歧更小,開放西進是超越扁馬十六年的主旋律,誰跟這個大勢所趨唱反調,有哪個不被標籤為基本教義派,社會形象屢被打入反智的黑牢。

如今,大氣候全盤翻轉了,遊戲規則的制定者突然說,過去那一套證實失敗了,此後交往改為圍堵,engagement要換成containment,前進中國不對,都給我回家才是,否則財政部會給你好看。翻遍華府長篇累牘的政令宣達,台灣人難道沒有呼了幾十年的小古吹,現在被川普拿去當衝鋒號噴得震天價響,那種百般展翅終於等到上升氣旋的快慰?

如此的時機感,當然不是理所當然的,例如當初若是由希拉蕊如預期當選,演進的路徑相信就不會是這樣。因此台灣是面臨了千載難逢的轉折點。只是,站在這個點上,台灣之後會脫胎換骨或繼續沉淪,該掌握的關鍵很明確,就是利用喘息的空檔厚植國力,沒有中國人喟嘆如同在豪賭般複雜沉重。

國發會昨天公布了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這是繪構治國的基礎,它反映了兩個最迫切的根本問題,一個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勞動力與人力資源短缺危機,非得大開大闔,與各國搶人才才行,前朝八年沒在移民政策上展現優勢,蔡政府二年同樣面對到保護主義的拉扯,速度、格局、配套,都讓識者心急,這個考驗再不劍及履及,將無長線可以期待。

第二個是涉及國家安全的國防自主挑戰,在高齡化、少子化趨勢下,必然遭遇的兵源問題,在在顯示募兵制的不負責任,幾任民選政府的集體共業,就看現任者能不能一肩卸下,檢討兵役制度,建立足以嚇阻的實力,做為維持和平的憑恃。

中國菁英講轉折,憂慮的是統治者是否具備遠見;台灣人看到轉折,則是國家的機會之窗,非得把握當下,務必善用不可。

  •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圖為政院日前召開「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相關說明」記者會。(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重。圖為政院日前召開「我國少子女化對策計畫相關說明」記者會。(資料照,記者朱沛雄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