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1

〔記者陳梅英/臺北報導〕國發會發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臺灣總人口最快在二○二一年後轉為負成長、二○二七年人口紅利結束、二○五四年總人口跌破兩千萬人;國發會強調,因應人口減少及高齡少子化的結構變遷,生育率提升已是緩不濟急,政府政策思維轉向,不再執著於只鼓勵生育、而是多方並進。

施政目標 力保總人口至少二千萬人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指出,行政院從去年行政院長賴清德上任以來,就啟動「育人攬才及移民政策專案會議」,並於去年底提出「均衡臺灣」與「生生不息」兩大政策;在均衡臺灣政策上,覈定明年為臺灣地方創生元年,訂定臺灣總生育率到二○二二年提升到一.二五人、二○三○年提升到一.四人,並以總人口力保兩千萬人做為施政目標。

陳美伶說,過去也有類似地方創生政策提出,但效果不彰,關鍵在於地方沒有產業,因此國發會擬定五大策略,希望透過發展在地產業,讓年輕人願意返鄉生活、結婚進而養兒育女,也讓首都減壓,均衡城鄉發展。

這五大策略分別是鼓勵企業投資故鄉、利用科技導入吸引年輕人創業、找出社區主體意識、整合部會相關資源及建立品牌。

引進中階技術工 打造友善移民環境

在生生不息政策上,陳美伶指出,過去面對少子化都是採用一次性的生育獎勵、希望提升生育率,現在政策思維開始轉向,希望用「養育」代替「生育」,藉著減輕年輕人經濟負擔,補助小孩零到六歲養育經費,讓年輕人放心生小孩。

產業界最擔心人口紅利即將消失及勞動人口老化等問題,因生育率提升緩不濟急,國發會已完成「新經濟移民法(草案)」,引進國內最欠缺的中階技術工,並打造臺灣為更友善移民環境。

老人定義 思考從65歲延後至67歲

陳美伶還說,因臺灣生活水平、醫療技術、公共衛生提升,國人平均餘命在過去十年提升五.○五歲,「健康資深公民」越來越多,北歐已有國家將老人定義從六十五歲延後到六十七歲,臺灣也可思考;勞動部也提出「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法(草案)」,讓中高齡者有再就業機會。

另為提高勞動生產並因應未來產業發展所需,新經濟數位時代來臨,AI可能會取代某些工作,政府也正規劃AI行動計畫,希望讓人力資源有效運用。

  • 人口危機關鍵時間點

    人口危機關鍵時間點

  • 少子高齡 人口拉警報

    少子高齡 人口拉警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