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30歲前後兩年是個分水嶺

  撰文|蜜姐

  或許因爲基因使然,互聯網公司似乎有一種輿論方面的天然優勢,總能時不時地製造話題。

  比如最近各種不好的消息霸屏,互聯網公司們裁員的裁員,減薪的減薪,中招的不止是BAT、京東等巨頭。打開手機新聞,就嗅到一種莫名的悲傷。

  還有最近較火的一位阿里員工,他在平臺上的帖子被人翻了出來。文中說他35歲,阿里小p7,只有兩百萬現金和一套房一輛車,晉升空間很小,關於未來怎麼走希望過來人給點建議。

  35歲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確實已經走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中年人的焦慮並不是子虛烏有。

  剛好今天蜜姐看到一位喜歡的作者寫的文章,說千萬別相信自己會窮一輩子。30歲之前是懟天懟地懟生活,錢啊房子車什麼的都很遙遠。

  每天除了加班,腦子裏想的就是如何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戀愛,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以及穿過大半個中國吃一頓心儀的火鍋。

  那時候大部分的我們對錢沒有概念,對如何讓錢更值錢更加沒概念。所以就理所當然的窮。

  蜜姐最窮的時候,1個月3500百塊的工資,其中房租2000,剩下的1500朋友聚會吃幾頓飯就沒了。

  那時各種消費貸還沒這麼發達,又不願意找父母要,只能多申請幾張信用卡。總想着下個月發工資就能還了,但發了工資才發現還沒焐熱就已經“月光”。

  王小波說年輕人雖然窮,但因爲有未來,所以什麼都不怕。想想真TM有道理,因爲30歲之前的蜜姐就是這麼認爲的。那句話怎麼說來着:盲目自信。

  30歲前後兩年是個分水嶺。

  有未來的年輕人已經慢慢在實現人生價值,財務自由先前可望不可即,如今總算是上了道了。

  沒有未來的年輕人也不敢再盲目自信,因爲自己和油膩的中年人只差一步之遙。

  到了35歲,人生基本過半,能找到了對的路奔向財務自由當然皆大歡喜,但更多的人是到了職業生涯的瓶頸期。體力精力都大不如前,但卻要面對家庭、職場的雙重壓力。

  看到阿里員工的那一段憂慮時,蜜姐非常能感同身受。他還算幸運的,位居互聯網巨頭公司中層,有車有房,存款頗豐,多少人羨慕嫉妒恨的對象。

  更多35歲前後的成年人行走在崩潰邊緣,都是從缺錢開始的。

  有人說,人們對於財富最大的認知誤區,就在於收入是最重要的。其實收入不是最重要的,優秀的財務結構纔是最重要的。

  其實很多大師從各種角度也都說過這個觀點,所謂“睡後收入”。

  40年前,大多數老一輩的收入都是秉持按勞分配原則,拿的死工資。理財那個詞尚未進入大衆的視野範圍。金融市場提供的服務也很單一,就是銀行存款,拿利息。

  如今這麼多五花八門的投資理財渠道,有200萬存款你會怎麼做?

  我們可以考慮黃金、股票、房地產、現金、儲蓄型保險等一系列載體。

  投資大師芒格有句話說:我的生活,不只在一條賽道上。大白話說就是通過多種渠道的投資來將風險最小化,收益最大化。

  相信大部分蜜友已經在踐行這種理念。

  比如你已經配置了房產,若有餘錢則再股市低迷期殺入抄底,再一部分買貨幣基金,按照4%的年化收益來算,1000萬一年就有4萬利息。

  有幾點心得和蜜友們分享下,一是如果不是土豪級別,建議不要配置黃金。巴菲特反覆貶損過黃金,指出他寧願持有田納西的耕地,也不願持有黃金。

  反觀中國,自1987年放開黃金飾品交易到現在,克價從78元上升至目前不到300元。

  股市波動較大,投機心態如今已經不適用,如果下決心要投,專業知識必須要不斷學習,財報看懂是必須的,國家宏觀政策也要關心瞭解。

  股市中,具有穩定業績和股息率的企業,通常爲大型銀行和保險集團,也有一定的可選性。

  但總的來說,房地產比股票還是更可靠些。儘管調控有嚴有鬆,貨幣有張又馳,放在歷史長河中來看,我國城市化尚未完成,幾大都市圈城市的地產仍有較好的升值空間。

  有一點,謹慎選擇商鋪!古話說的一鋪養三代已經過時了,看看我們目前商鋪的租售比就知道。另一個就是選擇公寓也要謹慎。

  最避險的選擇就是貨幣市場基金和儲蓄型保險。

  綜上,蜜姐認爲配置優先順序考慮如下:貨幣市場基金和儲蓄型保險,都市圈城市的非商業地產,具有穩定業績和股息率的企業股票。信託和黃金,則是有錢人的標配,和我們普通人關係不大了。

  希望35歲以後的我們,都能擁有辭職和“躺賺”的自由。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