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活动我们是见多了,但你有没有注意到,不同商品的促销活动方式是不同的:

对于高价格的商品,一般都是以降价多少为噱头,比如,某品牌电视机直降500元;

对于价格相对较低的商品,经常以打折力度为噱头,比如,商场常见的的全场5折;某品牌限时上新,9折优惠;

而日用品则更多是以加价换购为噱头,比如,购物满200加1元可换购价值10元的抽纸。

为什么要弄这么多花样呢?商家就这么闲著没事干爱折腾吗?

其实,不同商品采用不同的促销方式,背后是有经济学道理作为支撑的,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比例偏见。

比例偏见,利用的是消费者的价值判断逻辑。消费者更容易感受到商品价格倍率或比例的变化,从而忽视价格数值本身的变化。

换而言之,对消费者来说,贵和便宜都是相对的,人们对「比例」的感知,远比对「数值」本身的感知要来得更敏感。

因此,针对不同价位的商品,商家会采取不同的促销方式,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打折力度的吸引力。

比如说,10块钱的饼干,打7折,卖7块钱,其实不就是便宜了3块而已嘛。

但打著「7折促销」的幌子,肯定比直接说降价3元的吸引力要来得大,虽然两者的本质是一样的,但前者的说法更具有迷惑性。

而5000块钱的冰箱,打7折,就是便宜了1500块,卖3500块钱。

这时候,「直降1500」又听起来比「促销7折」要来得更动听。

而同样的10元优惠,「购物满200加1元即可换购价值10元的抽纸」,和「购物满200即送价值10元的抽纸」,效果又不一样。

或许你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很多时候,前者起到的效果会更加好。

满200加1元即可换购价值10元的抽纸,是引导消费者把注意力放在用1元换10元的以小博大上,优惠力度高达90%,让人有一种捡到便宜的感觉,就欢天喜地地买单了。

而满200即送价值10元的商品,给消费者的感觉是:都买了200,才送一盒10块钱的纸巾,真抠门。

这样白纸黑字一字一句列出来分析时,你会发现,商家这把戏也没高明到哪去,比例偏见,不过是利用了消费者在价值判断上感性的一面而已。

很多促销活动,其实也没有优惠到哪去,只是巧妙地利用了比例偏见,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弱点,让很多剁手族不知不觉就被下了降头,买了很多本来不需要的东西。

比例偏见,你get到了吗?下次看到促销活动,记著要理性一点哦!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