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時間5月1日,紀錄片《最後之舞》的播出讓公牛王朝再次成為了熱議話題。自從公牛王朝解體之後,NBA在過去22年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媒就總結出了公牛王朝解體之後NBA的七個變化。

  1、薪水的反差

  佐敦將聯盟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導致當今NBA球員的收入大幅增加。雖然NBA球員的收入普遍增加,但是不同位置的球員,收入的差距也是非常明顯的。

  1997-98賽季,佐敦的薪水高達3310萬美元,聯盟最高。但是再看看當時聯盟裏的其他高薪球員,就可以看出聯盟在過去20多年裏的一個重要變化。

  據統計:1997-98賽季,聯盟薪水排名前十的球員裏,八位是中鋒球員。但是在2019-20賽季薪水前20位的球員裏,沒有一位是中鋒。

  自從1997-98賽季之後,NBA崇尚的打法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NBA球隊都會把最大的合同和最高的選秀順位留給中鋒,但是這樣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現在,聯盟裏薪水前五的球員都是控衛,薪水前20的球員裏大概只有2、3個大前鋒。當然,這取決於你如何定義託比亞斯-夏里斯的位置。

  2、路夫>列治-米拿

  身高和力量在籃球場上絕對沒有過時,但是這兩個因素已經非常容易被取代。鑒於聯盟規則的變化以及球隊越來越強調數據分析,球隊越來越不願意把錢花在大個子身上。

  在當今NBA球員的薪水排行榜上,一直到第22位才能看到中鋒,那就是騎士隊的奇雲-路夫。也就是在當今的NBA,才會把路夫這樣的球員稱為五號位。注意了各位,路夫每36分鐘的三分球出手次數比列治-米拿或者雷-阿倫職業生涯每36分鐘的三分球出手次數之最還要多。

  當本賽季NBA暫停的時候,路夫每36分鐘出手7.9個三分(低於2018-19賽季的8.8次)。整個職業生涯,米拿的每36分鐘三分出手次數不高於6.5次,雷-阿倫從未超過7.8次。

  3、擋拆,擋拆!

  大個子以前是NBA賽場上的四分衛,但是現在這個工作被後衛和側翼搶奪了。自從佐敦時代結束之後,我們用擋拆取代了低位背打。

  數據顯示:2004-05賽季,平均每場NBA比賽會出現18.5次擋拆。本賽季,這個數字是41.8次;同樣是2004-05賽季,平均每場NBA比賽會出現22.7次低位單打,本賽季這個數字下降到10.6次。

  如果你在15年前去看一場NBA比賽,相比於任何形式的擋拆,你更可能看到一個中鋒或者大個側翼進行低位背打。但是今天,你有超過四倍的可能看到控球手們組織擋拆進攻。

  1997-98賽季,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球員是一位擅長低位的得分後衛,而且喜歡投中距離fadeaway shot。現在的聯盟,除了艾迪列治之外,沒有明星球員會在比賽中經常投中距離fadeaway shot了。

  4、被飛速拉起的節奏

  我們身處在一個講究節奏和空間的時代。隨著傳統內線球員逐漸掉出輪換陣容,比賽的節奏變得越來越快。

  2019-20賽季,佐敦擁有的黃蜂隊在節奏方面是聯盟最慢的一支球隊,場均96.2個回合。但要是把這個節奏放在1997-98賽季,那就是聯盟第一。當年,塞爾特人以場均94.9個回合成為聯盟節奏最快的球隊。

  5、消失不見的中投

  在公牛第二個三連冠期間,佐敦最喜歡的投籃區域就是兩側45度三分線內一步與底線之間的位置。

  當然,那段時間在聯盟裏很流行底線附近的兩分跳投,佔到了聯盟裏總出手次數的26%。但佐敦的招牌投籃是fadeaway shot。

  1997-98賽季,34名NBA球員在這些區域至少出手300次。而在2018-19賽季,聯盟裏只有艾迪列治做到這點,他在這些區域出手次數為332次,但是如果放到1997-98賽季,在聯盟裏只能排在第29位。在佐敦統治NBA的時代,低位進攻是常規武器,半場進攻回合通常都是以佐敦、格倫-羅賓遜、伊榮和奧拉祖雲這些球員在低位的fadeaway shot終結。

  6、過時第低位

  1997-98賽季,佐敦在低位附近的中距離位置出手869次,並奪得了個人的第10個得分王頭銜。

  佐敦是他那個時代最好的得分手,因為他的低位進攻和中距離是最出色的。

  上賽季,NBA的得分王是佔士-夏登,他一共出手1909次,但只有29次來自於佐敦最擅長的底線附近的兩分球。1997-98賽季,整個公牛隊出手962次三分。上賽季,夏登一個人就出手1028次三分。

  這張圖表反映出1997-98賽季到本賽季之間的這22年裏,底線附近兩分球的出手次數急劇下滑,而夏登可能連續第三年成為得分王。

  1997-98賽季,平均每場NBA比賽包括超過40次底線附近的中距離出手。但是本賽季,這個數字降到了10次。

  7、常規武器——三分球

  在佐敦時代,超級巨星對三分球都是淺嚐即止,而球隊裡通常都會有一、兩位定點三分的射手。但是在今天,三分球成為了一種基本功,而且迅速成為進入NBA的一個重要門檻。結果,禁區依然非常重要,而三分球已經取代了中距離。

  當今的NBA球隊不僅必須能投三分,而且還得擅長防三分。相比於防守中距離,防守三分線需要更快的橫向移動速度。因此,像羅伊-希伯特這樣的防守型球員已經落伍,而能夠換防的大個子越來越喫香。

  回顧1998年總決賽標誌性的結尾,佐敦在本方籃下偷球卡爾-馬龍(NBA歷史上最出色的低位球員之一),然後在另一端擺脫羅素的防守之後投進一個中距離跳投鎖定勝局。這個不可思議的結局不僅屬於佐敦和公牛隊的“最後之舞”,它也是中距離這種打法在籃球最高舞臺上的巔峯之作。

  現在,這個“舞”已經截然不同了。

  (羅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