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文下方留言,獲得置頂的讀者,贈送本文推薦的“大家小書”一本;轉發文章並截圖發送後臺的讀者,隨機贈送“大家小書”一本,趕快參與活動吧!

  俗話說:“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中國歷史上有九個大一統王朝,每個王朝國祚有長有短,短的秦朝只有15年,長的兩漢有四百多年,有新朝建立也必有王朝覆滅,王朝更替,必然生靈塗炭,餓殍遍野,古人說過:“民爲水,君爲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古代歷代王朝的消亡總離不開農民起義,貧苦百姓成了推翻封建王朝的主力。

  中國有很多由宗教引發的起義,最近的一次就在百餘年前,太平天國。再如元末的農民起義,白蓮會在其中起着極強的作用,韓山童,劉福通這些紅巾軍的重要首領同時也是白蓮會的首腦。北宋的方臘起義也是以宗教聚集教衆,至於是不是武俠小說裏流傳的明教那就不得而知了。再向前追溯,最早的嘗試或者說最接近成功的嘗試便是第一回這引發三國亂世的黃巾起義。

  關於“太平道和五斗米道”與“黃巾起義”我們看看何茲全先生怎麼說......

  東漢的土地兼併,到和帝時代(公元89年到105年)發展到飽和點。這以前,農民雖受剝削、受兼併,但一般地說,生產還是向上的、有發展的;但是這以後,即使遇到小的災荒,農民便要遭受飢餓,因飢餓而流亡而成爲“寇盜”。公元107年以後,在史籍中我們便常常遇到“海賊”“盜賊縱橫”“督錄盜賊”“盜賊多有”等等記載。公元137年以後,農民暴動的規模愈來愈大,次數也愈來愈頻繁。在這些農民暴動中,是有宗教信仰把他們組織起來的,因此,他們常常被稱爲“妖賊”。他們的暴動是政治性的,他們一起來就往往自稱皇帝。這無數次的小暴動到公元184年(靈帝中平元年),便發展爲中國歷史上又一次的農民大起義。

  東漢末年的農民大起義,和以前的農民起義不同的是,它的組織性強。在起義之前,農民中已經有了宗教信仰和宗教教會組織。這種宗教信仰和宗教教會組織把分散的個體農民組織起來。

  東漢晚年,在農民羣衆中流傳着兩種宗教組織,一是太平道,一是五斗米道。

  太平道大約起於東漢中葉。《後漢書·襄楷傳》說:“順帝時(公元126年到144年),琅邪宮崇詣闕上其師幹吉於曲陽泉水上所得神書百七十卷……號《太平清領書》。其言以陰陽五行爲家,而多巫覡雜語。有司奏崇所上妖妄不經,乃收藏之。其後張角頗有其書焉。”《太平清領書》就是太平道的經典,也是太平道得名的根源。“頗有其書”的張角就是後來農民大起義的領袖兼太平道的教主。五斗米道的起源,還不十分清楚,因爲信教的要出五斗米給教會法師,所以就被稱作五斗米道。五斗米道和太平道有大體相同的宗教儀節。

  到東漢末年,太平道發展於東方;五斗米道發展於漢中、巴、蜀。太平道的傳教領袖有張角、張寶、張樑兄弟三人。傳五斗米道的有張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人。兩者都借爲人治病來傳教。另外,在關中的還有駱曜一個宗教教派。《三國志·魏志·張魯傳》注裏引用《典略》一書的一段記載,敘述了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爲人治病傳教的情形,其中說:“太平道者,師持九節杖爲符祝,教病人叩頭思過,因以符水飲之。得病或日淺而愈者,則雲此人信道,其或不愈則爲不信道。……(五斗米道)法略與(張)角同,加施靜室,使病者處其中思過。又使人爲奸令祭酒。祭酒主以《老子》五千文,使都習。號爲奸令,爲鬼吏,主爲病者請禱。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使病者家出米五斗以爲常,故號曰五斗米師。”勞動人民生活苦,沒有錢看病喫藥。物質條件迫使他們向求神求鬼的路上走。所以在人民羣衆中發展起來的宗教,多半是與爲人看病的活動連在一起的。

  治病之外,他們還都有一套空想的社會主義綱領。如張魯繼其父張衡在漢中傳佈五斗米道時,就由祭酒負責,在各地設置義舍,在這些義舍裏放着義米和義肉。走路的旅客晚上可以住在這些義舍裏,喫義米和義肉,但是隻能“量腹取足”,該喫多少就喫多少,不能過多。太平道是不是如此,沒有記載,但從兩個教派的儀節有很多相同,都是同時在人民羣衆中發展的情況看,太平道可能也有這一套。

  太平道的教主張角是鉅鹿人。他自號“大賢良師”,借治病傳教,組織農民。十幾年中,徒衆有數十萬。他的活動區域是以東方爲中心,向南北發展。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州的人民,即現在的山東、河南、河北、江蘇和安徽、湖北的北部的人民,很多都來信教。張角部署他的信徒,分爲三十六方,大方有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各立渠帥,以帶領羣衆,並向他們宣傳說:“蒼天(指漢)已死,黃天(張角自稱)當立。歲在甲子(靈帝中平元年),天下大吉。”以此作爲他們起義的口號。太平道的信徒又在洛陽和各州郡官府的大門上都用白土寫上“甲子”兩個大字,告訴統治者:他們的命運要在甲子這個時期受到應得的裁判。

  在大教主張角的領導下,直接策劃起義工作的是大方馬元義。公元184年(靈帝中平元年),即甲子年,馬元義曾經數次到洛陽。中常侍(宦官)封諝、徐奉等和他聯絡,準備做內應。原已約定這年的三月五日,在洛陽和各州郡同時起事。不幸起事之前,內部叛徒出賣了起義。張角的一個弟子唐週上書告變。馬元義被捕犧牲。靈帝下令逮捕張角。張角知道事情敗露,遂連夜通知各方,提前舉事。大暴動起來了,參加起義的農民軍都以黃巾爲標誌,到處“燔燒官府,劫略聚邑”。各地政府官吏大都怕死逃亡,旬日之間,天下響應。洛陽的皇帝大爲恐慌,一面在洛陽四周圍設防,一面派軍隊向農民起義軍進攻。各地世家豪族也都率領他們的宗族、賓客、徒附、義從起來守衛他們的村莊,並派人蔘加政府軍向農民軍進攻。政府爲了緩和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趕快解除黨禁。整個統治階級都聯合起來對付農民起義軍。

  政府方面領兵鎮壓各地農民軍的主要將領是皇甫嵩和朱儁。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董卓、曹操、劉備也都是從鎮壓黃巾起義中起家的。

  農民軍起義地點有河北、潁川、南陽三個主要區域。河北的起義軍由張角直接領導,潁川汝南一帶農民軍的領導人是波才,南陽農民軍的領導人有張曼成。農民軍作戰是勇敢的,但農民軍的將領多數沒有戰鬥經驗,也不懂戰略。他們所遇到的敵人像皇甫嵩、朱儁、董卓、曹操等,都是當時有軍事才能的人。更重要的是這時世家豪族的勢力是很強大的,農民軍起義以後,到處遇到這些堅壁自守的世家豪族武力。所以在一年之中,各地農民軍的主力就次第爲政府及豪強軍隊所擊敗。在戰爭中,農民英勇作戰犧牲的有數十萬人。

  這以後,農民起義還時常發生。以張燕爲首的河北農民軍曾發展到百萬人,但也都在豪強地主武裝勢力鎮壓下失敗了。

  農民起義雖然沒有直接推翻東漢帝國,東漢帝國卻因農民起義而瓦解了。在農民起義中,中央皇權更加削弱了。地方世家豪族勢力乘機起來,逐漸脫離皇權的束縛,向割據獨立的路上走。西方豪族董卓掌握了中央政權後,中原的世家豪族就以討伐董卓爲名,公開地割據地方,獨立起來。曹操的兒子曹丕在《典論》自序中描寫當時世家豪族假名討卓實行割據的情況說:“名豪大俠,富室強族,飄揚雲會,萬裏相赴。……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公元190年以後,名義上雖然還有一個漢獻帝爲帝國的皇帝,但實際上皇權已衰落到政令不出宮門。地方豪強袁紹、袁術、曹操、劉備、孫策,各人佔據一塊地方,形成割據的局面,東漢帝國已名存而實亡了。

  正文/何茲全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秦漢史略》

  作者:何茲全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