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头新闻记者 霍营 文/摄

  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来自牡丹江的37岁散打教练仁杰(化名)是在医院度过的。原来,一个多月前,他接到中华骨髓库工作人员的通知,说他与广州一名56岁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为了不让年迈的父母担心,仁杰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去哈尔滨学习,然后他带着妻子和儿子偷偷住进了医院。经过四天的动员剂注射,8日仁杰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据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黑龙江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此次捐献骨髓成功后,仁杰成为中华骨髓库第8187例无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黑龙江省第111例无偿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十年前献血留下血样 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8日10时许,仁杰静静地躺在哈医大二院血液科造血干细胞采集室的病床上,当粗大的针头刺进他手臂的血管里时,仁杰面色平静,眉头都没皱一下,而一旁的妻子和儿子却紧张得背过身去,不敢看一下。仁杰笑着说:"那名白血病患者现在正在移植仓内等着救命,我希望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能尽快送到他那里。"

  今年37岁的仁杰年轻时当了四年专业散打运动员,最好成绩获得了黑龙江省青少年65公斤级亚军,现在牡丹江经营着一家大的散打训练馆,有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

  谈及与造血干细胞结缘,仁杰回忆说,十年前他在一次献血后,从工作人员口中得知中华骨髓库正在招募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疾病患者的生命。”仁杰当场留下了8毫升的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

  此后的十年时间里,仁杰结婚生子,经营散打训练馆,造血干细胞志愿者的事渐渐淡忘了,直到一个多月前他接到了一个特别的电话……

  平时训练中的仁杰

  为了顺利捐献骨髓 不惜对父母撒下善意谎言

  “电话是一个座机号打过来的,对方说自己是中华骨髓库的,说我和广州一个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了,问我愿不愿捐献?”仁杰说,当时他有点懵,不仅自己,就连身边人的第一反应“会不会是骗子”,毕竟时间太久远了,但是后来仔细聊了聊,十年前的那些片段又重新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当时献血时就是秉承救人的信念,现在机会来了,哪有不捐的道理。”仁杰二话没说,爽快地答应了。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要捐献者本人同意,而且也需要家人的支持,为此,仁杰绞尽脑汁。仁杰家兄弟姐妹四个,他是最小的,当他把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告诉大哥时,大哥直摆手说他“胡闹”,仁杰长这么大第一次和大哥急了眼:“不管你同不同意,我都得捐,但是千万别告诉爸妈。”仁杰说,他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这事要是和他们说了,十有八九是捐不成了,只能“先斩后奏”。

  “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不行,但你是搞体育的,平时又忙又累,献完之后影响身体健康怎么办?”面对妻子的疑虑,仁杰上网查找了大量的资料,耐心地给她讲解:“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抽骨髓,和采血差不多,捐完注意休息就行,有啥比救人一命更重要的呢?”

  妻子虽然心里舍不得,但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临行前,夫妻俩和父母撒了一个谎,说他们去哈尔滨学习,顺便带6岁的儿子出来玩一玩。

  正在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

  为保证捐献质量严格忌口 训练时脚趾受伤都不敢吃药

  因为长期从事体育训练,仁杰的身体素质特别好,捐献前的各项检查全都“一路绿灯”,为了保证捐献质量,热爱美食的他严格忌口,香的、辣的、油腻的食物一律不碰。“几天前训练时,我的脚趾受伤肿了,连消炎药也没敢吃。”

  4日,仁杰带着妻儿一起住进了哈医大二院血液科病房,在正式采集前,他要打四天的动员剂,把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充分动员到外周血中。“不住院不知道,原来医院里血液疾病的患者这么多,骨髓库的工作人员和我说,造血干细胞配型的成功率是十万分之一,真不容易。”虽然打动员剂导致仁杰全身关节,特别是腰部疼痛,但一想到能为白血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他的信心就更坚定了。

  8日10时许,造血干细胞采集正式开始。医护人员很快建立了静脉通路,随着血细胞分离机开始转动,鲜红的血液从仁杰的右臂流出,造血干细胞经血细胞分离机提取后,血液再由左臂回输到体内。采集期间,仁杰必须保持平躺的姿势一动不动。为了避免上厕所,仁杰早上甚至连一口水都没敢喝。

  造血干细胞采集结束

  “暖心教练”给56岁的老大哥写信送祝福

  经过四个半小时的努力,14时30分,医生们成功从仁杰体内采集到了135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悬液,这些“生命种子”将于9日由省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服务队的徐连森亲自护送到广州患者所在的医院,第一时间输入到患者的体内。

  捐献结束后,仁杰的身体十分疲惫,稍微休息一会儿,他提起笔给广州这位素不相识的老大哥写了一封信,祝愿他早日战胜病魔、重获健康。“这几天,我一直在想自己的要救的是谁,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后来我想通了,不管对方是干啥的,56岁的他一定和自己一样,是家里的顶梁柱,为了他的家庭,我无论如何也得帮他。”

  住院期间,6岁的儿子曾问仁杰:“爸爸你救别人,自己会不会死?”仁杰微笑着告诉儿子:“不会的,爸爸要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孩子年幼,很多东西还无法理解,但在仁杰看来“不计回报的付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仁杰也想通过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个难得的机会,给儿子和学员们做一个表率,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像他一样,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队伍中,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更多的血液疾病患者。

  来源:龙头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