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中國神華董事長凌文。圖/受訪者提供

  《財經》記者 楊秀紅 張建鋒 韓舒淋 | 文 陸玲 | 編輯

  2018年1月2日,元旦後的首個工作日,在北京市東城區安定門西濱河路22號,中國神華總部,召開了一場重要的董事會。這場會議後,中國神華迎來了一位新的掌門人,時年54歲的凌文。

  彼時,凌文已在中國神華任職多年。2017年3月,公司前任董事長張玉卓調任天津濱海新區區委書記,凌文此後一直擔任中國神華代理董事長一職,直至此次董事會被正式選舉爲董事長。與此同時,中國神華也正經歷多年未遇的變革——控股股東神華集團和國電集團完成一場央企超級合併重組,中國神華急需一位堪當其任的掌舵者。

  “如何看待當前國企對民企的併購,這是不是一種國進民退?”

  “中國神華被譽爲A股‘分紅王’,公司高額分紅的邏輯是什麼?”

  “在中美貿易戰硝煙四起後,你們和比爾·蓋茨的合作進展如何?”

  “從一名工程院院士,到一家世界級航母公司的董事長,這中間如何平衡?如何更好地扮演兩個角色?遇到哪些衝突與矛盾?”

  2019年初,坐在北京金融街威斯汀大酒店寬敞明亮的貴賓廳,《財經》記者獨家專訪了凌文。

  作爲大型央企的高級管理者,一向在業內保持低調的他,鮮少接受外界專訪。這也讓外界以爲,他和很多央企管理者一樣,是一位古板而恪守成規的官員。但在專訪開始前,這位董事長即打破了記者對央企高管的固有印象。

  “你們提的問題我已看過,今天可以聊點別的內容,比如一些更有趣的。”他笑着說。

  僅一句話,就讓在場所有人爲之驚訝,與他隨行的工作人員,更是滿臉緊張。在凌文幽默而坦誠的開場白後,記者提出了開篇的多個問題。在貴賓廳璀璨的燈光下,笑容溫和的凌文坐在主座上,侃侃而談,對於很多尖銳問題也毫不迴避。

  凌文直言,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曾寄希望很大的一個核電項目現已停擺。並慨嘆,“國家需要自強,應依靠自己的能力,讓美國人對我們由衷尊重。”

  對於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兩大巨頭的合併,他稱已初步帶來了雙贏的局面;而國企對民企的併購,並非國進民退,反而可以實現國民共進。

  對市場關心的分紅問題,他說,公司所做的分紅方案均是在規範、透明的制度下完成的,這是公司回報投資者的一種方式。“市場認爲中國神華是分紅王,並不確切。”

  2019年3月23日,中國神華披露年報及分紅方案。公司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2641億元,同比增長6.2%;實現淨利潤438.67億元,同比下降2.6%。擬每股派發現金0.88元,總計175.03億元,分紅比例40%。這與中國神華最近幾年的分紅比例相當。

  至於如何成爲一名出色的CEO,凌文認爲最爲重要的方法,就是掌握行業規律,腳踏實地做事。

  作爲中國神華董事長,凌文還有一個身份: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黨組副書記。

  國家能源集團是中國神華的控股股東,於2017年11月28日掛牌成立,該集團是由中國神華原控股股東神華集團與國電集團這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合併重組而來。作爲兩大重量級央企,雙方的重組曾轟動一時,重組後的國家能源集團成爲能源界的巨無霸。凌文自2017年11月起擔任該集團的總經理。

  作爲中國神華新一代的掌舵者,凌文在掌控這一巨頭的運營時,還在努力實現一個夢想:讓煤炭成爲清潔能源。這與中國神華的戰略目標相契合,即“建設世界一流的清潔能源供應商”。

  在很多人眼中,作爲中國最大的煤炭生產企業和規模龐大的發電企業,中國神華帶來的污染難以避免。但凌文介紹,目前中國神華的煤炭開發利用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將科學技術放在首位,應用先進的技術,讓煤炭成爲清潔能源,是中國神華鮮爲人知的另一面。

  國進並非民退

  《財經》:2017年,中國神華控股股東神華集團和中國國電集團的重組備受矚目,這是目前能源領域最大的合併,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央企層面規模最大的一次重組。爲什麼這兩家公司會首先被選中?

  凌文:煤炭、電力是我國能源行業的主要能源,在能源格局中佔有基礎性地位。長期以來,煤炭與發電企業歷來呈現出此消彼長的態勢,就像是一對“冤家”,當煤企處於黃金時代,電企就基本上處於虧損狀態;而煤炭市場進入寒冬,電力企業則會盈利大增。雖然近年來國家積極推進煤電協同,但效果一直不是特別理想。

  基於此考慮,黨中央、國務院將煤炭和電力央企重組作爲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以解決煤電矛盾。

  《財經》:國內一直存在煤電矛盾,國家能源集團經營利潤很高,但近幾年來全國火電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神華與國電合併後,是否給行業帶來壟斷問題?

  凌文:歷史地看,煤炭、電力行業都曾多次交替陷入困境,當前火電企業經營出現困難,煤炭價格只是一方面的原因,火電企業經營效益與機組利用小時不足、電力交易價格偏低也有直接關係,背後反映出火電機組裝機過剩、其他電源替代加快等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全面客觀地看待(全國火電設備利用小時數2018年4361小時,較2013年5020小時減少13%。火電發電佔比2018年爲70.4%,較2013年78.5%下降8.1個百分點)。

  本次重組改革,履行了所有的法定程序,包括嚴格的反壟斷審查,應該說不存在壟斷方面的問題。兩集團合併重組後,集團煤炭產能和火力裝機均佔全國的15%左右(自產煤產量14.5%,火電裝機15.8%),在全國煤炭、電力行業均爲充分市場競爭,不存在行業壟斷問題。

  《財經》:神華、國電合併雖然在集團內部可以舒緩煤電矛盾,但對其他發電企業是否構成不正當的競爭優勢?

  凌文:神華、國電兩集團合併後,企業經營績效進一步提高,確實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這種優勢是在公平的市場條件下形成的,而且我們內外部長協煤炭執行的是統一的價格,內部電廠不存在燃料成本上的競爭優勢,對其他發電企業也不存在不正當競爭優勢。

  站在整個煤電行業的角度,從目前的情況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來看,煤炭價格將逐步向合理區間迴歸,煤電矛盾的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

  《財經》:如何對其他發電集團以市場化的方式保障煤炭供應?

  凌文:國家能源集團嚴格執行煤炭供應合同、價格等相關國家政策。集團帶頭與電力企業簽訂年度中長期合同,並嚴格合同兌現。2018年與大唐、華能等15家國內重點電力企業簽訂了電煤三年長協合同,合同量年均4837萬噸,三年的合同總量14511萬噸。同時,實現了自產動力煤全部進入長協,內部電廠和外部電廠執行統一的價格體系。

  《財經》:神華、國電重組過程中及重組後,遇到過什麼難題?

  凌文:目前來看,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對我們來說,一切都在按照上市規則來做。國家能源集團會爲中國神華提供資源和平臺,爲中國神華鋪墊一條道路,但不會干預經營政策等。最終,中國神華的重大戰略經營決策仍由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和董事會獨立作出。

  《財經》:重組後,雙方合作是否產生了1+1>2的效果?

  凌文:從國家能源集團來說,顯然是產生了,重組後的公司,主要的業務指標全部大於原來的最好水平。

  2018年,國家能源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5433億元,同比增長6.4%;利潤總額735億元,同比增長12.7%;經濟增加值(EVA)130億元,同比增長126.3%。主要生產經營指標全面超額完成年度計劃,完成國資委考覈目標,超過重組前兩集團指標相加之和。

  對於國家能源集團來說,中國神華是它的旗艦公司。無論從主業、員工素質、創新能力、盈利水平還是管理水平來看,都是集團中重要的上市公司。

  對於中國神華來說,公司的控股股東更強大了,未來神華將在大股東的支持下變得更好。

  中國神華此前制定的上市模式是整體上市、分步實施。在控股股東和國電集團合併後,未來這一策略將有所變化,這個變化將向全體股東說明。

  《財經》:國家能源集團旗下業務板塊是如何協同發展的?中國神華在其中戰略定位如何?

  凌文:國家能源集團擁有煤炭、火電、新能源、水電、運輸、化工、科技環保、金融等8個產業板塊。其中,煤炭和電力在集團產業中發揮基礎功能,運輸、金融發揮保障功能,化工、科技環保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儲備功能。

  中國神華是國家能源集團公司所屬的唯一一家A+H股上市公司,是集團公司資產規模最大、盈利能力最強的二級單位。中國神華是集團公司排名第一的特一類企業。具體來說,首先中國神華是國家能源集團利潤之基。2018年,中國神華實現利潤總額700.69億元,佔整個集團公司利潤的95.3%。其次,中國神華是國家能源集團一體化產業鏈的核心。同時,中國神華是國家能源集團煤炭、運輸板塊的主要陣地。其中,煤炭資產的87.3%(集團煤炭資產爲2793億元,中國神華爲2439億元)在中國神華,運輸全部資產在中國神華。

  《財經》:未來中國神華是否會併購一些中小企業?

  凌文:爲什麼不呢?我們的併購是完全開放的,而且如果進行併購,我們不一定控股,可以參股。之前已有類似案例。如果併購的另一方具備很高的素質和條件、快速反應的機制等,而中國神華可能沒有如此快速的反應機制,那麼我們願意放棄控股權,選擇參股合作。

  《財經》:目前市場上對於國企併購民企存在一種聲音,認爲是國進民退,對此,您如何看?

  凌文:國企和民企的競爭不是零和遊戲。我認爲不存在國進民退,或者國退民進,而是國民共進,國企有國企的長處,民企有民企的優勢。以中國神華爲例,我們可以把先進的技術應用到一些技術落後企業中,幫助這些企業。比如中國神華的大量研發成果,放在一些民營企業中做,都是由一些科學家來控股。未來我們會繼續推進這一模式。

  高額分紅邏輯

  《財經》:自2007年在A股上市以來,中國神華每年持續分紅,累計分紅額達到2315億元,尤其在2016年度,公司的分紅總額高達590億元,被外界譽爲“分紅王”。對此,公司是如何考慮的?

  凌文:中國神華的分紅方案一直是比較清晰的,在正常發展年份,要平衡資金的運用,其中一部分資金要留存下來,爲企業發展,爲未來創造更大的價值;另一部分給股東帶來現金回報。

  剛開始上市時,我們的股利支付率大概在35%左右。這意味着,我們有100元可分配的利潤,其中35元會分給股東,剩下的65元留作發展。有人提建議,說這一分配比率有點低,後來(備註:2010年)我們把這個支付比例提高到40%左右。

  還有一種情況,在行業週期處於低谷且投資不需要那麼多資金、累計的可分配利潤比較多的情況下,中國神華還採用特別分紅的方式進行分紅。我們過去大概有過兩次這樣的分紅(注:2016年度590億元的分紅,近500億元以特別股息形式發放)。

  市場上認爲我們是“分紅王”,我覺得這並不確切,我們認爲,分紅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本分。中國神華的分紅基於兩點:第一,我們制定的分紅方案規範、透明;第二,當公司投資發展需求不是很大的時候,公司的董事會就會提出建議,把利潤分給股東。我們希望創造一個模式,在兼顧發展的同時,進行合理的分紅。

  《財經》:從A股市場整體情況看,目前持續高分紅的企業鳳毛麟角,一些企業甚至上市以來從未分過紅,成爲“鐵公雞”。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凌文:持續不分紅的企業可能分爲兩種:一種是企業經營確實有困難,沒錢進行分紅;第二種則有可能是爲富不仁,即便經營業績良好,也不分紅。不過,也有可能我們對這些企業不太瞭解,它們不分紅還有其他原因。但就中國神華來說,我們一直做得很規範,在分紅方面從來沒有含糊過。

  《財經》:中國神華未來會不會繼續提高分紅比例?

  凌文:像中國神華這種“航空母艦”,需要有穩定的政策,包括分紅。對投資者來說,穩定的分紅政策很重要,比如一些投資者那一段時間買你的股票,這一段時間沒買你的股票,如果分紅不穩定,就可能有的人買倒黴了,有的人買幸運了。在分紅方案方面,做到穩定、透明、可預期,這對於投資者而言,也比較方便掌握自身投資情況。

  未來,我們希望堅持穩定分紅,不會說變就變。包括我們的管理層,也一直保持相對穩定,這樣有利於整個企業未來的發展。

  中美貿易戰之影響

  《財經》:從中國工程院院士到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和中國神華的董事長,您是如何完成這種跨越的?

  凌文:我本科是學應用數學的,沒學過金融,曾在工商銀行工作幾年,碩士、博士、博士後都是研究系統工程,沒學過能源,沒學過煤電,但現在擔任大型綜合能源集團的CEO。這屬於一個大的轉型、跨界。但我認爲,做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踏踏實實去做,就能做好。

  《財經》:在經過多年的錘鍊後,您認爲管理一家公司最重要的是什麼?

  凌文:做了這麼多年管理者,我覺得背後的規律是一樣的。CEO最重要的是駕馭資源,如何駕馭?我並不是每個行業的專家,但我大致瞭解每個行業的規律。在相對應的領域,我會讓對應的專家去管理,讓專業的人去做專業的事。

  《財經》:管理工作中遇到的最棘手的難題是什麼?

  凌文:棘手問題很多。比如我們曾寄希望很大的一個項目,是和比爾·蓋茨合作,研究最先進的核電技術——行波堆技術。我們爲此聯合中國核電等公司共同投資成立了行波堆投資公司。其間我們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受到美國有關政策的影響,去年底,合作被迫中止。

  《財經》:中美貿易戰給公司帶來的影響大嗎?

  凌文:在技術開發方面,短期內個別科研項目影響比較大。一些合作已經被美國政府叫停。在技術交流方面,以前我們跟美國國家能源部有合作,每年會派三個人去談合作,美國國家能源部也會派三個人到神華來工作,雙方交流時間大概四個月,但目前這一交流已被中止了。

  從這件事情也能看出來,我們國家需要自強,不論有沒有特朗普的干預,我們依靠自己的能力,讓美國人對我們由衷尊重,這是我們需要努力奮鬥的方向。

  《財經》:2017年11月特朗普訪華期間,您曾代表國家能源集團與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商務部長簽署頁岩氣開發協議,計劃投資837億美元,這一合作當前進展如何?

  凌文:自簽約以來,國家能源集團高度重視、積極穩妥推進美國西弗州項目,成立了項目領導小組,組建項目管理團隊,編制完成了項目總體規劃,啓動了多個頁岩氣化工、燃氣發電子項目的前期工作,已與多家跨國能源企業、投資基金達成合作意向,部分子項目開展了預可研、盡職調查、可研等工作,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財經》:雖然部分合作已經受到影響,但另一方面美方希望中國採購更多能源產品以縮小貿易逆差,在此背景下,國家能源集團對該投資巨大的項目將採取怎樣的策略推進?

  凌文:中美貿易摩擦帶來的兩國互增關稅將增加項目投資並降低產品運回中國銷售的競爭力。我們相信,在中美元首阿根廷會晤達成重要共識的基礎上,雙方經貿團隊一定能達成互惠共贏的協議,使中美雙邊經貿關係迴歸正常軌道。

  中國神華另一面

  《財經》:作爲世界第一大煤炭生產企業,中國神華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凌文:中國神華的競爭力很多,比如一體化運營模式、奮鬥進取的企業文化,但創新是排在首位的。創新和技術領先是我們重要的核心競爭力。作爲總經理,我專管的領域比較少,但是我直接管理科技,我本身也是院士,我們把科技放在重要位置。

  《財經》:污染是煤炭企業面臨的難題,近年來,國家能源集團和中國神華在清潔能源和環保方面作出了哪些貢獻?

  凌文:煤炭是我國的基礎性能源。當前,人們一提煤炭就認爲存在污染,其實是對煤炭有誤解。國家能源集團和中國神華通過近年來對煤炭實施清潔生產、清潔利用和清潔轉化方面的實踐,充分證明了“只要對煤炭進行合理的利用,煤炭完全可以成爲清潔能源”。

  《財經》:如何讓煤炭成爲清潔能源?

  凌文:這包括多個方面:一是煤炭發電完全做到和燃氣發電一樣乾淨。國家能源集團率先提出並實施煤電超低排放改造。改造後,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指標均低於燃氣發電排放標準,做到了在發電領域“用煤和用氣一樣乾淨”。二是煤炭生產實現了“採煤不見煤”。三是煤炭可以轉化爲附加值更高的其他能源。國家能源集團成功將煤炭轉化爲油品和烯烴,經進一步切割加工後可作爲超低凝點的特種軍用油品,將爲國防事業作出積極貢獻。

  《財經》:如何看待煤炭去產能對煤炭行業及國家能源集團經營的影響?

  凌文:按照國家《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在“十三五”期間將化解淘汰過剩落後產能8億噸/年左右。到2018年底,提前兩年完成了“十三五”去產能的目標任務,全國完成去產能8億噸/年。

  國家能源集團一直在大力推動煤炭去產能工作。2016年至2018年,國家能源集團共退出煤礦16處,產能1466萬噸/年。2019年我們還計劃退出1個煤礦,產能90萬噸/年。

  我認爲,通過煤炭去產能,煤炭企業經營狀況明顯好轉,相關風險得到緩解;一大批長期虧損、安全基礎差的煤礦退出行業,爲優質產能發展提供了空間;產業佈局顯著優化,大型現代化煤礦主體地位更加突出,企業生產效率和效益明顯提高。

  對國家能源集團來講,一是淘汰了落後產能,產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二是關閉了高突礦井,安全風險進一步降低;三是經過去產能,煤炭生產效率和經營能力進一步提高。2018年煤炭產業利潤佔我們集團整體利潤的一半左右,增強了企業競爭力,提高了國家煤炭能源的保障力度。

  《財經》:國家能源集團的裝機結構中,火電比例較高,且新能源佔比在國內能源央企裏是最低的。對於新能源、氣電等清潔能源發展有何戰略?是否會有明確提高新能源裝機比例的目標?

  凌文:在我們國家,“富煤貧油少氣”的資源稟賦決定了以煤爲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不會改變,2030年煤炭在能源消費結構中佔比預計也在50%左右。而我國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已經分別由2011年的57.5%、21%上升到2018年的69.8%和45.3%。

  從立足國內、保障安全考慮,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仍將是重點,實現煤炭轉型發展是我國能源轉型發展的立足點和首要任務。從電源結構講,煤電仍然是主力電源,但將逐步由電量型電源向電量和電力調節型電源轉變,要爲清潔能源騰出空間,實現新增電量需求主要依靠清潔能源。非化石能源發電將保持規模化、跨越式發展趨勢。

  清潔能源發展是大勢所趨,國家能源集團清潔可再生能源發電有優勢、有基礎,也有短板、有弱項。在這種情況下,國家能源集團的產業戰略,一方面,繼續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鞏固煤電運化核心競爭優勢;另一方面,鞏固和加強清潔可再生能源。2019年集團安排水電和新能源投資282億元,佔固定資產投資的27.4%,今後要研究進一步加大投資開發力度。

  具體地說,一是鞏固風電發展優勢,加強優質資源儲備,年度新增裝機規模在目前260萬千瓦基礎上要有所增加。二是積極有序發展水電,力爭到2030年新增發電裝機1000萬千瓦。三是做精做優光伏產業,示範推廣CIGS—BIPV一體化應用;合理佈局集中式光伏電站,研究建設風光水多能互補項目。四是研究佈局天然氣產業,使天然氣業務成爲集團清潔能源板塊的重要補充。

  與此同時,在氫能、儲能、新一代核能、頁岩氣、海洋能、煤基新材料等領域積極開展試點、試驗、示範和技術儲備,適時成長轉化爲產業。

  《財經》:中國神華在環保方面的投入將會加大支出,影響公司利潤,對此,公司如何來平衡?

  凌文:環境保護是國家戰略。作爲企業,尤其是作爲央企,必須堅定不移地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將環保工作放在優先位置。短期、局部看,企業利潤和環保投入可能存在衝突,但我們必須看到環保投入具有很強的正外部性,能夠帶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長期來看,企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並不衝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財經》:您如何看待煤炭行業未來的發展?對神華的未來有何預期?

  凌文:煤炭行業現在不能抱殘守缺。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以煤爲主的格局,但是我們會讓它更清潔、更環保。

  同時,除了傳統的燃料用途,煤炭還是化工原料。潔淨煤的應用,是我們當前欠缺的,但這也意味着,未來它的發展空間很大。

  不能用傳統的眼光去看待市場,我們能不能創造未來?創造新的市場需求?我對此是非常有信心的。就像十年前,誰能預料到快遞行業的發展?誰能預料到網上交易的迅速增長?我的團隊有一個目標,希望將中國神華做得像過去十年一樣好,甚至更加出色。

  (感謝社會價值投資聯盟在採訪中給予的支持)

  (本文首刊於2019年4月1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