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第14回,唐僧西行走到了兩界山,在劉伯欽的指引下,救出了悟空,師徒二人辭別獵戶,唐僧端坐馬背,悟空背上行李包裹,牽着馬一路小跑,一頓飯的功夫已然出了兩界山。正拐步向前時,山道蓬草中霎時躍出一隻老虎,悟空淡定自若,從耳中引出金箍棒,將那虎一棒打下,裁其皮圍在身上,唐僧見悟空如此神通廣大,甚爲欣喜。

  行至一鉤彎月掛空,師徒二人才尋一莊戶人家落腳,那老太公極是熱情,張羅茶飯又燒了熱熱的湯水,悟空到這裏纔算洗去了500年的風雨塵垢,隔天大早,師徒二人整裝上路,卻不想遇到了手持利刃強弓的六賊,此六賊甚惡,要奪馬匹還要盤纏,悟空眼裏不揉沙子,拿出金箍棒一揮,六賊嗚呼一聲喪命。

  這下唐僧氣惱了,他可是連螞蟻都不傷的善人,遂嘮嘮叨叨數落悟空的不是,斥“如此頑惡,一味衝撞傷生,做不得和尚”,悟空哪裏受得了這般悶氣,立即一個跟斗雲翻上天,徑直走了。唐僧膽小,被扔在野地裏孤孤悽悽,正在彼時,觀音菩薩化作一位老母現身,拿出一頂嵌金花帽,並授一篇緊箍咒,待到悟空再撒野不服管束時,就以此懲治。

  那悟空一個雲頭奔往東洋水晶宮訴苦,老龍王奉上好茶水,又寬慰“圖自在,誤了前程,不保唐僧,不受教誨,如何得正果”,這一番話說到悟空心裏去了,遂告辭回到了唐僧處。唐僧見悟空回來,立即騙他帶上那頂嵌金花帽,緊箍咒一念,神通廣大的悟空立時痛的手腳發麻倒翻筋斗,再不敢撒潑任性,跪在地上許諾“我願保你,再不退悔”。

  從此以後,悟空的頭上一直帶着金箍圈,西行之路寒暑共歷14載,這緊箍咒也長在悟空頭上14載,悟空生來無所畏懼,即便唐僧有緊箍咒,他仍暗中將金箍棒變成細針,試圖撬斷那金箍圈。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可以預見的是,若非這金箍圈,僅憑悟空的心智毅力,想順順當當聽唐僧驅使,到達靈山,幾乎是不可能的,不知要生出多少禍事。

  原著第100回,四衆將真經送到東土,回靈山覆命受封,悟空成鬥戰勝佛,彼時他惦記的仍然是束縛了14年的金箍圈,於是請唐僧取下,好一捶打個粉碎,出出內心的怨氣。何其精明的悟空,在這件事上卻犯了糊塗,因爲取經功成,緊箍咒已經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早已悄悄消失,悟空雙手摸頭,這才恍然大悟。

  佛家弟子從入佛門開始,就必須斬斷一切念想牽絆,六根清淨,潛心苦修,得正果的路途並不容易。而悟空神通廣大難以自我約束,亦很難尊服他人,故而他的成佛之路就更加艱難。而金箍圈,卻如同無形中的教化指引,令悟空褪去頑劣,一步步收斂心性,踏往成佛之路,故而這道金箍圈,正是悟空修佛路上的嚴師,缺少不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