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肝纖維化是肝臟疾病的重要病理特徵及進展至肝硬化的關鍵環節,正確評估肝纖維化的程度和進展十分重要。研究肝纖維化的血清學標誌物在肝纖維化診斷中的價值,從而建立基於多中心研究的大規模的中國人羣肝纖維化無創性篩查模型,有利於肝臟纖維化的早期診斷,並起到改善肝病預後、降低醫療成本,最終普惠百姓的作用。


近日,“2019中國人羣肝纖維化無創診斷多中心研究進展彙報會”在杭州國際博覽會議中心召開。該研究項目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301醫院)作爲組長單位,北京地壇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爲副組長單位,聯合全國16家大型三甲醫院和肝病專科特色醫院共同進行的。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主委、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王成彬教授、溫新宇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胡波教授、龔嬌副教授,北京地壇醫院潘美晨博士(代表地壇醫院王雅傑教授)出席了本次彙報會。同時作爲合作廠家的邁瑞醫療集團的中國區體外診斷總經理馮宣運,高級醫學學術總監黃華藝博士,國內體外診斷市場總監羅曉亮也參與了本次會議。


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研究項目,希望本次會議能夠輸出一些階段性的成果,通過肝纖四項等血清學檢測結果聯合超聲診斷與肝臟穿刺病理結果比對並進行大數據分析,建立血清學檢測爲基礎的肝纖維化無創診斷模型,讓新技術、新項目更好地服務於臨牀。同時,通過該研究課題,能輸出一些真正有價值的學術成果,向世界展示中國檢驗的力量。”

——中華醫學會檢驗分會主委 王成彬教授


學術彙報由胡波教授和溫新宇教授共同主持。首先由胡波教授作了《肝纖多中心試驗研究進展》彙報。胡波教授提到,目前試驗方案已經進行四次修改並且定稿,已經有北京、廣州、天津、蘭州、石家莊等地的8家醫院通過了倫理審覈,已經收集了250例樣本,並且分享了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階段性研究結果。他指出不同的血清模型入選因素和不同的計算機程序,會對最終輸出的模型產生影響,提示在試驗過程中應嚴格按照試驗方案要求進行。


胡波教授《肝纖多中心試驗研究進展》


溫新宇教授主持


潘美晨博士(代表北京地壇醫院王雅傑教授)在《肝纖多中心試驗工作難點及計劃安排》的彙報中分析了在研究進展中遇見的一些難點及解決方案:比如倫理審覈方面,每個醫院的要求大同小異,但是均需要先在機構立項,然後才能在醫院進行倫理審覈。特別需要主要研究者們提供準確的資料目錄清單,期間可藉助企業的支持和協助,準備相應材料,能大大縮短通過倫理審覈的時間。


潘美晨博士《肝纖多中心試驗工作難點與安排計劃》


龔嬌副教授對《血清模型的建立簡介》進行了講解:結合肝功能及肝外誘導肝纖維化產生的因素,以及現有的檢驗指標,篩選肝纖維化的危險因素。然後通過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篩選進入肝纖維化模型的變量。最後構建肝纖維化的nomogram模型,並通過calibration curve等指標評估模型的準確性。


龔嬌副教授《血清模型的建立簡介》


邁瑞醫療黃華藝博士分享了《肝病全程管理專家觀點從中國肝病流行病學現狀出發,對肝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提出以下建議:HBV/HCV感染病人每年篩查1次; BMI>30、AST/ALT正常、每三年篩查1次;非肥胖患者伴有AST/ALT異常(≥2ULN)每年篩查1次;酗酒史患者每兩年篩查1次;對於血清檢測中度和高風險時建議進行影像檢查,血清檢測爲高風險和影像學有疑問時進行肝穿刺活檢。


黃華藝博士《肝病全程管理專家觀點》


在會議的最後,各研究者們之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分中心的主要研究者們對研究的意義有了深刻的認識,明確了後期的研究計劃及分工,增加了研究者們對研究成果信心,相信在王成彬教授的帶領下試驗能夠順利結題,能夠得出肝纖維化無創診斷的中國解決方案。


討論分享各抒己見


研究項目預計於2019年末進入試驗收尾階段,並於2020年完成數據分析、學術文章撰寫及專家共識的發表等相關工作。


編輯:小白  審校:柒柒


相關文章